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字的成语都有哪些

本站作者 2024-02-28 23:15:00

有了解两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有哪些两个字的成语?

可以确定地说,一个也没有。

因为,“两个字”不符合“成语”的“规矩”。

“成语”,比较难严格定义和界定。但把“谚语”“习用语(惯用语)”等也看做“成语”是不对的。

一般来说,“成语”,是指汉语语言词汇中,特有的一部分定型词组或短句;很大一部分由古代书面语相承沿用下来;据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固定说法;表示一定意义,在语句中被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词现象。

这由两点决定——第一,汉语,以语言最小单位“语素”作为语词单位,一个语素就可以是一个词,汉语之外的其他语言,基本靠“音节”组词;第二,表达汉语的汉字,是音义结合表意为主的文字,不像其他文字以表音为主。

这样,通过几个汉字的组合,就可以浓缩一个故事的内容,成为“成语”,比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杞人忧天”。其他语言,只能靠说有一个什么什么“寓言”,来表达汉语基本用四个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了。

所以,拼音语言有“格言”和“谚语”,而没有“成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成语”很大部分由古代书面语沿袭凝聚而成,叫做“有出处”。

中国古籍曾经十分辉煌。虽经秦皇焚书、历代兵燹,仍然连绵传承。这个过程中,“成语”就逐渐形成了。

比如,由《庄子》而出“成语”很多,“庄周梦蝶”“朝三暮四”“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邯郸学步”“吐故纳新”“大相径庭”“东施效颦”“越俎代庖”“相濡以沫”“涸辙之鲋”“庖丁解牛”“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等等,不胜枚举。

再如,王勃一篇《滕王阁序》,亦出“成语”数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高朋满座”“成峦耸翠”“钟鸣鼎食”“萍水相逢”“腾蛟起凤”“虹销雨霁”“渔舟唱晚”“命运多舛”“冯唐易老”,等等,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成语” 据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固定说法。

“成语”的固定格式,是指一般为“四字格式”。

这一特点,是由汉语自古形成的语法结构决定的。

概括地说,“成语”的语法结构有——主谓式、动宾式、联合主谓式、联合动宾式、联合名词式、联合动词式、动补式和兼语式,等等。

这样的语法结构,既可高度浓缩“成语”所表达的内容,在汉语音韵上,又可朗朗上口,这就叫“言简意赅”“脍炙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特点来说,“二字”,难以实现这一目的。

因此,“二字”,只能是汉语“双语素”的“词汇”,而不是“词组”或“短语”之成语。

或曰,“杞忧”算不算“二字成语”?不算,其只不过是“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缩减版”,人们可能理解,但不能取代“杞人忧天”。

这就是所谓“成语”有“固定说法”的含义。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比如,《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源于马援传,经王勃翻改之后,反而意义全新。

再如,“桃之夭夭”,语出《诗经》,是为桃木繁茂之义,清吴趼人用为“逃之夭夭”,反被人们所喜闻乐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语”,一般为四字,这对于汉语来说,具有规律性意义。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云:“四字密而不疏,六字格而非缓。”

古人早早就摸索总结出来,汉语表达,以“四六字”为“句”,既疏密相当,又有格律韵味;既能

容纳足够信息,又可达到最简洁程度。

最后说几句“成语”和“谚语”“习用语”的关系。

“成语”和“谚语”“习用语”确实很相似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一般赞成,最主要的一点,是“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而“谚语”“习用语”是口语性质的。进一步说,“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而“谚语”“习用语”则是在“约定俗成”过程中形成的,难寻出处。

还要说的是,“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宝藏。这是丝毫毋庸置疑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