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词语被大多数人用错时,可以说这个词的词义已经改变了吗
是的,当一个词被大多数人“错用“的时候,它的词义已经改变了。
这是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因为语言具有社会性特征,为社会大众创造和使用,服务于社会。原本是一个人用错了,然而如果大多数人都理解了错误的意思而且不知不觉流传开了,原本的“错误“也变成了如今的“标准“。
好在语言中最容易变换的就是词汇,词义的错误运用导致最后改变意思写进词典的也不是新鲜事了。
例如被写成“昨日黄花“的“明日黄花“。
被“贬义“的“耳提面命“。
被某校长用错闹了笑话又不了了之的“七月流火“。
……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想了解的话可以百度“容易被用错的成语“,你就会蓦然发现,这些成语的本义我竟然从没想到过!或许是因为它的本义晦涩难解;或许是因为它的本义在这个时代我们几乎没有可用到它的地方;又或许,谁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成语的原义,就是它的本义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但词义的就是这么悄无声息地变化了,非常之快,甚至有些词语相比小时候我们见到的,已经面目全非了。
比如“安利”,谁曾想才几年光景它就隐喻成了动词“强制推销”?
比如“油腻”,若不是冯唐的一篇文章,“油腻”还是个正经的形容词。
比如“吃土”和“剁手”,竟然和买买买有关系。
可以说词汇的变化速度,既迅猛,又随意。好在语音和语法的变化速度相继次之,如果不是语言学家观察,一般我们感觉不到。
另外,作为文字学的一枚研究僧,我想说其实文字形体的演变也存在“习非成是”,我们现在用的简化字,有很多都是过去所说的“俗字”(民间流传的自造字形,与正字相对)。
同样的“习非成是”发生在西方语言中以语音演变为代表,毕竟他们是拼音文字~
>>>>>>>>>分割线<<<<<<<<<
刚刚又看了看题目,稍微补答一下
其实这种词义的迅速变化我们是不需要太担心的,因为语言里总有一些最最常用的基础词汇,意思从被发明出来就没有变化过。比如古代汉语里“山”现在还是山的意思,“天”现在还是天的意思,只要山不崩,天不塌,它们永远都不会变化。变也只会变化字形,而且只会往简了变化。
正是这些坚如磐石的基础词汇,才支撑起来庞大的千万词汇体系,只要根基不变,上层的小组织稍微晃动一下,不会影响语言系统的大局。所以,这种“习非成是”的影响力是悄无声息的,只不过越来越便利我们的表达,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PS例如:“油腻”在当下是一个多么恰到好处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容词!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你先要明白语言的发展历史。
传统语言的起源是自上而下的,是由古时的士大夫阶层系统规范和整理的,成语多数是由古代文人阶级的一段话种总结而成的。比如你举的【空穴来风】的例子。
原文是这样的: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的一种气流,普遍而畅流无阻地吹送而来,不分贵贱高低吹到每一个人身上。现在你单单以为是我一个人享有的风,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枳树弯曲的枝丫上会招来鸟雀做窝,空穴之处会产生风。鸟窝和风是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那么风的气势也自然会因环境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你看,这个成语本身起源是根据知识分子对于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现象的合理认识中总结出来的,然而普通百姓在使用这个成语的时候,并不是会关注他的起源和来源,也不会管空穴和风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物理地理关系的,反而是根据【习惯】,比如,在语言习惯中【空】常常指的是无,【来】常常指的是有,所以在习惯的作用下,空穴来风会被望文生义地理解成无中生有,而无中生有也会被习惯性地理解成【毫无根据】。这就是词语含义改变的原因——大众在用语的时候,重【习惯】轻。
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是谁错了呢?
要知道,语言的作用在于交流。起初的时候,大家用空穴来风这个词的时候,都是按照本意去使用的,这个时候按照【毫无根据】这个含义去使用的人是阻碍了人们语言的互相理解的,这个时候就是用错了。然而随着使用范围的变广,加上语言习惯的影响,这个词语在被使用的时候,往往不按照原意而是按照【毫无根据】这个变节的意思去使用,并且被词语使用的社群中的人广泛接受的话,那么按照原意使用的人就是阻碍了语言的交流,这个时候按照原意使用就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语言的使用规范和标准,一定是要符合绝大多数使用者的理解的,何者违背了这个标准,何者就是错误的要更改的。而词典是反应某个时期内语言使用的标准的,也就是反应那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理解的,本身就是有滞后性的,如果词典按照原意解释,而现下却是按照变节之后的含义在使用,那么应该被修改的就是词典,这也就是每隔几年时间,词典就要被修订和更改,毕竟,词典只是一种工具,人怎么能被自己制造出来的工具给定义为错误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