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善若水相近的成语是什么(如何解读“上善若水”)

本站作者 2023-09-26 07:08:00

与上善若水相近的成语是什么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而我的看法不同,我所理解的意思是:像水一样的善于运行,水善于利用万物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刻意的去争去抢,看起来做着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情—谦让屈从,却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很多朋友总是在与他人比较、竞争和对立,自己只能比别人强,当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就会感到痛苦,也就是所谓的自卑。可是他们忘了:尺有所成、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也有自己的短缺。为何我们不能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一起努力,共同实现人生的理想呢?非要在“人民”内部斗个你死我活。

也有一些朋友遇到困难就排斥、对抗和急于求成,本来通过一段时间和一个过程就能够完成的事情,非要急迫的横冲直撞,不懂变通,死撞南墙不回头,跳进黄河心不死。这就好比跑一百米,一般人十秒钟左右、八九十步就可以跑到,而有的朋友就非得要求自己在一秒钟之内、一步就要跑到,否则就无法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结果跑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跑到,因为这根本做不到,而且很容易受伤,甚至会失去勇气,不敢再尝试开始。

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自己,从以前到现在,再到未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看问题要长远,避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迷失了心智;和自己周围的人比较、窝里斗没有意义,要学会与周围的人合作,谋求更大和更好的发展。

本文作者于飞,私人心理顾问,资深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QQ和微信 11570968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善于为道之人(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其性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善于利益万物,不与人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处在众人所不喜的卑下之处(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所以接近于道。

为什么水最接近于道?根据老子的描述,道的两点最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水所具备的:

第一,利益万物。水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生命正是依赖着无处不在的水而得以生存,而道也是如此:“道生之,德畜之”,“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第二,水往低处走,永远不与物争,永远处在最卑下、最不惹眼的地方,这一点最接近于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特点。

老子说,水几于道,而不说水同于道,原因也就在这里。道是最低调的,低调到无形,你根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而水是有形的,无法完全表现出道的这一特征,它所能做的,就是永远让自己位处最低,所以说是“几于道”。几是接近的意思,如:几近,几就是近,近就是几。

人们常说,道家低调。道家为什么低调?因为道的属性就是如此,人既然要取法于道,当然就应该低调。你看道家两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自己的生平就很模糊,后代子孙更是让人无从知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哪里像孔、孟二位,两千多年过去了,他们子孙后代的谱系依然记载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

除了以上两点,水还有一个重要特征,跟道几乎相同,是老子没有说出来的,就是水永远不死。道是不死的(谷神不死),而自然界中的水,也永远只在液态、气态、固态三者之间互相转化。你可以改变水的状态,但你就是无法消灭它。水的这个特性也是值得人学习的:只要生命存在,精神永远不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