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字开头的成语接龙大全(含“鳞”的成语大全)
“鳞”开头的成语
1、鳞鸿杳绝[lín hóng yǎo jué]
【解释】杳:遥远。形容音信断绝。
【出处】明・天然智叟《石头点・侯官县烈女歼仇》:“老父阿兄,远游渔海,鳞鸿杳绝。”
2、鳞集麇至[lín jí qún zhì]
【解释】像鱼鳞一样稠密地聚集,像鹿一样成群地到来。
【出处】唐・贾至《旌儒庙颂》:“怀书捧檄者鳞集麇至。”
【示例】自君退居凤岗,创立吁江书院,远近生徒之聚而讲贯者,几于鳞集麇至。 ――清・李来奉《宋泰伯公文集原叙》
3、鳞集毛萃[lín jí máo cuì]
【解释】指如鱼鸟成群而至。
【出处】金・王若虚《送王士衡赴举序》:“肩摩踵曳,鳞集毛萃。”
4、鳞集仰流[lín jí yǎng liú]
【解释】如鱼群迎向上流。比喻人心归向。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四面风德,二方之君鳞集仰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
5、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
【解释】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处】《诗经・周颂・良耜》:“之。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示例】东关外羊毛i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鳞次栉比。 ――清・王韬《瀛荚又尽
6、鳞次相比[lín cì xiāng bǐ]
【解释】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同“鳞次栉比”。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细视之,乃群小蛤,鳞次相比,绸缪巩固。”
【示例】今府城西平地泉源v涌,雪涛数尺,声如隐雷,泉凡三穴,鳞次相比,稍施人力矣。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
7、鳞萃比栉[lín cuì bǐ zhì]
【解释】犹言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处】夏仁虎《旧京琐记・城厢》:“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顾绣荷包诸肆,鳞萃比栉,潮流士女日往游观,巷外车马日甚。”
“鳞”结尾的成语
1、铩羽涸鳞[shā yǔ hé lín]
【解释】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同“铩羽暴鳞”。
【出处】明・杨慎《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铩羽涸鳞去安所,Q飞川咏几时同。”
2、附骥攀鳞[fù jì pān lín]
【解释】比喻追随有名望的人左右,依附其成名。
【出处】宋・释惠洪《代夏均甫宴人致语》诗:“青天白日心常在,附骥攀龙志未摧。”
3、沧海一鳞[cāng hǎi yī lín]
【解释】大海中的一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一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一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一鳞,巫山片云,顷刻间风弛电掣,卷入无何有之乡。”
4、批逆鳞[pī nì lín]
【解释】批:触;逆鳞:倒生的鳞。触犯了龙喉下的逆鳞。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也比喻弱国侵犯强国。
【出处】《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示例】献纳亲会批逆鳞,忽以谗言弃于野。 ――明・唐寅《浔阳送别图》诗
5、铩羽暴鳞[shā yǔ bào lín]
【解释】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出处】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6、断羽绝鳞[duàn yǔ jué lín]
【解释】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7、斗水活鳞[dòu shuǐ huó lín]
【解释】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出处】语出《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示例】闻说道卢家广施,我挈儿女从乡来至,但只愿斗水活鳞,敢指望千金布地。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五出
8、涸辙穷鳞[hé zhé qióng lín]
【解释】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鳞:指鱼。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龙泉记・姑嫂相逢>》:“远道失夫,遐荒滞身,真如涸辙穷鳞。”
9、批其逆鳞[pī qí nì lín]
【解释】批:触;逆鳞:倒生的鳞。触犯了龙喉下的逆鳞。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也比喻弱国侵犯强国。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10、垂翼暴鳞[chuí yù bào lín]
【解释】暴:脱落。飞鸟敛翼下跌,长蛇鳞片脱落。比喻人失势或遭受挫折。
【出处】唐・杨炯《和刘长吏答十九兄》诗:“怪鸟俄垂翼,修蛇竟暴鳞。”
11、附翼攀鳞[fù yì pān lín]
【解释】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同“攀龙附凤”。
【出处】《北史・孙腾斛律羡等传论》:“位非宠进,功籍势成,附翼攀鳞,郁为佐命之首。”
【示例】附翼攀鳞原不易,杨花生性悔轻狂。 ――柳亚子《再题〈圭塘倡和集〉》诗
12、波光鳞鳞[bō guāng lín lín]
【解释】形容波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示例】旅游度假村前面有水质清澈,波光鳞鳞、深不见底、一望无际的水库。
13、批逆龙鳞[pī nì lóng lín]
【解释】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常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
【出处】宋・陈亮《谢张侍御启》:“优念亮脱身虎口,久矣讳穷;批逆龙鳞,期于合理,庶几一割之有用,安能百炼而愈刚!”
“鳞”在中间的成语
1、隐鳞戢羽[yǐn lín jí yǔ]
【解释】比喻贤者隐居待时。同“隐鳞戢翼”。
【出处】清・钱谦益《<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当其隐鳞戢羽,名闻未彰,必有文章钜公,以片言只字定其声价。”
2、片鳞碎甲[piàn lín suì jiǎ]
【解释】犹片鳞半爪。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出处】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虽然,其前此各著述,片鳞碎甲,发明此主义者,固已不少。”
3、一鳞只爪[yī lín zhī zhǎo]
【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4、片鳞半爪[piàn lín bàn zhǎo]
【解释】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孙宜》:“余观其诗,剽拟字句,了无意味,求杜之片鳞半爪不可得。”
【示例】江汉《分析好,大有益》:“如果情况不明了,只凭着片鳞半爪的材料,轻率地做出结论,就会在工作中犯错误。”
5、鸿稀鳞绝[hóng xī lín jué]
【解释】比喻音信极少。
【出处】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示例】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6、一鳞片爪[yī lín piàn zhǎo]
【解释】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同“一鳞一爪”。
【出处】《〈王西彦小说选〉自序》:“现在重读自己这一鳞片爪时,就愈益感觉到,对那个暴风雨前的黑暗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宏伟的史诗了。”
7、修鳞养爪[xiū lín yǎng zhǎo]
【解释】比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出处】邹鲁《浙江光复》:“处州党员极多,因该处崇山峻岭,可为修鳞养爪之用。”
8、遍体鳞伤[biàn tǐ lín shāng]
【解释】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
【示例】经过这十多天的轰炸,广州是遍体鳞伤了。 ――夏衍《广州在轰炸中》
9、只鳞片甲[zhī lín piàn jiǎ]
【解释】鳞:鱼鳞;甲:甲壳。一片鳞,一片甲。比喻极少的一部分。
【出处】鲁迅《<艺术论>译本序》:“这里的三篇信札体的论文,便是他的这类著作的只鳞片甲。”
【示例】这里的三篇信札体的论文,便是他的这类著作的只鳞片甲。(鲁迅《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
10、戢鳞潜翼[jí lín qián yì]
【解释】戢:收敛;潜:隐居。鱼儿收敛鳞甲,鸟儿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
【出处】《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11、毛羽鳞鬣[máo yǔ lín liè]
【解释】鬣:指鱼的背鳍。鸟的羽毛,鱼鳞鱼鳍。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出处】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2、雾鳞云爪[wù lín yún zhǎo]
【解释】犹言藏头露尾,畏首畏尾。
【出处】清・乐宫谱《毛生》:“何至雾鳞云爪,首尾不祥若是哉。”
13、栉比鳞臻[zhì bǐ lín zhēn]
【解释】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同“栉比鳞次”。
【出处】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六:“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栉比鳞臻。”
14、婴鳞获罪[yīng lín huò zuì]
【解释】婴:触犯;鳞:朝相反方向长的鳞。因朝向反方向长的鳞而获罪。比喻臣子因进谏触犯皇帝而获罪。
【出处】《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15、胸有鳞甲[xiōng yǒu lín jiǎ]
【解释】比喻存心险恶。
【出处】《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16、一鳞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示例】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为L罗,仅得诗三帙,丛残不具首尾,于诸集殆不过一鳞半爪耳。 ――清・叶廷g《鸥波渔话・莪洲公诗》
17、隐鳞藏彩[yǐn lín cáng cǎi]
【解释】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
【示例】宁隐鳞藏彩,若渊中之龙乎? ――三国・魏・嵇康《卜疑》
18、一鳞片甲[yī lín piàn jiǎ]
【解释】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同“一鳞半甲”。
【出处】清・赵翼《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呜呼公已骑箕去,故纸残零亦何有。一鳞片甲乃幸存,其字其诗遂不朽。”
19、蛇行鳞潜[shé xíng lín qián]
【解释】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出处】汪东《刺客者校军人论》:“刺客者,怀弹丸,淬匕首,蛇行鳞潜,如螳螂之捕蝉,恐其有警而飞翔。”
20、隐鳞戢翼[yǐn lín jí yì]
【解释】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比喻贤者隐居待时。
【出处】南朝・梁・任P《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明,隐鳞戢翼。”
21、东鳞西爪[dōng lín xī zhǎo]
【解释】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遮住,只是东边画一片龙鳞,西边露一只龙爪,不见龙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清・龚自珍《识某大令集尾》:“东云一鳞焉,西云一爪焉,使后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示例】苏东坡有一首诗好像就是在这凌云山上做的,我只东鳞西爪地记得几节。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22、目断鳞鸿[mù duàn lín hóng]
【解释】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出处】元・无名氏《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妆台目断鳞鸿信,山隐隐水粼粼,方知人远天涯近。”
【示例】小姐,看你背里沉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传信息,免他目目断鳞鸿。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
23、常鳞凡介[cháng lín fán jiè]
【解释】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俦也。”
24、鸟集鳞萃[niǎo jí lín cuì]
【解释】鳞:鱼;萃:聚集。象鸟类或鱼类那样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货方至,鸟集鳞萃。”
25、栉比鳞次[zhì bǐ lín cì]
【解释】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亦作“栉比鳞差”。亦作“栉比鳞臻”。
【出处】《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
【示例】万绿丛中的土屋,栉比鳞次的排列着。 ――冰心《最后的安息》
26、胸中鳞甲[xiōng zhōng lín jiǎ]
【解释】比喻存心险恶。
【出处】《三国志・蜀志・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27、潜鳞戢羽[qián lín jí yǔ]
【解释】指隐藏形迹。
【出处】明・张煌言《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潜鳞戢羽,幸舟逢鄂君。”
28、腹中鳞甲[fù zhōng lín jiǎ]
【解释】鳞甲:比喻人多巧诈之心。比喻居心险恶。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29、促鳞短羽[cù lín duǎn yǔ]
【解释】指小鱼小鸟。
【出处】晋・张协《七命》:“愁洽百年,苦溢千岁,何异促鳞之游汀泞,短羽之栖翳荟。”
30、戢鳞委翅[jí lín wěi chì]
【解释】戢:收敛。鱼儿收敛鳞甲,鸟儿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
【出处】唐・韩愈《赠郑兵曹》诗:“我材与世不相当,戢鳞委翅无复望。”
31、戢鳞委翼[jí lín wěi yì]
【解释】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同“戢鳞潜翼”。
【出处】唐・韩愈《赠郑兵曹》诗:“我材与世不相当,戢鳞委翼无复望。”
32、云次鳞集[yún cì lín jí]
【解释】会聚;会合。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姜尧章自叙》:“薄海英才,云次鳞集。”
33、片鳞残甲[piàn lín cán jiǎ]
【解释】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同“片鳞只甲”。
【出处】梁启超《新史学・中国之旧史学》:“时或借外国人之著述,窥其片鳞残甲。”
34、批鳞请剑[pī lín qǐng jiàn]
【解释】指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出处】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
【示例】吾平生志在批鳞请剑,以忠鲠南迁。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
35、一鳞半甲[yī lín bàn jiǎ]
【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示例】唐人以为长于讽刺,得陈拾遗一鳞半甲。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
36、攀鳞附翼[pān lín fù yì]
【解释】攀:攀援;附:依附。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
【示例】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
37、片鳞只甲[piàn lín zhī jiǎ]
【解释】犹片鳞半爪。比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出处】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昔惟闻海上诸君子传,传诵其诗,有‘入市无屠狗,骄人让沐猴’之句,深以片鳞只甲为憾。”
38、栉比鳞差[zhì bǐ lín cǐ]
【解释】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同“栉比鳞次”。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39、腹有鳞甲[fù yǒu lín jiǎ]
【解释】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出处】《三国志・蜀书・陈震传》:“孝起前是入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40、一鳞一爪[yī lín yī zhǎo]
【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示例】批评陶诗,用的正是现在的语言,一鳞一爪,虽然不是全韵,表现着陶诗给予现代的我们的影像。 ――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
41、败鳞残甲[bài lín cán jiǎ]
【解释】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
【出处】宋・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42、龟龙鳞凤[guī lóng lín fèng]
【解释】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出处】《汉书・翟方进传》:“太皇太后临政,有龟龙鳞凤之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