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处处皆学问
2021年第二期(总第475期)
年级话剧表演,在“诸葛亮舌战群儒”片段中,扮演孙权的同学对手下大臣说:“我盘踞江东……”,听到这句台词,我一愣,马上编辑短信发到班级读书会群里,让学生思考一下在这句台词中“盘踞”一词使用是否得当。
很快,就有学生使用“汉典”,找出了“盘踞”的意思。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
显然,“盘踞”是一个贬义词,孙权不可能自己说自己“非法霸占了江东”。在词语使用时,要注意情感色彩,褒贬不能混用。
那么,不用“盘踞”,而用“占据”可以吗?
占据:用强力取得保持。
与“盘踞”偏于贬义相比,“占据”一词偏于中性。比如,在《隆中对》一文中,就有“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的说法,这里的“据”就是“占据”的意思。
可是,进一步考虑孙权的身份,考虑他说话的对象,如果使用“占据”一词,缺少一份霸气,那么,该用什么词合适呢?
有学生说用“雄踞”,这个可不可以呢?
雄踞:有力地占有。
“盘踞”和“雄踞”的中心词都是“踞”。但是一“盘”,一“雄”,两个不同的修饰语,决定了两个词的不同情感色彩。“雄踞”一词褒义色彩较强。用在这里比较合适。
后来,听有和演员熟悉的同学反馈,原来台词正是“雄踞”,而不是“盘踞”,只不过是扮演孙权的这位同学一紧张,把台词说错了,不过,这个无心之失却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词语情感色彩辨析的素材。
在另外一出“三曹”戏中,曹操在弥留之际,托付众大臣,要立曹丕为接班人,众大臣异口同声地说“臣等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么,这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在这里是否合适呢?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死而后已”:到死后方才停息,谓尽献一切力量。
从语义上看没什么问题,这句话很好地表露了众大臣的心迹,要尽心竭辅佐曹丕。
但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语源出在哪里呢?
这八个字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最末一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有的版本“鞠躬尽瘁”作“鞠躬尽力”)。
当然,“死而后已”最早典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关注到出处,问题就来了。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是写给后主刘禅的,写作事件要比曹操去世时间要晚七八年,这时候众大臣就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让这个词短语“早产”的嫌疑。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开篇即谈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退一步说,即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短语出现不晚于曹操去世,如果是诸葛亮所说,那么,众大臣如果引用了诸葛亮的话,恐怕非但不会让曹操开心,还会出触他之怒吧。
当然,也不能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在话剧的这个语境中完全不对,毕竟无法证明这个短语一定就是诸葛亮第一次说的。不过,从大众的认知角度来说,这样使用,确实显得有些别扭。
所以,词语使用还需要注意语源的问题,典故出处的问题。
有学生写了随笔在课前交给我,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一下子矗立在原地”,我也随手拿过来,分析一下。
“矗立”:高耸直立。
虽然“矗立”的核心语素是“立”,但并不是任何人或者物的“立”都可以用“矗立”。“矗立”一般用在“物”而不用在“人”上,这是一个词语适用范围的问题。
我把这三个词语使用的问题放在一节课来讲了,有学生不太理解,为什么忽然跳开课文,开始东拉西扯地讲这几个看起来和考试不太相干的内容呢?
我给他们展示了北京市2006年中考语文的第4小题。
4. 下面文字介绍的是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用一个词语评价这一设计,最恰当的是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造型,是中国筑巢引凤、对外开放形象的象征,场馆灰色的钢结构框架与红色的碗状看台吻合了灰墙红门的老北京胡同特色。 A. 惟妙惟肖 B. 巧妙绝伦 C. 妙手偶得 D. 异想天开
这个题难度不是很大,大多数学生能够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巧妙绝伦”。但要注意四个选项中的词语设置,都是在哪些角度“挖坑”。
“惟妙惟肖”和“巧妙绝伦”,从词语意思上来说,前者偏于强调“像”,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但文段内容并没有强调“鸟巢”如何像鸟巢。后者则偏于强调“妙”,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文段正是强调鸟巢设计的独具匠心。
这两个词语要从语义上准确把握,可以说是在准确理解语义上“挖坑”。
而“妙手偶得”一词,不是花了两块钱买彩券,然后中了五百万,也可以用“妙手偶得”来形容,这个词语是有典故出处的。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以,这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一定是指文学艺术创作中灵感突发偶然所得。这个词语可以说是在词语适用范围上“挖坑”。
“异想天开”一词,意思是“形容想法非常离奇,不可能实现。”从情感色彩上来说,偏于贬义,当然,也可以有贬义词褒用的情况,比如:“科学工作者有时候要有一些异想天开的能力。”这个词语是在词语的情感色彩上“挖坑”。
我讲完了这道中考真题,用心的同学注意到了,原来前面讲的“盘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矗立”等,正是围绕着词语运用问题中容易“挖坑”的角度展开讲解的。
当然,讲完这个问题之后,我也不忘再次强调,语文学习最根本的还是要多读多写,没有这个作为基础,你即使知道了命题人“挖坑”的方式,你还是躲不过这些坑。还是要努力做到“一力降十会”才好。
我的课堂就是这样,各种资源看似随手拉扯过来,实则背后都有相应的中考真题作为支撑,我对十几二十年的中考真题能够信手拈来。我讨厌机械地刷题,讨厌赤裸裸的应试,希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搜“课堂实录”,可以看到一些课堂实录,带有课堂上的录音。
搜“小学教材”,可以看到一些对小学阶段教材识字设计的文章。
搜“识字”,可以看到关于识字教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及实践。
搜“作文”,可以看到儿童作文常见障碍及对策,要不要买作文书报作文辅导班等问题。
搜“阅读”可以了解到关于阅读的一些基本看法和实践。
搜“现代文”,可以看到涉及到中考阅读的一些文章。
搜“儿子”,可以看到一些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搜“工具书”,可以看到语文学习中相关工具书的推荐及使用。
搜“八十分”“分数”等关键词,可以看到我关于考试和分数的一些思考。
搜“减负”,可以看到我对减负问题的若干思考。
搜“弟子规”,可以看到若干篇对于《弟子规》的分析。
搜“论语”,可以看到若干篇我谈《论语》学习的文章。
搜“记忆存折”,可以看到关于如何帮助孩子积累古诗文的问题。
搜“文言文”,可以看到如何应对文言考试以及什么是学习文章的正确路数。
搜“古诗文”,可以看到如何给孩子选择古诗文以及教古诗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搜“辅导班”,可以看到我对辅导班的一些相关看法。
搜“第一课”,可以看到我在不同学期设计的开学第一课。
搜“中考”,可以看到我在指导学生备战中考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