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落下的成语有哪些

本站作者 2024-07-19 12:59:00

夕阳落下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夕阳很美的成语

1旭日东升[ xù rì dōng shēng ]

解释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

出处《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2日薄西山[ rì bó xī shān ]

解释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3夕阳西下[ xī yáng xī xià ]

解释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日落西山[ rì luò xī shān ]

解释太阳迫近西山;快要落下。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上唐书 音乐志》:“'栖鸟夜飞',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5霞光万道[ xiá guāng wàn dào ]

解释形容日出日落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也形容某种珍宝放出耀眼的光辉。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但见个东西映着日光,霞光万道,瑞气千条,从门里就冲着他怀里飞来。”

6桑榆暮景[ sāng yú mù jǐng ]

解释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出处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7暮景残光[ mù jǐng cán guāng ]

解释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窃以暮景残光,能余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

8美不胜收[ měi bù shèng shōu ]

解释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9有声有色[ yǒu shēng yǒu sè ]

解释既有声音;又有色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

出处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记》:“其意从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10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

解释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出处清 吴趼人《发财秘诀》:“那个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

11变化多端[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释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12日暮途穷[ rì mù tú qióng ]

解释日暮:天快黑;途穷:路走到了尽头。比喻接近灭亡。

出处唐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13云蒸霞蔚[ yún zhēng xiá wèi ]

解释蒸:升腾;蔚:聚集。像云霞涌聚。形容绚丽华美。

出处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冯溥》:“且海内文人,云蒸霞蔚,鳞集京师,真千古盛事。”

14淋漓尽致[ lín lí jìn zhì ]

解释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出处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15吉祥如意[ jí xiáng rú yì ]

解释祥:祥瑞。吉利祥和;万事如意。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出处南北朝 张成《造像题字》:“为亡父母敬造观音像一区,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吉祥如意。”

16情景交融[ qíng jǐng jiāo róng ]

解释内心的感情和客观的景物相互融合在一起。一般指文艺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与抒发作者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出处宋 张炎《词源》:“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17气息奄奄[ qì xī yǎn yǎn ]

解释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处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8光芒万丈[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

解释形容光辉灿烂;照耀非常远。

出处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9如痴如醉[ rú chī rú zuì ]

解释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20云兴霞蔚[ yún xīng xiá wèi ]

解释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21红日三竿[ hóng rì sān gān ]

解释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

出处《南齐书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22画中有诗[ huà zhōng yǒu shī ]

解释绘画当中具有诗意。形容画画得很好。

出处宋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3如日方升[ rú rì fāng shēng ]

解释方:刚刚。像太阳刚刚升起一样。比喻正处于兴盛阶段;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坚强的生命力。

出处《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24超然物外[ chāo rán wù wài ]

解释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出处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25日上三竿[ rì shàng sān gān ]

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26郁郁苍苍[ yù yù cāng cāng ]

解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苍苍:深绿色;草木苍翠的颜色。形容草木苍翠茂盛比喻美好兴旺的景象。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

27潇潇洒洒[ xiāo xiāo sǎ sǎ ]

解释指人的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三折:“三魂儿潇潇洒洒,七魄儿怨怨哀哀,一灵儿荡荡悠悠。”

28西山日薄[ xī shān rì bó ]

解释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出处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29迟暮之年[ chí mù zhī nián ]

解释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

30日出三竿[ rì chū sān gān ]

解释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南齐书 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31西风残照[ xī fēng cán zhào ]

解释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出处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32日薄桑榆[ rì báo sāng yú ]

解释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出处《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33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34日升月恒[ rì shēng yuè héng ]

解释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出处《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35诗中有画[ shī zhōng yǒu huà ]

解释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出处宋 苏轼《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6余霞成绮[ yú xiá chéng qǐ ]

解释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亦作“余霞散绮”。

出处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37兔起乌沉[ tù qǐ wū chén ]

解释谓月出日落。

出处《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38整旧如新[ zhěng jiù rú xīn ]

解释修整陈旧的、破损的东西,使之如同新的一样。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行者却将芝草把十三层塔层层扫过……这才是整旧如新,霞光万道,瑞气千条,依然八方共睹,四国同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