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调全是三声的成语有什么(将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称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是不是错的)

本站作者 2023-09-08 02:11:00

音调全是三声的成语有什么

好吧,题主,请坚定地相信你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老师。

阴平阳平上(shǎng)声去声,(简称“阴阳上去”)的说法是对的

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说法也没错

唯一错的,是你把“阴阳上去”和“平上去入”,混为一谈了。

————————————————————————————

先说为什么“阴阳上去”和“第X声”的说法都没错。

因为他俩描述的其实是一个东西——普通话的调类(四个声调)。

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的话,是这样的。

一種記錄漢語聲調的方法。由趙元任發明。先畫一個縱座標,表示音高,後從最低到最高分成五個音高標準點。每點為一度,自下而上分別用「1、2、3、4、5」標記。各點名稱依次為「低、次低、中、次高、高」五等。最低的音度1度,次低音記 2度,次高音記4度,最高音記 5度。聲調如是直線型,只需記起點與終點的度數,如是曲線型,須加記曲折起落的度數。如國音的四聲調值就是: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

通俗地说,声调是以相对的 音高(的变化)来表现的,五度标记法用12345来表示由低到高的音高。(五度标记法标记了具体的调值,而阴阳上去和第X声只是区分了调类)

举个例子感受一下,以下几个字的声调,我可以这么表示

妈:55,也是第一声,也叫阴平

麻:35,第二声,阳平

马:214,第三声,上声

骂:51,第三声,去声

相当于 我想描述一个人高矮的时候,可以说他180cm(具体数值),也可以说“高”,也可以说“tall”(区别于矮,归类)。

这里没有对错,叫法不一样而已。

————————————————————————————

但是,题主的问题是 混淆了“阴阳上去”和“平上去入”。

这里涉及到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声调变化。

截一段呼老师《汉语史》的教案,嘤嘤嘤老师我就拿这个做个科普不要怪我么么哒。

如上图所示,声调的变化规律可以归纳为四句话: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去声不变。

你看,平分阴阳,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两类,

入派三声(平、上、去三声),所以入声在普通话中(大部分北方方言也一样)没有保留下来。

简单地说,也就是中古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说话还是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但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则演变为“阴阳上去”。

————————————————————————————

看到这里,题主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提问:

这种将普通话的三声四调称为四声的做法,直接导致了SHE的那首歌里面的这句歌词

“让我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我想不止我,很多人曾经都认为平上去入就是所谓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中国话》的这句歌词,完整是这样的: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歌词里说的是老外学中文,照常理,他们基本上是学普通话的,如果是这样,是应该描述成“阴阳上去”。

但是也不排除人家入乡随俗学说方言,水平更高的,研究诗词学中古音,念的就是平上去入。

没什么好争辩的,说白了,歌词嘛,人家愿意附庸风雅,就随他去吧。

最后总结一句,“平上去入”确实不等于普通话的声调,但是“阴阳上去”和“第X声”倒真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