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称臣(在清朝什么人对皇上自称臣)

本站作者 2023-05-31 00:54:00

什么什么称臣

吃着饺子看柯南的时候,忽然看到了排名第一的

@句玉

的答案,所以特来纠正一些理解性的错误。

这个问题其实

@橘玄雅

同学在微博上多次科普过,这里引用一些他的资料,再加上我手上的一些资料,在知乎上做一个整理好了。

关于称臣和称奴才的问题(满文写 amban---臣、aha---奴才),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抛开时期谈称呼,就是耍流氓……称臣和称奴才定制和未定制的时期,分界线在乾隆朝。而乾隆朝是怎么规定的?引用一下橘子的博文:

对于满臣,乾隆二十三年上谕:“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摺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

对于汉臣,乾隆三十八年上谕:“(汉臣以及满臣公折)武员即官至提督亦称奴才,此乃向来定例。”

于是臣与奴才正式形成定例。简单说:满文臣公事称臣私事称奴才,汉文臣公私奏事一概称臣。武臣无论满汉无论公私,一概自称奴才。这个制度一直履行到晚清。不过事实上也偶然能见到极个别的个例。

这就是关于何人、何时称臣及称奴才的终极规定了。

这里又涉及到第二个需要明确的概念:关于所谓“满、汉”的界定。在清代的绝大多数时期,只区分旗民——在旗 或者 不在旗,而不分满汉。所以高其位既然在汉军旗,他当然也不是汉臣。

因此

@句玉

所举的雍正朝的例子是不恰当的——甚至可以说是尤为不恰当的。除了雍正时期还没有明确规定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称臣和称奴才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雍正本人是清代非常另类的一个皇帝。

在某些情况下称呼奴才,在起初本来是满洲属人制度的一个旧俗(亦即属人对本旗旗主要称奴才,对共主皇帝可称臣),这个制度没有延伸到不在旗籍的汉臣(注意了,汉军旗不是汉臣)。但是到了雍正做皇帝的时候,他打破了这个规矩。

雍正更改高其位的折子为“臣”,并不是因为“高其位是个汉军镶黄旗出身,没资格称奴才”,而是雍正真的觉得称呼臣更为“得体”。从满洲旧俗角度而言,高其位本身在镶黄旗,是直属皇帝的一个旗,因此(按照旧俗)他写的本来没什么错。但是雍正还是给他改了……说白了雍正做了皇帝后就是不喜欢臣子们称奴才。

他不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呢?雍正元年八月十六日,雍正一道上谕:

“凡奏章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词,不宜两样书写。嗣后着一槩书写臣字。”

——对,他有想过要求所有人都称“臣”来着……

如果到这里还是有人怀疑,认为汉军旗的高其位同志这个改臣的待遇,是因为汉军旗就是汉人,他受到了“歧视”,那我可以再给大家上一个大杀器……

下图是法海上的一个满文请安褶(部分):

法海,此法海并非“不懂爱、掉下来”那个法海,隶属满洲镶黄旗。而这个折子是个纯纯粹粹的请安褶——全文翻译过来大概是这样的:

奴才法海恭奏:

为请安事,奴才法海我跪请圣主万安。为此谨奏。

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三

而在左手边第二列那个地方,雍正涂改之字,就是aha(奴才)一词。上面写的两个字hafan tušan,意思是“官员、职务”,就是说让他先写官员、职务,然后又在圈起来的aha一词旁边写了amban(臣)字——其实就是把“奴才”改成了“臣”。

而且雍正还批示“如此得体”这四个汉字给法海……

足以说明,在雍正眼中,起码朝廷大员,无论满汉旗民,无论满语汉语,都是不宜称奴才的。这绝非是通常所误解的那样,因为奴才“更为亲密”,所以不许汉臣使用这个词。

乾隆也说过:

“臣仆本属一体,均系奉上之称,字义虽殊,其理则一。满汉臣工自称固有不同,然遇部院章奏,虽满洲大员,亦一例称臣,而满洲督抚奏地方公事亦然,并非以奴才之称为卑而近,称臣为尊而远也。

即如满洲大学士在朕前亦自称奴才,而汉人虽丞簿末秩引见亦皆称臣,岂丞簿汉员,因此遂得谓尊于满大学士乎?

朕抚御臣民,并无歧视,而朝廷体统,本自尊严,又岂因臣下之称奴才而尊崇有加,称臣而体制有减乎?朕于此等事从不计较,即汉人中间有于召对时称奴才者,亦并无嘉赏之意。”

我认为这段兼有观点和举例论证的谕旨,足以说明奴才这个称呼并非“恩许”,臣与奴才也无高下之分。许多人之所以对“奴才”意见比较大,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清初对aha这个词的汉语翻译不是很恰当……其实这个词本意和servant差不多。

并且,事实上在乾隆以后,严格禁止的并非是汉臣使用奴才这个称呼,反而是对旗人用错称呼严厉惩处。如橘子微博所言:

由於旗人大臣公事必須稱臣、私事必須稱奴才,偶爾會被記混,旗人大臣一旦寫錯,無論是錯寫了奴才還是錯寫了臣,處罰輕則上諭申斥,重則革職發配。而漢臣本應一體稱臣,但是他們偶爾寫或者說錯說成了奴才,只有極個別的被上諭提醒,其他基本上是不管的……

再如:

按照某些流行說法,旗人稱奴才是和帝王親近的象徵,所以旗人應該自鳴得意並且以這種區別而自豪。結果我發現高宗上諭里的語氣,很可能清中期是旗人和漢人互相羡慕的情況……旗人說矮油漢人稱臣多尊貴多帥氣,漢人說矮油旗人稱奴才多親近多得寵……當有了區別之後,雙方都把自己作為弱者……

更详细科(tu)普(cao)可参见:

全面的扯一下臣与奴才

总结一下称呼的区分:

清早期:称呼随意,尤其是汉臣。称呼什么都可以,还有称呼 我 的。旗人中主要是对本主称呼“aha(奴才)”,对共主皇帝可称“amban(臣)”。

顺康时期:逐渐形成惯例。

雍正时期:打破惯例,他喜欢大家称呼“臣”。汉臣一律写臣,满臣中依然存在称奴才的折子,以请安褶和内务府居多。

乾隆时期:作出以下规定——满文臣公事称臣私事称奴才,汉文臣公私奏事一概称臣。武臣无论满汉无论公私,一概自称奴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