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金句摘抄2023
/20:56
——摘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找准坐标、谋划全局;要打牢生态保护基础;要打造以绿色和创新为主要支撑的产业布局;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奏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让历史文脉不断延续。
★推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认养,黄河文化遗产在运城得到全面系统保护。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地将绿色与创新嵌入发展基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坚定不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发展新路,在科学谋划中健全体制机制,在统筹兼顾中提升综合效益。
★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一体推进。
——摘自《提升治理水平 筑牢生态屏障》
关键词: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是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底线和支撑。
★不谋生态保护就不能谋全局、谋长远、谋根本。
★保护好这片高天净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升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
★要充分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生态优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发有为的锐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迈上新台阶。
★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相统一、当代发展与永续发展相统一。
★坚定生态自信,不断促进生态价值的保值增值,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扩大发展空间,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提高生态自觉,深刻认识和肩负起生态保护最大责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摘自《用法治力量守护好长江母亲河》
关键词:保护长江、生态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用法治力量守护好长江母亲河,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行动上见真章、在实施上求实效。
★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守护好长江母亲河的必然要求。
★通过立法做好统筹协调、系统保护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各方职责分工,切实增强长江保护和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对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规定了更高的保护标准、更严格的保护措施,进一步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
★全面落实法律规定、履行法定职责,切实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确保取得最佳的实施效果。
★提高政治站位,确保长江保护法落地见效,我们就一定能让“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早日重现,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摘自《保护好长江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就是让其能够舒适自由地栖息繁殖。
★保护长江及其水生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需要全局谋划,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也需要实施水量水质水生态联合调度,提高水体流动性、提升江河湖库自净能力。
★保护性开发,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统筹各方资源、激发保护动力。
★保护长江水生生物,重在发挥科技力量,应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发展现代化养殖繁育技术。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奋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我们就能更好守护“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美景。
★形成“研究—保护—经营—再研究—再保护”的良性循环,离不开产学研相结合、企业社会市场相配合,科研创新、技术应用、人才吸纳、市场对接、利润反哺等缺一不可。
★树立系统思维,自我发展与协同发展一起发力,才能凝聚众智、形成合力,更好保护长江及其水生生物多样性。
——摘自《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关键词:自然资源
★抛弃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观念,转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自觉认识与遵循自然规律,既包括自然界物质运动与生态系统本身发展的规律,也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回馈人类
★人类对大自然过度开发利用甚至造成伤害,最终会招致自然无情的报复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迫切需要用绿色倒逼升级,彻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相匹配相适应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向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砥砺前行。
★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
★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
★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摘自《一渠清水,长流千年》
关键词:世界遗产、灌溉工程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而农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兴水利、除水害,自古以来便是治国安邦之大计。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不同自然条件促生了各具特色的灌溉工程技术。
★许多沿用至今的灌溉工程,既见证了中国水利技术发展,也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制度治水、制度管水,是现实需要,更是我国古代灌溉工程留下的宝贵经验。
★重新审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不难发现,正是良好的长期运行和管理机制,才让这些优秀灌溉工程得以跨越千年,守江河安澜,护百姓安稳。
★一渠清水,长流千年,接续造福一方的使命,积淀可持续灌溉的经验。
★一方面,要保护好、传承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一步挖掘、展示其丰富内涵,让大众了解治水管水的智慧与价值。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利用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使其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让文明瑰宝熠熠生辉,让千年智慧绵延不绝。
——摘自《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
关键词:长江、生态环境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建机制才能管长远,保民生才能可持续。
★环境向好,得益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识,得益于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的黄金经济带的行动。
★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主动调整发展的速度,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条件、留出空间、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好绿水青山就能产生综合效益。
★巩固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需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
★环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漠视民生,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平衡好环保与民生的关系,实现民生与环保的“双赢”。
★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方能让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给长江留白、为生态让路,凝聚起全民保护长江的磅礴伟力,一定能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摘自《保护海洋,从护好海湾做起》
关键词: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0%,它产生了人类呼吸的50%的氧气。
★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的生物圈,为数十亿人提供蛋白质。
★数百万人以海洋为生,海洋渔业为全球提供了5700万个工作岗位。
★“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人人向往。
★在蔚蓝的大海里畅游,在清透的海水中浮潜,在细软的沙滩上迎风漫步,或在滨海餐厅,边欣赏美景边享受来自海洋的美味,海洋带给人们的愉悦难以用言语穷尽。
★全国有1467个大小不等的海湾,海湾既是各类海洋生物繁衍生息的重要生态空间,也是公众亲海戏水的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十分集中。
★海洋污染,根子在岸上,美丽海湾建设并非易事。
★坚持源头防控,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才能有效控制陆源污染;只有坚持生态治理与保护并举,不断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力度,才能逐步恢复近岸海域健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