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3.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教学策略
1.识记字词
结合语境,指导学生读准“倭、蚌、蚱”等容易读错的字;通过读音辨析,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晃”。根据字形特点,归类书写“蝴、蚂、蚱”,“拔、拴”,“瞎、铲、割”这3组字 ,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2.阅读理解
运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扣中心词,梳理课文脉络;品读关键语段,体会“我”的内心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3.语言运用
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品读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仿照文中的拟人句写一写。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小说《呼兰河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祖父的园子)
3.过渡: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介绍作者萧红,引出《呼兰河传》,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也为引导学生阅读做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
第一组:蚂蚱 蜻蜓 蚂蚱 蚌壳
第二组:樱桃 谷穗 倭瓜
第三组:拔草 铲地 割草
第四组: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1)指导写 “樱”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指导写“承”字。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3)指导写“瓢”字。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四组词语的朗读别具匠心,意在引导学生初读时,关注园子里的一草一物以及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指导书写,关注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板块三 走进园子,感受美景
1.教师引导: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1~3自然段)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
课件出示
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一动不动
4.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齐读)
5.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联系下文可知还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园子中的五彩缤纷、样样都有。指导学生运用作批注的方法学习第1自然段,注重学法指导。
板块四 走进园子,感知趣事
1.默读课文第4—16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自由)
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是针对课后第一题来完成的,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六件事,感受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初识祖父的园子,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园中的快乐和自由。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细读课文,趣中品乐
1.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件事,是哪六件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浏览课文第4—16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为什么?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全班汇报交流)
(1)预设一。
课件出示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①哪几个词让你感到特别有趣?(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
②老师先指名学生表演这几个动作,再指名学生回答:你在瞎闹时的心情怎样?(板书:快乐)
③指名学生读出这份快乐。教师小结: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
(2)预设二。(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①想象“我”铲过的地是什么样的?(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被铲掉了)
②想象“我”铲地的动作是怎样的?(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③教师小结:边读边想象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以后要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
(3)预设三。
课件出示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①“把水往天空一扬”中,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把自己淋湿了,像只落汤鸡。我感受到了她的自由畅快。
②指导朗读。
③教师小结: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
(4)预设四。(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①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自由)
②指名学生读出“我”的自由。(轻松自由的语气)
3.教师小结:不管是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作者都是在瞎闹、乱钩、乱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设计意图】在作者质朴、欢愉、反复的语言特色中细细咀嚼,理解文章“趣”之所在,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板块二 研读课文,笑中悟爱
1.引导思考: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
2.引导交流: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祖父对“我”的宠爱呢?(全班学生交流)
3.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祖父对“我”的爱。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即“祖父大笑起来”,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板书:爱)
4.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
课件出示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
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把菜种都踢飞的时候,祖父笑了!
指名学生仿照例句说话,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5.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这爱就组成了一首爱的小诗。
课件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1)齐读这首小诗。你发现诗句有什么特点吗?(“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2)这首诗还没有写完,帮老师完成这首小诗。(学生练习写诗,老师相机指导)
(3)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子呢?(作者是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
6.在一遍遍的反复中,作者在一次次地回味着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静静地滋润着作者,悄悄地在作者的心中流淌。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设计意图】抓住祖父的“笑”,体会祖父对我的宠爱,感悟园子里一切都自由的原因。利用祖父的“笑”,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读诗、写诗,在诗的意境中感受祖父的爱。
板块三 品读重点,感悟表达
1.正因为“我”在这园子里享受着快乐、自由,享受着祖父浓浓的爱,所以“我”看这个园子时,就感到这园子有一种特有的魅力。(课件出示课文第17自然段)
(1)自由读第17自然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园子特有的魅力是什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师生接读。
师引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生接读:鸟飞了,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生接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作者的内心是自由快乐的)
(2)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画上横线,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学生互相交流)
(3)仿照这些拟人句写一写。
3.作者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
因为我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我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
教师小结:这种借其他的景物来写自己心情的方法就叫作借景抒情、寄情于物。以后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感悟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抓住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走入作者内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板块四 阅读链接,再悟情感
1.作者在园子里可真是快乐、自由、无拘无束啊!读了
2.故乡住着她的许多亲人,可《呼兰河传》这本书开篇却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为什么“我”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呢?(因为只有祖父带给“我”无限的快乐自由,无限的爱,所以“我”只怀念自己的祖父)
3.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我”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只要回忆起祖父,“我”就回忆起快乐、自由和有祖父疼爱的童年生活,“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温馨、幸福。于是作者萧红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她在这本书的结尾部分这样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结尾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体会到作者对祖父、对园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萧红人生经历的资料,让学生走近萧红,通过展示《呼兰河传》中的结尾部分,让学生走进萧红的内心。介绍《呼兰河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月是故乡明》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一起起来学习第三课《月是故乡明》。多么富有诗意的题目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是的,自古以来,月亮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人们喜欢借月抒情,在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了作者的爱恨情仇,寄托了作者的悲欢离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季羡林。季羡林是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还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季羡林为什么也认为月是故乡明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下面先给你们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请你们先来读通全文,注意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工具书来自学开始吧!好,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大家自学的效果。
这些词你们都能读对吗?
徘徊。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碧波万顷。巍峨。点缀。
大家注意,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它有两个读音。燕,这个读音大家不陌生,就是燕子的燕。而在这篇课文中,这个字读作,yan(1)燕园。这里有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从解释中来看,这个字当它作为地名或者姓氏出现时,就读作yan(1),比如燕山,燕京等。大家记住了吗?
刚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字的读音,确保能够把课文读正确。下面请你关注一下作者写了什么,看看和你预测的有什么不同。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你可以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开始。好了,都读完了吗?是不是都能读通顺了?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由月亮有哪些往事呢?你可以用关键词简单记录童年的往事和他一生中都去过哪些地方,这样帮助你来完成梳理。好了,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主要写了这样几件事。大家可以重点读带颜色的内容。
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数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的多。(粘知了)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看月亮、坑边玩)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梦月亮)
小时候在家乡的每一个黄昏月下,都是快乐的。这也是作者多年来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它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都到过哪些地方。他都在哪些地方看过月亮?
1911—(乡下)—1917—(济南)—1930—(北京)—1935—(德国)—1946
从季羡林的经历来看,真是十分丰富。但也是一直背井离乡、远离故土。那么,通过这些往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这就要请你们自己去读课文,细细品味了。好啦,开始吧!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他想到发生在童年的那些有趣的事,一定很开心。
也有的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因为季老当时一定心里很难受,因为他想到他再也无法回到童年了,而回故乡也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
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现在还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季羡林。每天晚上做这些事情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一定很开心,很快乐,无忧无虑的。
而自己成年后或者进入垂暮之年,再想起这些童年的事情,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是不是想起来了?会情不自禁的笑出声。很快乐,很开心。但是这种开心又是短暂的。因为想到自己再也回不到家乡,回不到快乐的童年了,就十分伤感。是不是快乐中略带伤感呢?
如果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这份感情,你们就可以称得上是季羡林先生的知音了。
是的。家乡只剩下了回忆,而回忆越美好,内心就越伤感。对于一个漂泊异国他乡的人来说,对故乡总是有着那份浓郁的情感。但是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特别是像你们这样的小学生来说,可能理解起来很难。
那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更好的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呢?老师呀,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所以每当读到这样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的文章时,除了采用我们之前学过的想象画面的方法,我还会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这样就很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了。不信,你们也试试读读这两段。读的时候你把自己就当成漂泊异乡的季羡林。想回家,却总也回不去。站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想起了童年的往事。
你看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故事表达出了自己对童年的怀念。我们通过想象画面把自己当成作者,就能很快的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了。
接下来我们看。课文中还写了他成年后在很多地方看月亮的经历。每当这个时候,他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你可以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把自己当作季羡林。感受他在不同的地方望月亮,这时候的心情。
每当看到天上的月亮时,作者是不是会情不自禁的就想起了家乡的小月亮?心头就会有淡淡的忧伤。一份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虽然异国他乡的月亮都很美。但是在作者心中,家乡的小月亮永远是最美的。
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比的方法表达出了对家乡的小月亮的那份独特又浓烈的感情。下面就请你们有感情的读一读这段话。开始吧!
通过细读和思考,你们是否发现了?其实在文中有很多语句直接表达出了季羡林老先生对家乡的月亮的感情和对家乡的一份思念与热爱。比如屏幕上出现了这几句。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
情感表达多么直白,多么强烈。直抒胸臆。
让我们一起把自己都想象成作者。在异国他乡,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将这份情感宣泄出来。开始。
同学们,怎么样,把文中的我当成自己?是不是就能感受到人物当时的心情了?因为故乡有童年的美好记忆,又因为常年身处异乡,颠沛流离。所以回故乡成了作者的一种奢望。故乡成了作者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作者紧紧围绕着月亮作文章。月亮在作者心中就是故乡和童年的象征。月是故乡明是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告白。
好啦,同学们,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是不是读懂了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那种思乡之情?是不是知道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感情?
最后啊,我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如果有兴趣,请你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家人或者同学进行交流。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梅花魂》
同学们好。今天的语文课就要开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
在上课以前,我们先欣赏几幅图片吧!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同学们,再看看图片,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呢?你一定想到了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诗句呢?你可能想到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你可能还想到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些字音你们都读准了吗?那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吧。
腮边。求知。玷污。缭乱。训练。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让我们先来看看学习提示的要求吧。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习提示,看看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呢?相信你一定能发现我们今天的三个任务。
好了,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任务。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呢?大家可能发现了本文的段落比较多,概括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别着急,老师给大家一些小提示。你可以根据时间的顺序先看看全文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想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快来试试吧!
大家看全文,一共16个自然段,首尾呼应。课文第一自然段由梅花引出对外祖父的回忆。结尾第16自然段段再点出外祖父寄托在墨梅图和梅花中的爱国情怀。那么,课文中间的部分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具体叙述外祖父爱国思乡的五件事。
第2自然段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的句子时会落泪;第3自然段写,因为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罕见的发了脾气;第4到11自然段写,外祖父年级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哭泣;第12到13自然段写,离别的前一天,外祖父送我墨梅图赞美了梅花和他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第14到15自然段,在离别当天,外祖父到船上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在大家都清楚了吧?课文一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情。这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哪些地方可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家还记得如何去体会思想感情吗?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祖父的园子》,我们从描写园子的花草、虫子、鸟儿等事物的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了我的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月是故乡明》中,从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中直接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那么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深入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你可以从字里行间中感受,也可以从语句中直接感受。
好了,同学们,让我们一同来交流一下学习成果吧!你一定从外祖父言行的直接描写中感受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真爱,对祖国的思念。你一定找到了这几句话。
外祖父常常抱着我,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从中看出,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
外祖父读到思念乡情的诗句时常会落泪。看出他的思乡之情。
这是每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都会有的共同的感情。
其实课文描写了外祖父三次落泪。你们一定也找到了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自己读一读吧!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我说外祖父,你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
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课文写了外祖父三次流泪,你觉得这三次流泪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第一次外祖父读诗词时,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第二次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祖国,因此,感情十分的悲切。那么第三次,这次分别可能是永别。自己将永远不能回国了,内心的痛楚之情油然而生。只有借助墨梅图将自己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魂归祖国。那么后两次都是因为不能回国,内心痛苦而流泪。
三次流泪的语句中,我们直接体会到外祖父对祖国、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三段话,再来感受一下外祖父的对祖国的那种深深的眷恋吧!
除了这三次落泪,文中还写了两件事情都与梅花有关系,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先来看第一件事儿。
大家自己来读读。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并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我不小心弄脏墨梅图,外祖父训斥我母亲并小心修复画卷。大家一定从描写外祖父的动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语言上,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从外祖父言行的字里行间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他对墨梅图的真爱,体会到外祖父心系祖国的深厚感情,在感情深度上又近了一层。虽然当时作者并未能理解,但外祖父当时的言行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一起来看第二件事,墨梅图是外公的最爱,当初可是不让任何人碰一下的,现在又为什么送给我呢?让我们去到第13自然段。
在老人心中,它不但爱梅花,更爱那些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苏武受尽屈辱19年,爱国之心永不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为五斗米折腰。核弹专家于敏为祖国的强盛奉献一生。诺贝尔获奖者屠呦呦一段青蒿情一颗报国心。这些英雄人物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遇到怎样的困难,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为国献身,就像这梅花一样,令人敬佩。
让我们再有感情的读一读这段话吧。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能谈谈对梅花魂的理解吗?
课文中,梅花魂的魂字不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也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天的作业吧!
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找一找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事迹,给家长讲一讲。
好了,同学们,再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