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什么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

本站作者 2023-10-18 11:53:00

不亦什么什么

你好,谢邀。

这章句作为《论语》第一篇的第一章句,有开宗明义的作用,是整本《论语》的总纲,所以大部分注疏对其的理解,确实不够精微。

要理解这章句的含义,第一步要把每个字的含义弄清楚,查查汉典(里面有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是个不错的开始。

孔夫子以学成圣,“学”这个字,是贯穿于整本《论语》的核心之所在,一两句实在说不清楚,先放着哈。

时,《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時,是也,此時之本義,言時則無有不是者也。廣雅曰,時,伺也,此引伸之義。所以“时”不是简单地时常、经常的意思,而是根据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环境去合宜地(不是僵化地)运用所学,义也。 义者,宜也(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习”的话,《说文解字》:數飛也。强调的是不断地践行所学的内容,和“时”搭配,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践行,强调去做、去实践。

说,《说文解字》:釋也,从言兌。《说文解字段玉裁注》:釋,解也。廣韵曰,捨也、解也、散也、消也、廢也、服也,按其實一解字足以包之。要讲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个字,需要了解身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以及与言行的关系等一堆基础知识(比如“言”为心声,何为心?何为声?这些都需要弄清楚)。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断地践行所学,使得心中的一些杂浊扭曲得到消解和开釋、身心通畅,能够更好地不离于环境真实,是为无有不是者也,仁也;而“悅”更多的是弄明白了什么道理之后而产生的喜悦的情绪。“说”比“悅”更强调不断反复地践行,呼应了“时”、“习”二字,同时也是在描述身心釋解的具体过程。

华夏文化强调“修身为本”、“行而知之”,只有通过不断地践行(言行以礼),以此调整身心,使之慢慢接近于纯粹通明的状态,才能真正明白古圣先贤所言背后的真意。

谢邀。

其实每个人都有类似体验,反复学一样东西,简直是枯燥到死!但要学了立刻能用上,那就很快乐了。

就比如学游泳,只让你听课、刷题、做卷子,你可能会把老师八代祖宗都骂个遍。

但一边学一边让你下水扑腾,你就立马高兴了,就“学而时游之,不亦悦乎”了。

让人“悦”的,不是学,而是“时习”。

“时习”也不是“时常练习”的意思,而是“在恰当时机实际运用”的意思。

为学而学,为习而习,那都不会让人快乐。

只有恰到好处的实际运用,才会让人快乐。

为什么“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

就因为他也害怕学了不用,不用就不会成长,不成长就不会快乐,所以“唯恐又闻”。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为什么孔子教的学生做不到举一反三,就不往下教了?

也因为他怕学生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灵活运用也就不能快乐,所以“则不复也”。

为什么有的学生在问复杂问题时候,孔子的回答常常简单到让人以为是在敷衍?

颜回问仁,孔子答“克己复礼”。

仲弓问仁,孔子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司马牛问仁,孔子竟然只回答:“你说话慢点就成了”(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为什么颜回、仲弓的答案都那么高大尚,到我司马牛这儿,就这么敷衍?

因为颜回、仲弓都是排名前十的优秀学生,孔庙里能挨着孔子放小牌牌的高材生,高大尚的回答他们能懂,也能在恰当时机遵照执行。

而司马牛就不同了,估计平常说话也不经大脑,没学会走就想跑,所以孔子先教他“说话慢点”。

为什么“说话要慢”?因为“为之难”。也正是提醒司马牛“做”比“说”更重要,“时习”比“学”更重要。

“克己复礼”是司马牛难以“时习”的。

“其言也讱”才是司马牛能够“时习”的。

能“时习”的,才能快乐,才对他的成长更有作用。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倘只学习,而不行动,鬼才信你“悦”得起来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