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成语 踏青时节,不仅有清明雨纷纷

本站作者 2023-11-23 01:27:00

清明踏青成语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时节悄然到来。除了传统的禁火、扫墓等习俗,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信不少小伙伴也早就计划好踏青旅行的计划了。而每到清明,小雨天气总是少不了,人们总会念叨“清明时节雨纷纷”,但与清明有关的古典诗词,可不仅仅只有杜牧这一首。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一直是牵绊我们的一段特殊情缘,几千年的历史,各朝各代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诗句。今天就让小黑板带着大家一起重温一下各朝各代诗人记忆深处的清明感受。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游走在乡间小道上,不见行人。恰逢雨纷纷落下的清明,他满怀愁绪,幸得寻找到一牧童,告诉自己,杏花村上就有酒。撇开杜牧成诗的背景及背后蕴含的思想内涵不谈,光是从文字上看,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因而成为最广为传诵的名篇。

杜牧诗想象图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诗画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因而,《寒食》这诗与清明的联系实在紧密,也能让我们看见千百年前诗人的生活景象。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此诗是是白居易在唐朝元和年间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主要描写了在清明节的夜晚,白居易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着歌,听着远处的弦声,欣赏着眼下的花。此诗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此诗为罗隐悼念亡友所作,情真意切,既写出思念,也抒发自己的愁绪。结合罗隐生平经历,不难看出,他自己科考不顺,直到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同韩翃的《寒食》同名,同样写出了寒食这一传统的生活状态。较之前作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提到了介子推(不独明朝为子推),简单介绍一下: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介子推像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此乃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刻画唐末时期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表现了乱世初定后人们沉溺于短暂安乐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之情。全诗暗用前人诗句,运用反衬手法,语言清新,抒情委婉。

《清明》宋·王禹偁[chēng]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首诗所写的应该作者早年读书生活的真实情况,清苦,寂寞,还可能有孤独。为了前程,也许有兴趣或习惯的原因,临窗攻书,发奋苦读,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即使在清明节,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外出踏青,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春景,也没有邀约友朋饮酒作乐。君子慎独,作为读书人,没有忘记民俗传统——寒食节禁用烟火。一到禁忌烟火的期限过了,马上去邻居那里讨来灯火,抓紧时间,在静静的夜里继续苦苦用功,发奋苦读。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读书的用功程度,我们虽然不推崇“兴味索然”,但是应该学习古人那种读书的毅力。

《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代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这是诗人是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清明时分,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有那么一些悲哀:因战乱给人们带来灾难,对故人的一种怀念,也是对战争的不满。

当然,中国古代诗人佳作浩繁,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上面所述九篇乃各个时代传播较广的一些名篇,关于清明的诗词远远不止这些。不知上述作品是否有你喜欢的篇目?踏青之余,不妨背背古诗,从古人作品中,汲取思想精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