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脏话的宣传语(劝人莫说脏话名言警句)
不要骂人_劝人莫说脏话名言警句_禁止说脏话的名言
【劝人莫说脏话名言警句】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释义:在路上听到传闻不加考证而随意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释义: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言语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药方。——吉普林《演说》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释义:直译为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真正的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
●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不要骂人,也不要给别人取外号】
在《百业经》中,有一个金色比丘尼的公案。
当年佛陀在舍卫城时,一个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了一个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父亲说:“这样丑陋的孩子,干脆到晚上把她溺死喂狗。”母亲说:“这毕竟是我们的孩子,还是暂时养着她,等生活能自理时再把她赶出去。”
丈夫思虑再三也同意了。此后父母把她关在家中悄悄抚养,不让任何人看见。等这个丑女刚能独自行走,就被逐出家门。从此她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天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后来她又染上了麻风病,更是痛苦难忍,在街道上辗转呻吟。
阿难尊者见此情景后,对丑女生起了悲心,问她:“你是谁呀?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丑女悲伤地说:“尊者,这是我前世的业力所感,求求您消除我的恶业吧。”阿难安慰道:“不要伤心,我来教你行善,善业之力一定能消尽你的恶业。”阿难找来芝麻油、妙香等供物,并把她带到佛陀的头发和指甲塔前作供养。
这时,给孤独长者刚好路经此处,他怜悯丑女无衣蔽体,就布施给她一件衣服。此时佛陀知道度化丑女的因缘成熟了,也亲自降临到塔前。丑女见到世尊的相好和威仪,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她脱下自己的衣服供养世尊,并在佛陀前欢喜地合掌祈祷,然后在对佛陀的欢喜清净心中去世了。
她死后转生为一个商主之女,生下来就相貌端庄、身色金黄,父母给她取名“金色”,后来出家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众比丘问世尊:“金色比丘尼为什么生在富贵家,而且相貌庄严、身色金黄?”
佛问:“你们还记得舍卫城有个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吗?”众比丘说:“记得。”佛说:“因为她前世以妙香供养佛塔,以妙衣供养我,所以能投生到大商主家,并且身色金黄。”(用妙香供佛的功德很大,但现在许多人不用香供佛,却供养自己——成天在身上喷各种香水。)
又有比丘问佛:“世尊,她以前造了什么业,成为具有十八种丑相的贱女呢?”佛说:“迦叶佛出世时,她是一个比丘尼,由于个性刚强,时常恶口骂人为贱人、丑人等。在临终前她发愿:我今生出家修持虽无成就,但以我出家的功德,唯愿于释迦佛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阿罗汉果,愿我恶口骂人的恶业不要成熟。但是因果不虚,因为往昔骂人的恶业成熟了,所以成为具十八种丑相的劣种女;又因为出家修行的善业成熟了,所以她能够值遇我并生起信心,出家后获证阿罗汉果位。”
有些人经常用“笨蛋”、“青蛙”、“老猪”等字眼来骂别人,还有些人喜欢给别人取外号,像“大胖子”、“大个子”、“小矮子”、“大鼻子”、“小眼睛”等。以前法王如意宝讲《百业经》时曾经反复叮嘱:千万不要给别人取外号,否则因果不虚,自己将来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法王如意宝教诫之后,全学院的人再也没有互相取外号。
我希望朋友们今后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尽量不要恶口骂人,也不要给别人取外号。
【要共存,不要骂人】
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出自《庄子·渔父》)
有这么一个人,害怕影子,厌恶痕迹,所以发足狂奔以远离。结果举足愈多而痕迹愈多,跑得愈急而影不离身。自以为是因为不够快,以至于疾奔不休,力绝而死。却不知道躲在阴暗处去掉影子,安静地待着去掉痕迹。这位大哥可真够蠢!
这段话是庄子托言渔父给孔子上一课。
他为什么要给孔子上一课,因为孔子很疑惑。他自己颠沛流离,遭遇坎坷。孔子纳闷,我追求的是善啊,是仁义啊,怎么到处是灾祸呢?
渔父的教导,一言以蔽之说他党同伐异。
追求仁义有什么错吗?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他还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仁义如何产生?是因为背离大道。丑从何来?因为求美;不善何来,因为求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彼此共存,一体两面,永远如此。
我曾在前文“内战内行,党同伐异要改变”有所探讨,中国文化有这个内战内行,党同伐异的基因。其根源,儒家学说脱不了干系。
世间种种,岂因你的好恶而改变?因为你动辄要改变,结果只能是灾难。一层层,一代代。
写这篇的起源,在于看见谁说:“人类将在很长时间内不得不与病毒共存、与流言共存、与愚昧共存、与疾病共存!”
人类最好别太把人类当回事,每个人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对异己的观点,可以批评,但别骂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