村内图书室(高投入的农村图书室,为何利用率偏低)

本站作者 2024-04-26 16:26:00

村内图书室

□ 本报记者 李轶群

5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昌乐县红河镇综合文化站二楼的红河镇图书室。这家图书室占地只有100多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馆内藏书20000余册,全部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码分类,门口配备了刷磁机和安全门禁,令人很难相信这只是一家乡镇图书室。

平均每个行政村一个图书室

昌乐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杨恒金告诉记者,像红河镇图书室这样的乡镇图书室,昌乐县共有4家,除此之外,昌乐还正在建设300余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300多个行政村平均每村一个。这些文化服务中心中都包含有农村图书室性质的“农家书屋”。  

这些农村图书室虽然规模不大,但需要的投入可不少。

杨恒金介绍,对图书馆来说,硬件建设需要的资金只是很小一部分,图书购置才是大头。

潍坊市规定,一个农村图书室最低要有藏书1500册,以平均每册20元计算,就需要3万元。全县300多个图书室一次性图书购置费就需要1000万元。

电子阅览室同样造价高昂。按规定,城区电子阅览室需要配备20台电脑,农村电子阅览室需要配备5台电脑。以每台电脑4000元计算,城区电子阅览室仅购买电脑就要花费8万元,农村需要2万元。

每年省、市两级政府会给县里补贴120多万元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配备物资,其中就包括购置图书的费用。加上各社区、村委会自筹的部分资金,经过统一招标,这些钱用来购买图书。

但再加上硬件建设、桌椅购置、图书和电脑的养护、更新等费用,即使每年120万元的费用全部用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仍然有些捉襟见肘。

农村图书室能否通过社会捐赠来缓解资金紧张难题呢?红河镇图书室负责人贾树孝表示,真正有价值的社会捐书数量很少。“社会捐赠来的书普遍比较陈旧,品种上也不适合作为图书馆藏书。有些群众捐来的电脑技术书籍,打开一看,居然是windows95系统的教材,已经过时20年了。还有很多捐小学课本的,这样的书,捐过来也没有人看。”

农村儿童几天读完

图书室里的儿童图书

与图书室完备的基础设施、丰富的藏书、高额的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图书室读书的人并不多。

记者采访时,昌乐县宝都街道新昌社区的图书室内,有七位年过半百的读者正在读书。他们都是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平时有时间,就会来读书,已经成了社区图书室的主要读者群。

宝都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会英说,像张强这样的退休职工一般文化素养比较高,时间也相对充裕。但社区内其他群体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年轻的父母每天都在为工作奔波,孩子们每天也都忙于学习,很少有时间专门来图书室里充电,只有寒暑假期会有一些学生来看书学习。总体来看,图书室经常处于闲置状态,图书的利用率偏低。

农村图书室闲置的问题远比城区严重。贾树孝表示,红河镇图书室的读者很少。平日里来读书的主要还是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教师、退休企事业单位员工等。与县城相比,农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读者也比城区少得多。

杨恒金表示,现在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的态势。村里老的老,小的小。40岁以下的青壮年基本都在外打工,40岁到65岁的村民作为主要劳动力平日都在地里劳作,劳动一天也没有精力去读书了;65岁以上的老人都在带孩子,一刻也撒不开手;年龄再大的,已经很少具备读书能力了。

村内的儿童,则面临另一种问题:他们的阅读速度非常快,农村图书室适合的儿童图书有限,几天就被他们读完了。图书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儿童读书的速度,他们一直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困境。

缺乏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也是造成图书馆闲置的一大原因。杨恒金说,当前农村图书室的管理员大多都由村干部担任。村干部担任图书管理员,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村干部对村情民情比较熟悉,在图书借阅管理上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但村干部日常工作非常繁杂,一忙起来,图书室大多只能交给“铁将军”把门。村民们本来就没太有时间来图书室看书,偶尔来一次,看到大门上锁,以后也就不愿意来了。

要激发农村群众

读书的“内生动力”

图书藏多用少,电脑无人问津,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杨恒金表示,光投钱建设不行,还必须激发农村群众读书的“内生动力”。

宏观上,可以根据农村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为镇、村图书室选配图书,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采取流动图书站或流动图书箱的方式,定期输送图书给镇、村图书室,组织村与村、乡与乡之间的图书定期轮换,使图书在农村转起来,提高图书利用率。积极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整合镇、村图书馆以及个人图书室,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图书馆网络。

微观上,昌乐县下一步准备通过推行“你看书,我买单”行动,让村图书室和县里的新华书店达成合作,村民在新华书店看到心仪的书后,可直接凭借书证把书借回家,新华书店和借书证上显示的图书室对接,结清欠款,村民看完书后,直接把书还到村里的图书室即可。这样既可以让村民有更大的图书选择范围,也可以更好地满足村民的读书需求。

贾树孝则认为,不应该把图书局限在图书室内,应该让读书变成一个随时随地的自然行为。“我们红河镇图书室就发挥了地利的优势,把二楼图书室内的藏书搬到了一楼的便民服务大厅。来大厅办理事务的群众可以在排队时随时取看。” 

此外,他呼吁,一定要有偿聘请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当前这种乡镇干部、村干部兼任图书管理员的方式对图书室的运营是非常不利的。在工作繁忙时,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图书室的运营和管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