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成语吗 现代中国社会还可能产生新成语吗
谢邀
基本上没什么可能了。先摘录两则「成语」的定义,出自汉典网的词条。逐句标注所圈定的属性、内涵。
1. 一种语言中简短有力的固定词组,可作为句子的成分【语法功能】。形式不一,以四言为主【格式】。一般而言都有出处来源、与引伸的比喻义,而非单纯使用字面上意思【非自明性】。
2. 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来历】。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名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非自明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固定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格式】。
一提到成语,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四个字的,乃至扩展为四个字的就是成语,并在网络上制造出大量四字格「伪成语」,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一点——成语本身是一个意思通顺完整的短语或句子。
成语产生的时期使得其因循古汉语的词汇及语法。当时的词汇多用单音节,因此实虛结合,能够以较少的字数,以古汉语语法,组织出自明的、正确的、符合语用习惯的短语或短句。
至于这个短语或短句所蕴含的非字面义,则是更高层面的问题,是成语「非自明性」的成因,也是成语得以传承存续的重要因素。
现代汉语发展自古汉语,但词语多以双音节形式出现,因此不太容易自然产生这种形式凝练、语法正确的结构。熟稔古汉语知识分子固然可以结合现世人事造出一批合乎条件的成语,然而由于缺乏使用基础,较难推行。
网络臆造的「伪成语」大多语法不清,表意不明,为了追求四字格式,硬从一句话中抠出四个字来,一方面每个字并不一定能够代表其原本所属的词,另一方面四个字抠出来后直接联缀,语法上往往也是错的,最多算是缩合略语。
以「人艰不拆」为例,其由「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缩合而来。「人」无法代表人生,「艰」可用,「不」无法代表不要,「毋」倒是可以,「拆」也无法仅以一字代替「拆穿」这个述补式的词。从基本的字面层次都无法文从字顺,就不要奢谈成为「成语」了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