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记的成语及出处 30个经典成语,原来都出自《史记》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在《史记》中,有许多引经据典之处,也造就了不少成语,来看看有哪些吧!
▼
【释义】指鸿鹄有飞跃千里的志向和能力。 比喻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释义】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韩信登坛拜将后,将出兵攻打项羽,表面上公开派人修筑栈道,暗中却由陈仓出兵,进而平定三秦。 比喻出其不意、从旁突击的战略或暗中进行的活动。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
【释义】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 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 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释义】指孔子勤读《易经》,以至于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 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出处】《史记·殷本纪》:“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释义】韩信未得志时,曾受到漂母赠饭数十日。后来,韩信显贵后,赠漂母千金为谢。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指学鸡鸣叫以骗人,装成狗的样子盗窃。 比喻低贱卑下的技能或行为,亦指具有这种技能或行为的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释义】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 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毛遂自我推荐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游说。 比喻自告奋勇或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做事情。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比喻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於易,为大於细。”
【释义】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释义】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 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释义】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 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处】《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释义】将牲血涂在嘴边, 泛指发誓订盟。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释义】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 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释义】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释义】指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释义】指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 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释义】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
【释义】指有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忙于丧事而得不到喂养。 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释义】原指惨死。 比喻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
【释义】强弩所发的弓箭已达射程的最远处。 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
【出处】《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释义】指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释义】孩子是可以教诲的。 比喻年轻人有培养前途。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释义】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释义】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 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释义】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 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