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坐井观天出自哪本书(《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本站作者 2023-05-11 02:40:00

成语坐井观天出自哪本书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外篇《秋水》。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而“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原道》。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但无论是故事或者成语,二者所传达的道德都是相同的。

这个故事讽刺了眼界狭窄、自以为是之人,这是小学课本上讲得道理。

在天地这样伟大而无穷的自然下,不应狭隘地认为自己见过的就是世界的全部。只有积极探索外部的、未知的世界,才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从而冲破固有的观念,审慎地了解自己。长大后看这个故事,升华了一点,但未脱道理的本质。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再来看这个故事,却看出了不一样的道理来。

或许我们把这只井底之蛙想得太傻了,也许他曾经有过探索的欲望。

当他在安稳地在井底躺平之时,脑中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是谁制造了这圆形高墙?我为何身在此处?我生来便如此吗?如果终日望着圆圆的天就是我的宿命,那么我是否有权利与命运奋力一争呢?

当他有了这念头,脑中便不能停下冲出去的欲望了。于是,他试着爬出这高墙。

没想到墙壁如此光滑,看样子造物主在爬出去的路上设置的重重阻碍。但这无法阻止他爬出枯井的欲望,一次、两次,第三次,他终于到达井口,碧蓝色的天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

他想要腾空一跃,为见到新天地而欢舞,却不曾想,这一跃没有冲出井口,却被沉重得弹回到井底。他头晕眼花,逐渐清醒后,才终于明白:

那里分明有一道,看不见的、不可逾越的透明墙壁。

难以置信。原来他所相信的天空,是一道难以翻越的墙壁,比起四周的井墙,这道墙壁更加可怕,他无情地阻挡住你,却留给你希望,让你觉得自由触手可及。

他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用头去撞击那道透明的墙,那道仿佛不存在,却真真实实存在的墙。终于,他筋疲力尽,他再也抬不起那高傲的头了。

他躺在井底那滩烂泥上,心里想着,墙壁外没有什么美好世界,怎么会有我这自给自足的世界来得舒服踏实。再说,即使出去了又怎么样呢?不还是要回到自己温暖的床吗?我这一方天地,才是一片净土。

他一遍一遍地自我催眠,直到他终于相信,那圆形的蓝色,就是天空。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井口来了一只鸟,喊他爬出来看看,但终无结果。

不对,结果是早就注定的。是造物主的游戏,把他的一生封锁在方寸之间,不容一丝反抗与质疑。

人生识字忧患始。最可悲的不是无知的井底之蛙,而是一只有知的井底之蛙,装作无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