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报刊社品牌活动社区平台
内容详情
“双减”背景下“融课堂”建设实践与思考
■高智华
为了确保减负不减质,盐城市大丰区立足高品质“融课堂”建设,切实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以“融德于情、融学于境、融思于问、融教于评”的课改思想推进课堂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重构“学为中心”的教学关系,促进“五育融合”“学教融和”“学段融贯”“学科融通”。大丰区各学校围绕《“融课堂”建设指南》,开展了形式多样、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
坚守“融课堂”,强化主阵地
“融课堂”是一种教学主张、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形态,它不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双减”政策的主旨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我们必须紧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质量,唯有高质量有品质的课堂才能有效落实培育学科素养的任务。但不少教师希望有现成的“融课堂”教学模式,让他们依葫芦画瓢组织教学。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似乎想以套用模式的办法来改变课堂样态,从而找到课改的捷径,这无疑背离了“融课堂”建设的初衷。为此,大丰区“融课堂”建设课题组围绕课堂建构核心要素,通过研训员、种子校长、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和学科“半日研”活动,引导大家悟透“融课堂”理念,将其外化为课改行动,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内容,基于学习者的吸收能力和认知水平等,灵活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组织课堂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一线教师逐步认识到,“融课堂”就是要用整体、整合的思维来组织学科教学。在目标层面,“融课堂”突显学科育人,强调将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体现对学习者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的关怀,重视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生命自觉及精神绽放。在方式层面,“融课堂”注重知识习得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对话、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评价层面,“融课堂”充分发挥评价促教促学的作用,注重自我省察、自主评价、自觉成长。
推进“融课堂”,练好“硬动作”
全科全员积极参与。2021年暑期,大丰区围绕《“融课堂”建设指南》开展全员培训。在教研员的精心组织下,各个学段、各个学科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积极的研讨。开学后,各学校积极行动,将“融课堂”的研究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重中之重,制订了实施方案,不断探索“融课堂”的校本化实践,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开局,为“融课堂”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家团队示范引领。校长和研训员真正成为“融课堂”的引领者、示范者、促进者。学校、教研部门聚焦课堂、关注课堂、走进课堂,更理性、更务实地投身到“融课堂”改革实践中。学科研训员和“融课堂”种子校长率先垂范,执教“下水课”,与学科教师一起同研共进。因为有了校长、研训员示范、引领、促进,大丰“融课堂”建设正健康有序推进。
一线教师积极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一线教师,在大丰“融课堂”建设浓郁氛围的影响下,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逐步形成了实践“融课堂”的行动自觉。很多种子教师不等、不靠,主动对照《“融课堂”建设指南》,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对标找差,对标补缺,认真反思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适时改进,在较短时间内已有明显的效果。
把握“融课堂”,构建真问题
紧盯“家常课”。在“融课堂”建设实践探索中,需要重视课堂展示,但更需要关注“家常课”的实施状态,只有常态化的“融课堂”,才能取得实效,才能发现真问题。因此,在推进“融课堂”建设过程中,我们时刻督促学校管理者和教研员常态化走进学校课堂,要求规模比较小的学校校长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听完本校所有教师的课;规模大的学校,要求校长室、教导处的管理者进行内部分工,确保一个不漏地听完全校教师的“家常课”,真正把握全校教师参与“融课堂”实践的情况。我们坚持常态化关注“融课堂”,让“融课堂”建设不遗漏一人、不落下一课、不松懈一环。
巧用“融学单”。“融课堂”倡导执教者自主编写“融学单”,注重独创性、开放性、灵活性。独创性强调执教者从本班学情出发,务实编写,杜绝拿来主义、盲目复制;开放性强调给学生的思考留足空间;灵活性强调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练习检测与“融学单”有效融合。“融学单”的使用因课而异,不刻意追求每节课都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使用。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要求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团队设计好的现成“融学单”,纠正了把“融学单”视为教学案的错误认识。我们指导教师在对教材、对课标的深度解读和对学情的准确分析基础上,整合教材资源设计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认真做足课前功课,精心设计凸显学生“学”的“融学单”。
真研子课题。开展“融课堂”建设行动研究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举措。大丰区各学校结合推进“融课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痛点,把难题衍化为课题,开展积极的研究、探索,以课题研究促使学校和教师对“融课堂”实践历程加以审视、反思、完善,促进对“融课堂”的理解与建构。根据一线教师在“融课堂”研讨过程中的反馈,我们在《“融课堂”建设指南》中列出了82个小课题,每个课题各有侧重,教师们据此积极申报区、市、省级课题,提升了研究品位和成果影响辐射力。
考量新样态。为了全面考量“融课堂”“融德于情、融学于境、融思于问、融教于评”理念落实的成效,在全面调研“融课堂”初步实施及呈现样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融课堂”之“合格课堂+”观察评价标准(试行)》,从学生感悟生命成长、养成良好习惯、深入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自觉反思评价等方面考量教师的“教”,从教师“教”的目标、过程、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观察,全面审视“融课堂”德育与学科能否有机融合、活动情境是否真实科学、学习资源是否深度整合、课堂评价是否及时等等。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教育局副局长,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