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与孔子:庄子说
作者:史遇春
(一)
孔子是柳下季的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就是被人们称作“盗跖”的那个家伙。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强盗阿跖”吧!
盗跖可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种小毛贼,他有点像小说里的山大王。照《庄子》里的描述,盗跖的部下有九千人,接近于现在一个师的兵力。所以,盗跖在当时虽然没有诸侯之名,但是他的实力却足以和诸侯分庭抗礼。怎么说呢,盗跖可能有点像后世的藩镇、军阀、还可能像土匪。
盗跖领着他的九千部下,横行天下。他以自己的实力对诸侯施行暴虐,抢占民宅以为巢穴,入室夺财以为己用,赶走民众的牛马以图私利,霸占良家妇女以满足好色之心。他企图拥有一切而六亲不认,甚至将父母兄弟都抛诸脑后,就更不要说什么祭祀祖先和所谓的“礼节”了。
凡是盗跖们所经过的地方,大一点的诸侯国坚守城池,以防有失;小一点的诸侯国干脆全部躲入城堡以求自保,天下人都把盗跖们的横行无忌当作是苦难。
孔子对于盗跖的行为,早就有些愤怒了,但是忙于周游列国、传教布道,所以就一直没有对关于盗跖的众多事件做任何评论。
孔子终于有了空闲,他专程去拜访了柳下季。因为,在孔子的观念中,弟弟的恶行,做哥哥的是必须要负责任的,不能坐视不理、袖手旁观。
孔子见了柳下季,因为大家都是朋友,所以也就没有客套,他单刀直入地说:
“给人家作爸爸的人,必须能够教导自己的孩子;给人家作哥哥的人,必须能够为弟弟做出表率。如果爸爸不能教导孩子,哥哥不能为弟弟做出表率,那么父子之情,兄弟友爱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让人觉得可贵了。柳先生您是当今世上有才有识的贤达人士,而您的弟弟却是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的强盗阿跖。弟弟为害天下,作哥哥的却不能引导他走上正路,我真的很为你脸红啊!既然你不愿意管教你的弟弟,为了道义,为了尽朋友的情谊,我倒是愿意去你弟弟那里劝说劝说他。”
柳下季心里明白自己的弟弟是什么样的人,他不想泼一头冷水给孔子,缓缓地说:
“孔先生,您刚才说了:给人家作父亲,就必须能够教导孩子;是人家的兄长,就应该给弟弟做出表率。我想请问先生您:如果孩子不听父亲的教导,弟弟不把兄长作为表率,即使像先生您一样能言善辩,您又能怎么样呢?我的弟弟,我最清楚不过了。阿跖这个人,心思像涌动的泉水一般源源不断,思想像飘浮的清风一样难以捉摸。可以这么说:阿跖的强悍能够应付任何一个敌人;阿跖用他的辩才无碍来文过饰非的话,可以做到踏雪无痕。如果一个人能够顺应阿跖的意愿去做事,可以博得他的欢心一笑;一个人一旦违逆了阿跖的心思,他就会愤怒异常。我告诉您,阿跖最擅长以语言攻击人、侮辱人。先生出于好意,愿意前去向我的弟弟说教,在下不胜感激,但是,出以对先生的好意,不让先生受到伤害,我还是奉劝先生不去的好。”
(二)
孔子没有听柳下季的劝告,他还是毅然前往。
有人知难而退,有人知难而进。孔子之为孔子,在孔子自己看来,就是因为自己有一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
孔子去见盗跖的时候,他的得意门生颜回给他当马车夫,他的另一个弟子子贡也与他同行。
孔子去见盗跖的那一天,盗跖正好没有什么侵略行动,他正带着自己的弟兄们在泰山的南边休养。盗跖只有烧杀抢掠的时候才会在人口密集的诸侯城邦出没,平时,他都猫在山里。
孔子去见盗跖的时候,他也没有什么心情去欣赏那些个水光山色。这一路上,孔子都在寻思着要怎么才能够说服盗跖。走了一天的山路,孔子和弟子们才来至泰山南面盗跖的栖息地,他们到达的时候,已是晚饭时分,盗跖们正在大嚼烹饪好的、切得精细的人肝。
孔子很审慎,他下了车,亲自走过去对守山寨的人说:
“麻烦您向柳将军通报一声,就说鲁国的孔丘久仰将军大名,特地远程前来求见!”
负责通报的人向盗跖转告了孔子的话。盗跖听完,大怒。他发怒时的样子很是特别:眼睛瞪得就像天上的明星;头发都竖了起来,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怒发冲冠”。他大声说道:
“这个人肯定就是鲁国那个巧舌如簧、诈饰伪善的孔丘。出去告诉他,就说:
“你们这些人,就会用假大空的话来欺骗人,以逞口舌之辩;假托周文、周武的名号,自以为圣贤;喜好巧饰,把帽子弄得像长满枝丫的树枝一样繁琐,还把死牛皮拿来做腰带,成什么样子?不但话多,而且没有几句是对的;游手好闲,不事稼穑,却可以终日饱食;不种桑养蚕,不纺绩织布,却可以华服鲜衣;动动嘴唇,摇摇舌头,凭空捏造是非,无端制造混乱,来迷惑天下的君主。你们的行径,使得天下的读书人忘了做人的根本、失了生活的原貌;使得他们整天想着假托孝顺、友爱的名义来获取做大官、赚大钱、得大富贵的资本。你的罪孽深重,杀了你也不足以赎罪。你还不快快离去。要不然的话,我会把你们的心肝挖出来,增加我们的晚饭份量。”
(三)
传话的人将盗跖的话向孔子及弟子们复述了一遍。
孔子想,既然大老远地来了,说什么都得见上一面。尽管那些话说得阴森可怖,让人不寒而栗,孔子还是故作镇定地说:
“麻烦老哥再向柳将军通报一声,就说鄙人是将军哥哥柳下季先生的朋友。我和将军的哥哥交情不错,希望将军能赏脸见一面。”
传话的人又去将孔子的话向盗跖通报了一次。盗跖说:
“既然这样,就把孔丘给我带上来。”
孔子听见盗跖要召见,就疾步前行,小跑着进了盗跖的大帐。不想由于紧张,孔子走得离盗跖有点近。孔子想了想,这样的距离有点不合乎礼仪规范。于是,他又向后退了退,离开席子,以示敬意,并且深深拜了两拜。
盗跖听见孔子来,就有些上气,因为打心眼里,他就看不起读书人,而且十分厌恶那些鼓动唇舌以迷惑君主、求取权势富贵的人。今天,孔子既然来了,盗跖自然要耍足他“山大王”的威风。孔子进来时,盗跖满脸怒气,横七竖八地伸展两腿,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剑柄,瞪大双眼,露出杀气。
盗跖心想:
你们不是喜欢以礼仪教化人么?我就是要这样不成体统、凶神恶煞地呈现在你们这些正人君子流面前,看看你们是如何的反应。
孔子正战战兢兢给盗跖行礼的时候,盗跖忽然大吼道:
“孔丘,往前走说话!你今天来到我这里,我之所以见你,是给我哥哥面子。但是你记着:你所说的话,如果我听着顺耳,你可以活着回去;你所说的话,如果不中听,不光是你,连你的弟子们都得横尸出门。”
盗跖这声音,中气十足,正如乳虎啸山林,有振聋发聩之感。
孔子虽然有些小怕,但是大场面见多了,还是能够压得住台子。他镇静了一下,缓缓言道:
“将军稍安勿躁,且听孔丘一言:
“丘听说了,大凡天下的人,有三重美德值得颂扬:第一种是先天的美德:那就是身材修颀,容姿俊美,天下难寻其二,无论是三尺顽童、还是耄耋老者,无论是贫无立锥、还是富可敌国,见了这样的人都啧啧称美、交口赞誉,这算是上等美德。
其二呢,就是智慧包罗万象、知识囊括天地;能够清楚明白地分辨一切事物;这是中等美德。
还有一种美德那就是:勇冠三军,为人强悍,做事果断,能够以其谋略聚集众人,组织军事力量斩将搴旗,这种美德虽然威风八面,不过,只能算是下等的美德了。
为什么丘要在这里说这三种美德呢?是因为,谁都知道,凡是天下人,只要具备这三种美德中的一种,就足以南面而坐,称王称霸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最差作个诸侯应该是没有悬念的事。丘之所以说这三种美德的原因,还有就是有点替柳将军惋惜。将军您想想:
您是兼具丘前面所说的那三重美德於一身的人,这话怎么讲呢?
看看将军您:身高1米90左右,面容俊秀,目光炯炯有神;嘴唇如光鲜亮泽的朱砂,牙齿整齐洁白如顺序排列的螺壳。将军一发声,正如黄钟之音般和谐悦耳。
将军人才如此,而外界都称您为‘强盗阿跖’,丘真有点为将军叫屈,为将军惭愧啊!
将军如果有意听取我的意见,想改变形象,重新开创新事业的话,丘愿意奉犬马之劳。丘可以为将军向南出使吴、越二国,向北出使齐、鲁二国;丘还可以为将军游说东边的宋、卫;西边的晋、楚。当然,前提是将军愿意!如果得到将军首肯,那么,丘就可以让这些国家一起为将军兴建方圆数百里的城池,为将军兴建数十万户人口的都邑,这样的话,将军也就可以成为一方诸侯;这样的话,将军就可以与天下人一起开创新的历史局面;这样的话,将军就可以停止战争、让士卒休养生息;这样的话,将军就可以收容抚养兄弟,供祭自己的先祖。
这些,才是圣贤之人、才学之士应当奉行的理念,才是圣贤之人、才学之士践行的坦途;这些,才是天下人共同的心声。不知将军对此作何感想?”
(四)
孔子说了那么多的奉承话,盗跖心里自然很受用。但是,多年的江湖经验,使得他只注重实际,他先生心里比谁都明白,不光是甜言蜜语不能当饭吃,就是所谓的道德仁义、礼仪廉耻大多时候也只是掩盖肮脏、粉饰罪恶的遮羞布而已。
孔子话头一住,盗跖立刻声色俱厉地怒喝道:
“孔丘,你往前站,我有话对你说!看你的神色,似乎对自己的言辞很满意的样子。我告诉你:那些可以用权势富贵来诱惑的人、那些因为只言片语就可以被感动的人,他们不是昏蛋,就是浑蛋,你这些欺骗平民百姓的话,今天大概是排不上用场了。
正如你所说,我柳下跖的确个子高大,形容美好,人见人爱。这又有什么呢?我自己深知,这只是拜父母所赐罢了。就算孔丘你不说,我还不知道自己长啥样嘛?
再说了,世人都知道:那些喜欢在人面前阿谀奉承的人,在人背后必然是谮毁之而莫及。你今天告诉我,为我许下建立大城、聚集众民的大愿。你是为我好吗?其实,我知道,你是想用利禄来诱惑我,让我做一个老老实实的良民,并以此来束缚我、牵绊我、也可说是收买我。你觉得,这样就可以长久吗?
我告诉你,城池再大,它都大不过整个天下。你们不是口口声声都离不开尧舜这样的明君吗?尧舜曾经富有天下,坐拥四海,你们在颂扬他们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尧舜的子孙过的怎么样呢?我告诉你吧:尧舜的子孙穷得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你们日日不忘商汤、周武又如何呢?他们虽立为天子,但是后世早就灰飞烟灭了,哪里还有踪影?尧、舜,商汤、周武的后世为什么会如此凄惨?我再告诉你: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贪图大利的缘故吗?
我听说了,在远古的时候,禽兽是比人多的。正因为禽兽比人多,人们敌不过禽兽,为了躲避伤害,那时的人都住在树上。白天呢,人们捡橡树子、栗树果来果腹充饥;到了晚上,都爬到树上休憩。所以大家都把那时的人叫‘有巢氏’的人民。
后来一点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穿衣服。夏天树木丰茂的时候,就使劲积攒柴禾,冬天冷了就用这些柴禾来烤火取暖。这个时代的人呢,人们就叫他们为‘知道生存’的民众。
到了‘神农’时代,人们已经有了安然恬静的栖身之所,生活则满足自得。这个时候,人们只知道这世上有妈妈,而不知道爸爸是谁。这个时候,人和动物已经能够和谐共处,麋鹿见人而不惊,人们通过耕田种地获得食物,通过纺线织布获得衣服。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和谐共生,根本不会产生互相争夺、或者互相残害的心思。可以说,这是道德最为兴盛的时代。
但是,接下来的时代就不敢恭维了。黄帝的道德水准已经无法和前代等量齐观了,他和蚩尤在涿鹿的郊外大战,以致血流百里。
尧舜执掌天下后,设立群臣,建立制度。
商汤流放了他的君主。
周武王更绝,竟然以下犯上,杀死了殷纣王。
从这以后,天下开始面目全非了。恃强凌弱,以人多势众欺侮侵暴弱小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说,自商汤、周武之后,执掌天下的人都是祸害天下的家伙。
(五)
孔丘啊,不是我说你。你自己想想:你现在修习的是所谓的‘周文、周武之道’,你现在掌握着天下的言论之路,用你所认为的正确标准教化民众。而你又做了些什么呢?我都不愿意说你,你看你宽衣博带,道貌岸然,以虚假的言辞、伪善的行径来骗取君王的信任,以惑乱其心智,用这种手段来求取富贵权势,我觉得,天下的大盗虽然不可计数,但是能和你并足而立的,恐怕找不出第二人。
我就纳闷呢,同样是强盗,只是烧杀抢掠的手段不同,而且你算是比我还厉害的大盗。为什么天下人不叫你‘强盗阿丘’,而叫我‘强盗阿跖’呢?
想当年,子路也是个人见人憎的强盗阿三,不过是听了你的几句甜言蜜语,他就从你问学,不离左右地服侍你。你使子路脱去了颤巍巍的高冠不戴,你使子路放下了手中的倚天长剑。正因为这件事,天下人都说孔丘能够阻止暴虐、能够禁止胡作非为。但是,人们只看到了前半部戏,子路的结局如何呢?子路企图杀掉卫国的国君而功败垂成,可怜他在卫国的东门被剁成肉泥酱。是你的教导,造成了子路的悲惨死亡;是你的教导,使得子路上不能保身全命,下不能立世为人。这难道不是你教导的错误吗?
孔丘你不是自称为才学之士、圣贤之人吗?为什么会两次被鲁国驱逐出境?为什么会在卫国销声匿迹、无法立足?为什么会在齐国无路可走?为什么会在陈蔡被围困?为什么天下之大,竟无你容身之处?这么看来,你的那些个所谓的‘道’还有什么可值得珍贵的?
世人所崇尚的君主,当然首推黄帝了。但是,就连黄帝也难做到德行完备,还发生了涿鹿这样的大战,以至于死伤无数、流血百里。
尧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丹朱,按照你们的理论,应该算不上是慈父。
舜放逐了自己的亲爹瞽叟,也是不孝的逆子。
大禹治水,功高齐天,结果却落了个半身不遂,也不能算是完满。
汤流放了自己的君主,当然不能说他忠贞。
武王以下犯上,讨伐殷纣灭其国,可以算是乱臣贼子。
这六位,都是世人所推崇的贤能之君,仔细想想,也都是些因为好利而迷失了本真,因为强力而违背了性情的家伙。他们的行为,可以说,是非常可耻的。
(六)
世人所称颂的贤士,应该没有超过伯夷和叔齐的。伯夷和叔齐又如何呢?他们二人辞让孤竹国的国君之位而不坐,最后饿死在首阳山,没有人安葬。
鲍焦也算是世人所认可的贤士吧。在我看来,也不过是粉饰自己的行为来非议世俗罢了。当初他为了赢得清誉,把自己打扮成廉洁之士,整日担着担子打柴,捡拾橡树子作为食物,不娶妻,不生子。号称‘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不曾想在路上遇到了你的高足子贡。子贡问他:‘我听说不认同人家执政方略的人、与政府不合作的人,是不会在政府的土地上行走的。我听说还有一些对君主不满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享受君主所带来的利好的。而今,鲍先生您在君主的土地上行走、接受政府所带来的美事,这不是和你的立世原则有所出入吗?这不是和你的廉洁形象有点不相符合吗?’鲍焦当年回答说:‘我也听说,廉洁之士重在进取而轻视退却;我也听说,贤达之人容易惭愧而不把死亡放在眼里。’就因为子贡的一句话,就因为自己的廉洁形象,鲍焦就这么坚决地抱着书一天天饥饿、苦寒、枯槁而死了。
申屠狄是贤士吧?在殷商时代,他多次进谏而多次无果,君主不肯采纳他的谏言。申屠狄气愤不过,他抱着石头跳入河中。结果如何呢?还不是成了鱼鳖的快餐。
介子推算是贤士中的忠臣代表吧?当年晋文公落难,他鞍前马后不离寸步,为了保住晋之血脉,介子推曾经把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煮给晋文公吃。最后还不是让晋文公给冷落了。为此,介子推一怒而隐入深山。你也知道,结果怎么样呢?他还不是抱着树木活活烧死在山中。
尾生算是守信用的贤士吧?他和女孩子约定在桥下相会,女孩子不来,即使发了大水,尾生也没有离去。结果怎么样呢?这个书呆子抱着桥柱子给淹死了。
在我看来,这六个人,和被用来祭祀而即将要宰杀的狗、和献祭河神而将要沉入河中的猪、和拿着破瓜葫芦乞讨的人是没有多少差别的。他们都是重名轻命,不知道珍惜生命本体的家伙。
世上还有一种专为人称道的所谓忠臣。这些人中,殷商的王子比干和吴越争霸时期的伍子胥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但是这两个人的结局如何呢?伍子胥沉江而死,比干剖心而亡。这两个人,是天下人公认的忠臣,最终还是被天下人耻笑。由此看来,伍子胥、比干尚且如此,其它的所谓忠臣,就更不必说了:没有什么可贵的。
孔丘你来想游说我也罢,想教化我也罢,如果你想告诉我鬼蜮的事,依我的能力,那是我的我所无法知道的。如果你想告诉我世间的事,你还是歇歇吧,省省力气:世间的是不过就是我所说的那样,没有我不知道。
(七)
上面我给你讲了世故人情,既然你大老远的来了,那我就再跟你讲讲人的性情。人长了眼睛,就是要看各种色彩的;人有耳朵,就是要听不同声音的;人的嘴巴,就是要体验所有味道的;人有心志,就是需要得到满足的。
一个人能活到100岁,那就是上寿;一个人活到80岁,算是中寿;一个人活到60岁,只能称为下寿。无论你活多大年龄,想想你的一生,无论是漫长还是短暂,除了疾病、死丧、忧患以外,可以开口一笑的,一月之内,大约也就不过只有四、五天罢了。
天地广大无边、四时更替无穷,但是面对茫茫苍穹,人世是多么地短暂,不经意间,就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想想这有限的生命,再想想浩渺的宇宙,人生在世,真可以说是白驹过隙了。
这样想想,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不能使其心智愉悦,不能使自己延年益寿,这样活着就是一种负累;这样的人,都可以说是不能通达大道的人。
孔丘你的那一番说教的言辞,正是我一直抛弃不用的。你还是快快离去吧,不要在这里啰嗦、不要白费口舌了。
你的那些个所谓的道,也不过是营求奔兢之术罢了;你的那些个所谓道,都是诈巧虚伪的事情;你的那些个所谓道,是永远都没有办法保持真性情的;你的那些个所谓道,是不足为论的。”
听完盗跖的一番滔滔雄论,孔子又拜了盗跖两拜,小跑着出门离去。上了车,孔子手上的马缰绳掉了三次。以孔子的为人行事,这样的事体以前从未发生过,今儿个算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这时的孔子,目光茫然,一副不知所从的样子,他面如死灰,手扶着车前的横木深深低下沉沉的头,就连呼吸似乎都有些困难。
就这么一路一言不发,就这么一路神色恍惚,终于到了鲁国的东门外。这时候,柳下季恰巧出门办事,与孔子撞了个正着。
柳下季见了孔子,马上就说:
“ 孔先生,忽然间好几天不见您的踪影。前儿个您说要去见阿跖,看您鞍马劳顿的样子,莫非您真的去见阿跖了?”
孔子听言,仰天长叹了一声,答道:
“是啊。”
孔子这一路的沉默失色,可吓坏了众位弟子,他们看见先生这个样子,很是担心,可是谁也不敢开这个头,去问先生一声。孔子的这一声应答,众弟子终于把心放到肚子里了。
柳下季忙说:
“不知道阿跖有没有像我先前说的那样,对先生有所冒犯啊?”
孔子幽幽地说:
“是啊。正如柳先生您所料。真是知弟莫如兄啊。我这一次真可以说是没病却拿着艾叶来自己烧灼。莽撞地跑去在老虎的头上乱摸,还自以为是地去拔老虎的胡须,真是好险啦,差一点就成了老虎的腹中之食。”
本篇出自《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2008年12月初稿
(全文结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