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得多的成语有哪些

本站作者 2024-07-27 21:37:00

书读得多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读书多的成语

1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解释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出处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2博学多才[ bó xué duō cái ]

解释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3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释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4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

解释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5博闻强识[ bó wén qiáng zhì ]

解释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6学富五车[ xué fù wǔ jū ]

解释学问很多;有五车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富:丰富;五车:指五车书;形容书很多。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7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8立地书厨[ lì dì shū chú ]

解释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宋史 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9书读五车[ shū dú wǔ jū ]

解释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10读书破万卷[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

解释破:突破;引申为尽;通;卷:书籍的册数或篇章。刻苦而认真地学习;翻破了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出处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释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废寝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3走马观花[ zǒu mǎ guān huā ]

解释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出处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4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15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

解释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出处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6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

解释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出处元 乔吉《小桃红 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17大书特书[ dà shū tè shū ]

解释书:写;记载 。大写特写。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也作“特书大写”。

出处唐 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18旁征博引[ páng zhēng bó yǐn ]

解释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19浅尝辄止[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解释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

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20罄竹难书[ qìng zhú nán shū ]

解释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出处《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21通宵达旦[ tōng xiāo dá dàn ]

解释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达:到;旦:天亮。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22博施济众[ bó shī jì zhòng ]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23博采众长[ bó cǎi zhòng cháng ]

解释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24地大物博[ dì dà wù bó ]

解释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25字斟句酌[ zì zhēn jù zhuó ]

解释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26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7才华横溢[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28浩如烟海[ hào rú yān hǎi ]

解释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出处宋 司马光《进表》:“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枝计毫厘。”

29浮光掠影[ fú guāng lüè yǐng ]

解释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出处唐 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30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释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出处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1手不释卷[ shǒu bù shì juàn ]

解释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32焚书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

解释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出处汉 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33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释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出处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34逐字逐句[ zhú zì zhú jù ]

解释挨次序一字一句地。

出处程树榛《大学时代》:“她一下又翻到了今年寒假的第一天日记,并饶有兴趣地逐字逐句看了下去。”

35七步成诗[ qī bù chéng shī ]

解释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36书香门第[ shū xiāng mén dì ]

解释书香: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37含英咀华[ hán yīng jǔ huá ]

解释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沈浸醲郁,含英咀华。”

38七步之才[ qī bù zhī cái ]

解释形容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9博学多闻[ bó xué duō wén ]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40博览五车[ bó lǎn wǔ chē ]

解释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41博闻强记[ bó wén qiáng jì ]

解释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42奋笔疾书[ fèn bǐ jí shū ]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出处宋 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43峨冠博带[ é guān bó dài ]

解释峨:高;博:宽阔。高高的帽子;宽宽的衣带。后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44琴棋书画[ qín qí shū huà ]

解释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出处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45学贯中西[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释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46倒背如流[ dào bèi rú liú ]

解释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47两脚书橱[ liǎng jiǎo shū chú ]

解释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48书不尽言[ shū bù jìn yán ]

解释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周易 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49十年读书[ shí nián dú shū ]

解释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出处《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50博闻多识[ bó wén duō shí ]

解释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魏书 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51开山鼻祖[ kāi shān bí zǔ ]

解释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出处孙犁《关于中篇小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

52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 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53目不识书[ mù bù shí shū ]

解释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54腹饱万言[ fù bǎo wàn yán ]

解释指学识渊博。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那秦观秀才字少游,他是扬州府高邮人,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55博士买驴[ bó shì mǎi lǘ ]

解释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56一介书生[ yī jiè shū shēng ]

解释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57世代书香[ shì dài shū xiāng ]

解释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58书声朗朗[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59书声琅琅[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60书香世家[ shū xiāng shì jiā ]

解释同“书香门第”。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61书香人家[ shū xiāng rén jiā ]

解释同“书香门第”。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62博览古今[ bó lǎn gǔ jīn ]

解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63史不绝书[ shǐ bù jué shū ]

解释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

64四书五经[ sì shū wǔ jīng ]

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65学识渊博[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66文弱书生[ wén ruò shū shēng ]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67五车腹笥[ wǔ chē fù sì ]

解释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68博洽多闻[ bó qià duō wén ]

解释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69博物洽闻[ bó wù qià wén ]

解释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70狐鸣鱼书[ hú míng yú shū ]

解释《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1书不尽意[ shū bù jìn yì ]

解释犹书不尽言。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72书不释手[ shū bù shì shǒu ]

解释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出处《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73兼收博采[ jiān shōu bó cǎi ]

解释犹兼收并采。

出处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

74兼览博照[ jiān lǎn bó zhào ]

解释犹言明察四方。

出处《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75强记博闻[ qiáng jì bó wén ]

解释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出处宋·陆游《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于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于古训。”

76强识博闻[ qiáng shí bó wén ]

解释同“强记博闻”。

出处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寿序》:“生平无他嗜好,以著述为性命,强识博闻,达于国家掌故。”

77旁收博采[ páng shōu bó cǎi ]

解释广泛收集采纳。

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怗毕》:“裴松之之注《三国》也,刘孝标之注《世说》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

78衡石程书[ héng shí chéng shū ]

解释见“衡石量书”。

出处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卫士传餐,亦无益也。”

79识字知书[ shí zì zhī shū ]

解释谓有文化知识。

出处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80识礼知书[ shí lǐ zhī shū ]

解释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属,寂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81书空咄咄[ shū kōng duō duō ]

解释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82囊萤映雪[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83囊萤照书[ náng yíng zhào shū ]

解释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84悬石程书[ xuán dàn chéng shū ]

解释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85洪乔捎书[ hóng qiáo shāo shū ]

解释指言而无信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86衡石量书[ héng shí liàng shū ]

解释《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87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88黄耳传书[ huáng ěr chuán shū ]

解释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89书生之见[ shū shēng zhī jiàn ]

解释指书呆子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90儒雅风流[ rú yǎ fēng liú ]

解释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91圆木警枕[ yuán mù jǐng zhěn ]

解释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92秉笔直书[ bǐng bǐ zhí shū ]

解释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93临池学书[ lín chí xué shū ]

解释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94丹书白马[ dān shū bái mǎ ]

解释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出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95丹书铁券[ dān shū tiě quàn ]

解释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 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96丹书铁契[ dān shū tiě qì ]

解释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97书画卯酉[ shū huà mǎo yǒu ]

解释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依旧每日县中书画卯酉,听候差使。”

98博硕肥腯[ bó shuò féi tú ]

解释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

99博闻强志[ bó wén qiáng zhì ]

解释博:广博;闻:传闻;志:记住,记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