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时的成语有哪些

本站作者 2024-07-26 14:24:00

愤怒时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很愤怒的成语

1令人发指[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释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出处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2咬牙切齿[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3大发雷霆[ dà fā léi tíng ]

解释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4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释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5怒火中烧[ nù huǒ zhōng shāo ]

解释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6气急败坏[ qì jí bài huài ]

解释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7暴跳如雷[ bào tiào rú léi ]

解释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8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

解释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9义愤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释膺:胸。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

出处南朝 梁 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10七窍生烟[ qī qiào shēng yān ]

解释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形容气愤至极;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11愤愤不平[ fèn fèn bù píng ]

解释愤愤:像生气的样子。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

出处晋 王隐《晋书 桓秘传》:“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12怒气冲冲[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释形容愤怒得气呼呼的样子。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13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

解释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14火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 ]

解释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15天怒人怨[ tiān nù rén yuàn ]

解释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恶多端;激起普遍愤怒。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16勃然大怒[ bó rán dà nù ]

解释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17金刚怒目[ jīn gāng nù mù ]

解释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

出处宋 庞元英《谈薮 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18横眉怒目[ héng méi nù mù ]

解释眉毛横竖;双目怒睁。形容强、凶狠的神情。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横眉怒目,挺胸凸肚的一群人。”

19怒目切齿[ nù mù qiè chǐ ]

解释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

出处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20怒目而视[ nù mù ér shì ]

解释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21怒目横眉[ nù mù héng méi ]

解释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出处五代 后蜀 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22怒火冲天[ nù huǒ chōng tiān ]

解释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程娘子]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却被狗子一把抓住。”

23怒气冲天[ nù qì chōng tiān ]

解释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24怒形于色[ nù xíng yú sè ]

解释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出处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25勃然变色[ bó rán biàn sè ]

解释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26雷霆之怒[ léi tíng zhī nù ]

解释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27横眉怒视[ héng méi nù shì ]

解释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师飙等《金戈铁马少年时》第五章;“辛弃疾、贾瑞、飞烟、金福仗剑立于帐口,一个个横眉怒视,杀气逼人。”

28怒气填胸[ nù qì tián xiōng ]

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29冲冠怒发[ chōng guàn nù fā ]

解释形容极为愤怒。

出处《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30积羞成怒[ jī xiū chéng nù ]

解释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出处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31疾言怒色[ jí yán nù sè ]

解释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出处清 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32藏怒宿怨[ cáng nù sù yuàn ]

解释藏、宿:存留。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指心怀怨恨,久久难消。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33赫然而怒[ hè rán ér nù ]

解释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34冲冠发怒[ chōng guàn fā nù ]

解释见“冲冠怒发”。

出处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凡献艺者,岂自疑于无必。冲冠发怒,扬鞭气逸,引满雷砰,腾凌飙疾,皆穷百中之妙,尽由一孔而出,乃知来者之艺,盖亦前人之匹。”

35戟指怒目[ jǐ zhǐ nǔ zhāng ]

解释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出处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36雷嗔电怒[ léi chēn diàn nù ]

解释暴怒貌。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如今且说宝玉只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无甚大事,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

37满不在乎[ mǎn bù zài hū ]

解释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38心花怒放[ xīn huā nù fàng ]

解释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怒放:盛开。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舅爷骗得心花怒放。”

39喜怒无常[ xǐ nù wú cháng ]

解释常:一定;无常: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发怒;变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变;叫人捉摸不透。

出处《魏书 杨大眼传》:“征淮堰之役,喜怒无常。”

40欣喜若狂[ xīn xǐ ruò kuáng ]

解释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出处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41喜怒哀乐[ xǐ nù āi lè ]

解释形容人感情上几种不同的表现。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42气势汹汹[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解释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43众怒难犯[ zhòng nù nán fàn ]

解释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44嬉笑怒骂[ xī xiào nù mà ]

解释嬉:戏乐。指由各种感情产生的不同表现。

出处宋 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45发指眦裂[ fà zhǐ zì liè ]

解释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46气冲牛斗[ qì chōng niú dǒu ]

解释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形容气势极盛;直冲星空。有时也指怒气极盛。

出处唐 杨炯《杜袁卅墓志铭》:“宝剑之沉,夜气冲于牛斗。”

47惊喜若狂[ jīng xǐ ruò kuáng ]

解释若:好像;狂:发狂。既惊且喜;神态失常;像发了狂似的。形容惊喜到了极点。

出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48狂风怒号[ kuáng fēng nù háo ]

解释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49疾言厉色[ jí yán lì sè ]

解释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50老羞成怒[ l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51敢怒敢言[ gǎn nù gǎn yán ]

解释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52忿然作色[ fèn rán zuò sè ]

解释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出处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53嘻笑怒骂[ xī xiào nù mà ]

解释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③嘲弄辱骂。

出处①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②清·冯班《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嘻笑怒骂,自是苏文病处;君子之文必庄重。”

54迁怒于人[ qiān nù yú rén ]

解释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55众怒难任[ zhòng nù nán rèn ]

解释指众人的愤怒难以抵当。

出处唐 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众怒难任,蓄怨终泄。”

56下不了台[ xià bù le tái ]

解释指在人前受窘。

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恼她,她下不了台。”

57瞋目切齿[ chēn mù qiè chǐ ]

解释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58艴然不悦[ fú rán bù yuè ]

解释非常生气。艴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

出处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59鲜衣怒马[ xiān yī nù mǎ ]

解释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冤狱》:“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推埋,鲜衣怒马,以游侠为称,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

60惊风怒涛[ jīng fēng nù tāo ]

解释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出处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61惊涛怒浪[ jīng tāo nù làng ]

解释同“惊涛骇浪”。

出处宋·韩拙《论观画别识》:“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竑腾沸,喷溅漂流。”

62恼羞变怒[ nǎo xiū biàn nù ]

解释见“恼羞成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63鲸波怒浪[ jīng bō nù làng ]

解释犹言惊涛骇浪。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端午龙舟》:“乾隆初,上于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于福海中,皆画船箫鼓,飞龙蠲首,络绎于鲸波怒浪间。”

64心花怒发[ xīn huā nù fā ]

解释犹心花怒放。

出处清·郑燮《花间堂诗草跋》:“一旦心花怒发,便如太华峰头十丈莲矣。”

65发上冲冠[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

解释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出处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66发怒冲冠[ fā nù chōng guàn ]

解释同“发上冲冠”。

出处《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67息怒停瞋[ xī nù tíng chēn ]

解释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68激起公愤[ jī qǐ gōng fèn ]

解释激发了公众共同的愤慨。

69神怒人怨[ shén nù rén yuàn ]

解释谓人人怨恨愤怒。

出处《晋书·殷诰传》:“神怒人怨,众之所弃。倾危多忧,将及社稷。”

70人怨神怒[ rén yuàn shén nù ]

解释形容民愤极大。

出处《晋书 孔愉传》:“天罚既集,罪人斯殒,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岂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灾!”

71人怨天怒[ rén yuàn tiān nù ]

解释人民怨恨,天公震怒。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72发上指冠[ fā shàng zhǐ guàn ]

解释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73鲜车怒马[ xiān chē nù mǎ ]

解释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贵,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74春笋怒发[ chūn sǔn nù fā ]

解释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75气愤填膺[ qì fèn tián yīng ]

解释膺: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亦作“愤气填膺”、“愤气填胸”、“激愤填膺”。

76怒猊渴骥[ nù ní kě jì ]

解释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出处《新唐书·徐浩传》:“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云”

77室怒市色[ shì nù shì sè ]

解释室:家;市:指在外面;色:脸色。指在家里受气,到外边迁怒于人。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78发怒穿冠[ fà nù chuān guān ]

解释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三国 魏 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79东怨西怒[ dōng yuàn xī nù ]

解释谓任意指责别人。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80东怒西怨[ dōng nù xī yuàn ]

解释比喻迁怒于人。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厉色扬声,东怒西怨。”

81怒从心上起[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

解释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出处《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82喜怒不形于色[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 ]

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出处《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83敢怒而不敢言[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

解释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出处唐 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