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碧水清流 润泽三秦大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陕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实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我省水环境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我省水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111个国控断面中,Ⅰ至Ⅲ类优良水质断面101个,比例达到91%,优于国考目标任务1.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3个,占2.7%,优于国家考核目标1.8个百分点。全省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黄河干流陕西段、渭河干流水质均为优,铜川市、榆林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列全国城市排名第一和第二位。
今年1—4月,全省河流水质为优,111个国控断面中,Ⅰ至Ⅲ类优良水质断面106个,比例达到95.5%,较上年同期提升11.7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1个,为榆林市马莲河黑城岔,占0.9%,较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
白鹭在河面上自由翱翔
野鸭一会儿钻进水里捕鱼
一会儿浮出水面畅游
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嬉戏
游客乘坐画舫船
沐浴着凉爽的河风
享受着时光的惬意
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
多彩画卷在三秦大地徐徐展开
顶层设计
筑牢水生态环境保护基石
在陕北,“黄山”变“绿山”,清秀亮丽的榆溪河让生态绿地建在了陕北人民家门口;
在关中,渭河两岸草绿花红,1000平方公里的渭河生态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河流生态公园;
在陕南,蜿蜒清澈的汉江,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全力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绿色三秦,俨然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成绩背后,离不开各项制度保驾护航。
2021年以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大力推进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全面加强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按照“流域统筹,区域落实”的思路,编制了《陕西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建立“2大流域—3个板块—25个重点河流控制单元—111个国控断面”的管理体系。组织各市(区)编制实施111个国控断面“一断一策”达标方案,实施精准治污。制定了《陕西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补偿实施方案》,加严水质严重反弹断面扣缴标准,进一步夯实属地政府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同时,推动规范管理,切实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配合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陕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制定了《关于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实《条例》有关要求。全省市、县级水源地及乡镇级“千吨万人”水源地已全部划定保护区,共764个。
在司法保护层面,2021年,陕西省首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揭牌,开启了该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司法审判”综合治理模式。
从源头预防到过程控制,从损害赔偿到责任追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主体框架全面确立,陕西水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逐渐搭建起来、羽翼逐渐丰满起来,打造了水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陕西样板”。
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65个国控断面中Ⅰ至Ⅲ类比例84.6%,较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为优,6个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出陕风陵渡大桥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渭河水质为优,9个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入黄潼关吊桥断面水质为Ⅲ类。延河、无定河水质良好。
长江流域46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优良率100%,优于全国长江流域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汉江、丹江、嘉陵江水质保持为优,出陕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Ⅱ类,保障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今年1—4月,黄河流域65个国控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60个,占92.3%,较上年同期上升2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1个,占1.5%,较上年同期下降7.7个百分点。长江流域46个国控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100%。
2021年陕西省市级水源地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纳入国家考核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
聚焦聚力
强化污染源综合治理能力
“整治之前,我们这边是个污水塘,上面经常漂浮着一些白色垃圾和生活垃圾,农户的生活污水都集中排放在里面,夏天气味很难闻,蚊虫滋生厉害,严重影响了附近村民的生活。”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千户村党支部书记邓攀向笔者介绍黑臭水体整治之前的情况。
如今,走近千户村,眼前的生态景观令人眼前一亮,蓝天白云下,池塘里的睡莲悄然绽放,朵朵清香,立于清澈通透的水面之上。昔日的臭水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怡人公园。
涓涓细流,浩瀚江河,水质好坏一头牵动着百姓的生活质量,一头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水系建设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黑臭水体整治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突出治水的综合性。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统筹城市和乡村,加强工业企业和生活源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系统推进黑臭水体治理。2021年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回头看”,26条黑臭水体全部达到“长制久清”。
同时,开展黄河流域县级市黑臭水体摸排工作,进一步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并启动了2022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积极实施《陕西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做好涉疫医疗废物、医疗污水收运处置全过程监管,确保不发生生态环境风险,是生态环境部门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职责。”面对突发疫情,对西安市、延安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及接收定点医院污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隔离点及污水排放情况进行日调度,对医疗废水处置精准指导,确保医疗废水处置到位。
在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对涉赛事城市饮用水水源进行分级管控,涉水项目水体水质全部为优,汉江(汉中段)提名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精准发力
提升重点断面流域环境质量
“岸边堆积物清理了,现在水更清、岸更美了!”渭南市大荔县北洛河村村民王康民高兴地说,他家离王谦村断面仅100米,他深切感受到了北洛河的蝶变。
突出治水的精准性。2021年,我省组织开展“十四五”111个国控断面“一断一策”编制工作,实施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系统治理,进一步推动流域管理向精细化转变。逐月分析国考断面水质,督促、帮扶相关市(区)整治未达标断面水体。针对一季度水质防控难点,指导各市实施特殊时段水质管控,有效防止枯水期季节性水质反弹。针对个别劣Ⅴ类断面和水质易波动的断面,组织专家分析研判、专人包抓,市县具体落实,确保了水质持续改善,并超额完成国家考核任务。2022年,提前安排部署汛期污染强度管控,突出城市、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严防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突出环境问题。
1—4月,全省河流总体水质优,在监测的101条河流230个国控、省控断面中,Ⅰ至Ⅲ类218个,占94.8%,较上年同期上升9.1个百分点;劣Ⅴ类1个,占0.4%,为榆林市马莲河的黑城岔,较上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
示范引领
开启碧水保卫战新局面
孟夏时节,行走在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满目绿景,一派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的美丽景象。
嫩绿的杨柳随风飘荡,河水碧波荡漾,一群群白鹭翩飞其中,怡然自得。游客漫步在生态走廊观赏美景,孩童在追逐嬉戏……以景融水,以水润景,勾勒了一幅勃勃生机的水景图。谁能想到,这条河几年前还是一条污染严重、水质氨氮超标的“臭水沟”。
近年来,富平县黄土高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工,经过近两年的治理,焕然一新的石川河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从治理中得到合理保护,从保护中寻找发展机遇,石川河之变是陕西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一个缩影。2021年,我省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将石川河综合治理项目作为省级抓点示范项目,引导各市(区)开展市级抓点示范,在全省形成了“典型示范、多点发力”的良好态势,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政策引领,科学规划。印发《石川河水生态环境保护抓点示范工作方案(2021—2022年)》,按照“三水统筹”的思路,以协同治理为手段,以基流保障、点源治理、面源防控为抓手,推进水质提升和生态恢复。
提标改造,建立台账。西安市完成2个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排查发现排污口31个,全部建立台账;渭南市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对排查出的51个排污口建立台账,整治完成35个入河排污口;铜川市投资12.65亿元实施漆水河水环境治理项目,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水统筹,协同治理。加大协同治理,阎良区和富平县共同开展上下游、左右岸排污口排查整治,彻底解决县(区)界雨洪口排污问题,促进石川河渭南出境断面水质改善。
2021年,铜川市石川河岔口断面水质提升为Ⅲ类,铜川市城市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国339个城市中位列第1名;渭南市石川河渭南出境断面由年初的劣Ⅴ类提升至Ⅴ类,提前达到国家“十四五”考核目标;西安市石川河入渭河断面水质保持为Ⅲ类,较目标提升1个类别。
突出治水的协同性。为推广石川河抓点示范的典型经验,我省在各地开展协同治理,形成治污合力,确定了22项市级抓点示范项目。目前14个项目已经完成,在全省形成“点上有示范、面上有成效”的良好态势。
“闸门”前置
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
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关口、是连接水里和岸上的关键节点。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参照国家试点标准,主动开展了入河排污口专项排查,从基础资料整合汇总、无人机航空遥感及图像解译、人工徒步排查、专家质控核查、排放监测、溯源分析、分类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在宝鸡某工业园区,当地一条名为清水河的河流流经此地,不远处一家企业正在生产。监测组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了现场情况:“这条清水河会汇入渭河,这个点位又地处工业园区,因此,为了监测园区内经处理后的水质是否影响河流水质,我们会在上游处布控一个对照断面,下游处布置一个控制断面,研判工业污水排放对河流的可能影响,以针对性确定后续整治措施。”
在帮助地方摸清河流入河排污口底数的同时,现场排查组还紧盯流域突出环境问题。如果发现偷排、乱排或跑冒滴漏等情况,排查组会立即将问题移交给当地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现场排查结束后,所有排污口的“身份信息”将交办给当地政府,采取“拉条挂账”方式,建立整治销号制度,整治完成一个,销号一个,不解决到位绝不放手。
“地方在收到排污口‘清单’后,须在一年之内对所有排污口进行溯源,完成分类、命名、编码、建档、树标立牌等工作,实行排污口规范管理。”水生态环境处康兰军介绍道。
截至目前,通过省、市两级排查,共发现排污口5521个,其中长江流域858个,黄河流域4663个,建立了全省排污口管理台账,建成“全省入河排污口矢量化图库”。黄河干流105个存在问题的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
乘一缕清风,漫步堤岸,放眼望去,水面伴着微风泛起涟漪…… 从陕北到陕南,从黄河到长江,无数条清澈的甘泉滋润三秦大地,而陕西,也同样全力以赴打好碧水保卫战,守护每一泓清流。
水环境治理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要彻底根除水污染,实现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更非一日之功。2022年,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将进一步突出黄河、长江流域分区保护,聚焦陕北、关中、陕南三个板块,紧盯111个国控断面,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持续加大治理和管控力度,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陕西水环境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