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通常比喻什么人

本站作者 2023-08-03 09:21:00

蜉蝣比喻什么

蜉蝣通常比喻什么人

蜉蝣通常比喻浅薄狂妄的人。

蚍蜉,是白蚁的别称,一种体型相对较大的蚂蚁,它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之中。有一定的毒性,常用来指自不量力的人。也比喻微小的生命。它的寿命很短,最短仅一天而已,但它在这短短的生命中,绽放了最绚烂的光彩。

史料记载

“蜉蝣”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国风·曹》中的《蜉蝣》诗(可能作于曹昭公在位的公元前661—公元前651年间)。其诗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此诗开篇即以“蜉蝣之羽”为比,这个小生命的翅膀,像一件华美的衣裳那样艳丽多彩。但这种美丽来之不易,且只有一天的美丽,宛如昙花一现。诗人见此情景生发感慨。一种珍惜生命、把握现在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诗经10 | 蜉蝣,浮生一时,蜉蝣一世

《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1.蜉蝣:一种寿命极短的虫,其羽翼极薄并有光泽,生命一天,朝生暮死

2.楚楚:鲜明的样子。

3.采采:华丽的样子。

最初读《诗三百》这首《曹风.蜉蝣》之时,年龄尚小,只觉得蜉蝣这种昆虫好美,看,衣裳楚楚,衣服采采,还麻衣胜雪,美好的词儿都给了这小小的蜉蝣啦。不过这诗有四句“心之忧矣”,大抵这诗的基调也是不快乐的了,那时觉得人生美好又漫长,每天有冰淇淋,有糖果,有小伙伴一起玩,哪里还会“忧”什么呢?

1.

以后也读了很多遍《蜉蝣》,都是读过就过去,当歌唱,日子明媚着,哪里还会去伤春悲秋,感慨抒怀呢。

直至前不久,去看了BBC地球影业出品的《地球:神奇的一天》里,成龙满怀深情的旁白:“蜉蝣会在河底沉睡三年,蛰伏很久后孵化。在夕阳时分,那条河上同时有500万只蜉蝣一起孵化。一旦孵化,马上就开始一场盛大的求偶舞会,交配、产卵、死去,生命只有一天。中国有句古话,‘浮生一日,蜉蝣一世’,这是经典传统的东方哲学思想,我们感受到一生的短暂”。那一刻,觉得不是在看BBC片子,仿佛在聆听中国古老先哲智慧话语的纪录片,成龙的声音在此处也极富韵味。

彼时,想起的就是这首《曹风.蜉蝣》,受了些触动,勾起了些人和事,竟有些热泪盈眶了,因着小小的昆虫。

再去了解蜉蝣,原来俗称“一夜老”,西方称为“五月之蝇”。蜉蝣本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在水中孵化后,继续在水中生活一年到三年,待成熟阶段,爬到水面的草上,蜕壳变为成虫蜉蝣,这是第一次蜕壳,接着再蜕第二次壳,才能振翅高飞,寻找配偶,在空中飞舞着交尾产卵,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结束生命,这一切都在3个小时左右完成,之后疲倦的停下来死亡。这几个小时的生命中,蜉蝣忙忙碌碌,因其口腔不发达,完全不饮不食。

所以说,蜉蝣的一生,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一种那么漂亮的小虫。它身体柔弱,却有着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薄如蝉翼的翅膀,可谓白衣胜雪,身体尾部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愈显得它小小的身姿飘逸轻盈。蜉蝣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纷纷坠落地面,似落英,似黄花。这小东西的死,给人一种死而静美,乃至惊心动魄之感。

2.

这样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的生命,想必也是先民为之感叹的原因之一。草,木,虫,鱼在远古先民的意识里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人的生命也如露水,虫儿般短暂即逝。虫儿不思不想,人呢,脆弱的心灵,免不了触景伤怀,感物悲心。 我们羡慕着古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虫,它们在古人眼里都是那么的美,美好的歌儿来唱诵,美好的词儿而来赞叹。光彩琉璃的今日,多久了,我们没有闻闻自然的花香,听听虫儿的鸣叫。看到一滴露水,和晨起的白霜,是否也会而怦然心动了呢。

《诗三百》中,曹风只有四首诗,《蜉蝣》是其中的一首。曹,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的分封地,后为宋所灭。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或许有点不妥。不过从曹国的特定背景来看,一则其地多湖泊,适宜于蜉蝣生存,一则其国力单薄,处于大国的威逼之下,这里的士大夫也许因此对人生更多忧惧和伤感,所以借蜉蝣而感叹前途渺茫,人生短促。

《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说:或曰,蜉水虫也,状似蚕蛾,朝生暮死。对于任何生命来说,这朝生暮死都是残忍的的词语吧。如此,对人生,对生命,对时光的思索和追问,千百年来就是一个永不寂灭的话题了。

三国魏曹孟德的《短歌行》脍炙人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至今很多人在特别的际遇里,都会想起这首诗,借以抒怀,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同样,三国魏的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它们在世间各自的声与色,最后也感叹说: “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3.

蜉蝣展翅飞舞,衣裳华丽真鲜明。心里好生烦忧,哪里才是我的归宿?

蜉蝣振翅飞舞,华美鲜明好衣裳。心里好生烦忧,哪里才是我的归宿?

蜉蝣破土而出,洁白如雪似麻衣。心里好生烦忧,哪里才是我的归宿?

相比较于蜉蝣的朝生暮死,人生百年,在造物主面前也不过是蜉蝣一世。 蜉蝣这独特的生命特征,也走进了苏东坡那首名作《前赤壁赋》,这篇文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文中写到“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东坡感慨着人在浩渺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也可看出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生与死,是人的宿命。但“死亡对真正的诗歌而言从来不是生命的绝唱。”《蜉蝣》这朴素的民歌,引发了后世的哲思,当属庄子所说 :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

后世历代文人骚客,也莫不是承接了庄子的衣钵,给出诗意的回答,我想还是是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吧。“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只有将自己融入这广大浩渺的自然中,随顺这生命的河流,便可获得永生。

浮生一时,蜉蝣一世。 莫不是万物生灵给我们的启示。

文|七徽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  第14天

往期《诗经》目录

诗经 |荇菜,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经 |卷耳,思念是一种病,不见你不痊愈

诗经 |芣苡,岁月静好的田园牧歌

诗经|木槿,仅荣一瞬,原来你是这样温柔的坚持

《诗经.蜉蝣》150 麻衣如雪

《诗经.国风·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蜉(fú)蝣(yóu):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於(wū):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xué):挖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shuì):通“税”,止息,住,居住。

蜉蝣,美丽、弱小,华丽而短暂,朝生暮死。早上,它破土而出,生出一对透明的羽翼,尾部还飘着两条长长的绶带,宛若仙子飞向空中,它在空中跳舞,不吃中喝,只等日落时分,能遇到它的挚爱,完成交尾,延续后代,然后坠地而死。在繁盛的季节,地上铺着厚厚一层死去的蜉蝣,麻衣如雪。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看到蜉蝣这短暂的一生,引发了人的一些感叹和忧伤,生之短暂,死之无奈。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将身归何处?情归何处?心归何处?

诗经蜉蝣原文及翻译

诗经蜉蝣原文及翻译如下:

蜉蝣原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蜉蝣译文:

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鲜明夺目。叹其生苦短我心溢满忧伤,我将如何安排人生的归宿?细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尽情展示着它华美的衣服。叹其生短促我心涌满忧郁,我人生的归宿将栖落何处?柔嫩的蜉蝣刚刚破土而出,轻轻舞动雪白的麻纹衣服。叹其生命短暂我忧郁满怀,到哪里寻找我人生的归宿?

作品鉴赏:

蜉蝣是一种渺小是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其活到二三年是。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是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是小虫。它身体软弱,其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前得很大、完全是透明是翅膀,还其两条长长是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是。

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是死,会引人瞩目,乃至浮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二千多年前,敏感是诗人借这朝生暮死是小虫写出了脆弱是人生在消亡前是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是消亡是困惑。

《蜉蝣》全诗的读音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fú yóu zhī yǔ,yī cháng chǔ chǔ。xīn zhī yōu yōu, yú wǒ guī chù。)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fú yóu zhī yì,cǎi cǎi yī fu。xīn zhī yōu yōu, yú wǒ guī xī。)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fú yóu júe yùe, má yī rú xǔe。xīn zhī yōu yōu, yú wǒ guī shuō。)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蜉蝣: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於(音wū乌):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音xué穴):挖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音睡):住,居住。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裳鲜明楚楚。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衫修饰华丽。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

蜉蝣多么光泽啊,像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

简介:

《蜉蝣》,《诗经·曹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曹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鉴赏:

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覆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毛诗序》解说此诗,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实在有点比拟不伦的感觉。不过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所传达的是贵族阶层的情绪,应无疑问。从曹国的特定背景来看,一则其地多湖泊,适宜于蜉蝣生存,一则其国力单薄,处于大国的威逼之下,这里的士大夫也许因此对人生更多忧惧和伤感吧。

世间有蜉蝣,朝生暮死盼情浓出自哪

世间有蜉蝣,朝生暮死盼情浓出自诗经 曹风 蜉蝣》中就描述了蜉蝣,先秦开始就有了蜉蝣。原文是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