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燕上半部分是什么(人教部编三年级下语文课文《燕子》在行文上有什么问题)
问题中的人教部编三年级下语文课文《燕子》改编自郑振铎的文章。郑的原文毫不精致,在进入语文书时,曾有多个经过改编的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是比较好的,但不是问题中给出的这一版。这一版的改编者没有改善郑的原文的问题,仍旧让这篇短文的用语贫乏、冗复、夸张、造作。课文在制造画面时,镜头以一种令人不适的方式伸缩与移动。课文还多次破坏一个汉语读者很自然的对词语对仗的期待。
下图标记出了我将要谈到的那些部分,让我们来一件一件地看。
文章开始两次提到“小燕子”的时候,它两次都要用“可爱”这个词。
文章有三次提到燕子的尾巴,它每一次都要提到燕尾与剪刀的相似之处。
对文章来说,说春天“烂漫”是不够的,须加上“无比”,无独有偶,说天空的“旷亮”也是不够的,也须加上“无比”。
文章有两次提到电线,每一次都要指出那是“细”的。第一次它说那是“纤细的”,第二次它稍微变化了一下,说那是“细线”。
文章有四次提到“春”,其中三次出现在同一段里。
这种缺乏技巧的重复还显现在这些说法里:“二三月的春日”,“轻风微微的”,“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闲散地……休憩”。
文章有两次用到“春天”这个词。第一次这个词的意思是“春季的景象”,第二次的用法却是罕见的,意思是“春季的天空”。“秋天漠漠向昏黑”里的“秋天”指秋季的天空,因为在律诗里“秋”与“天”是两个词,但在白话文里,“春天”本身是一个常见双字词,很少被理解为“春季的天空”。
我可能有点过分严厉了,但我要说,“旷亮”或“嫩蓝”的天空,这两个说法在这篇文章里是矫揉造作的。文中说燕子在电线上“休憩”也不好,也显得造作。
在另一个改编得较好的版本里,“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个句子可能会让你想到一片长了各色花朵的草地,但本文里,“赶集似的聚拢来”的还包括“千条万条的柔柳”。柳条是在较高处的,与地上的花草很有些距离,说它们“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很让人揪心的,因为柳条做不到。
“千条万条的柔柳”这个说法也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挫折感。这里的“柔柳”与“花”、“叶”、“草”等小物件并列,所以它实际上指的是柳的枝条,而不是柳树整体。一个人或许可以说“刚松柔柳”,那是把刚或柔的形象赋给这两种乔木整体,但要说起柳的枝条,他最好说“柳枝”或“柳条”。我不是说我在建议课文改为“千条万条的柳枝(条)”;课文措辞的造作和硬要在这里提到柳条的决心,这两件事让我同样感到心烦。
文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当读者追踪这些画面时,先要定睛看清燕子的尾巴的形状,再让目光收回来,以便让一个低矮和广阔得多的画面(“阳光满地”)映入眼帘。他却不能稍做停留,因为文章要求他马上再把眼睛抬起来去捕捉“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的一个拳头大小的物体。这种画面的急剧变换与文章期望读者得到的那种平和的心境是格格不入的。
最后谈一下对仗的问题。文中有“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这样的话读起来让人很失落,因为“高柳”与“稻田”对上不,应该用“柳树”来对“稻田”。另一个地方他说,“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这句话的问题不仅在于“剪尾”与“翼尖”的词法结构不同,还在于,由于“剪”是对“尾”的整体的形状的形容,它迫使人去设想燕子掠过水面时竟然让尾巴的全部表面都沾到水(这恐怕是飞行事故)。这里说“尾梢”要好一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