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成语知国学《庄子》成语集萃5知乎
《孙子·计篇》
原文: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yì)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译文:以小利诱惑敌人;扰乱敌人而趁乱战胜它;敌人实力强大就严加防备它;敌人兵强气锐就避开它;敌将性躁易怒就要想法激怒他;以卑词或佯败迷惑敌人,使其骄傲轻战;敌人休整充分,就想法使其疲惫;敌人团结和睦,就设法离间它;进攻敌人毫无准备之处,出击敌人毫无意料之地。
成语一:出其不意--是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成语二:攻其不备--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成语三: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孙子·谋攻》
原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所以,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成语:百战百胜--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原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译文:如果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那么每次作战都不会有危险;如果不了解敌人,只了解自己,那么就胜负不定,有可能打胜,也有可能打败;如果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作战必定失败。
成语一: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成语二: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孙子·形篇》
原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译文:善于打仗的人,首先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后不失去任何一个击败敌人的机会。
成语一:不败之地--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
成语二:立于不败之地--比喻自己处在一个永不失败的地位。
《孙子·势篇》
原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译文:凡是作战,总是以正兵抵挡敌人,以奇兵取胜。因此,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既像苍天大地一样无穷无尽,又像长江黄河一样奔流不息。
成语:出奇制胜--在关键时候,出奇兵取得速胜。
《孙子·虚实》
原文: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译文:所以我方想要开战,敌人即使有高垒深沟,也不得不与我军作战,是因为进攻了敌人必定要救援的地方;我方不想作战,在地上画出界限便可作为防守之地,敌人也无法与我作战,是因为诱导敌人产生并实施了错误的思想。
成语:深沟高垒--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原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译文:用兵打仗的一般情况就像流水,流水的特性,是避开高处而往低处流,用兵打仗的特性,是避开敌人兵力集中而强大的地方,而攻击敌人兵力分散而虚弱的地方。
成语:避实就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孙子·军争》
原文: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译文:因此卷起盔甲,急速行进,日夜兼程,不停下休息,走上一百里去争夺利益,那么上、中、下三军的主帅就会被擒获,士卒中的强健者走在前面,疲弱者落后掉队,这种情况下的规律是只有十分之一的士卒能到达会战地点。
成语:倍道兼行--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疾行。
原文: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的将领,应避开敌人锐不可当的时候,而在敌人士气衰落时出击,这是掌握了敌我双方士气变化的规律。用自己的严整有序对付敌人的混乱不堪,用自己的安宁镇静,对付敌人的喧哗骚动,这是掌握了敌我双方的心理特点。用自己的近道便捷对付敌人的远途奔波,用自己的安逸对付敌人的疲劳,用自己的饱食对付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了敌我双方的战斗力情况。不要截击旗帜齐整的敌人,不要攻击军容壮大的敌人,这是采取了灵活变通的战术思想。
成语一:堂堂正正--形容强大严整。光明磊落,正直。
成语二: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成语三:正正堂堂--本指正正的旗号,堂堂的阵容。现形容正大光明。
原文: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què),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敌人如果占据了高地就不要仰攻;敌人如果背靠高地就不要迎击;敌人如果假意败逃就不要追击;敌人有锐气时不要进攻;敌人抛出的诱饵不要吞食;对退归本国的敌军不可阻截;对已被包围的敌人,应给他们留下一个缺口,以避免其负隅顽抗;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逼迫。这些就是用兵打仗的原理。
成语:穷寇勿追--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孙子·变篇》
原文:圮(pǐ)地无舍,衢(qú)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译文:在“圮地”不要宿营,在“衢地”要结交诸侯,在“绝地”不要停留,在“围地”要巧施计谋,在“死地”要拼死战斗,有的道路不要经过,有的军队不要攻击,有的城池不要攻打,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有的命令不必接受。
成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如再请命,怕是贻误战机)。2.将士在外随机应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遵守君王的命令。3.现代引申义:在职场中,由于特殊情况或突发状况,员工先自行应变处理善后,事后再请示汇报的情形。
《孙子·九地》
原文: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译文:用兵的原则是贵于神速,神速就能趁敌人尚未赶到,从敌人意料不到的路径,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
成语: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原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译文: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部就会来救应,打它的尾部,头部就会来救应,打它的腰部,头部和尾部都会来救应。
成语:首尾相应--1.指作战时军队各部分互相照应支援。2.指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形容结构严谨。
原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译文:吴国人和越国人彼此相互敌视,但是当他们同船共渡的时候,遇上大风,他们能像左手帮右手一样相互救援。
成语一: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成语二:如左右手--像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成语三: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原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译文:把士卒置于危亡之地,这样之后他们才能存活,让他们深陷死地,这样之后他们才能活命。
成语: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原文: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所以军事行动开始阶段好像未嫁的女子一样沉静柔弱,敌人就会打开门户,放松警惕;然后就像逃脱的兔子一样,迅速出击,敌人就会来不及抵御。
成语:守如处女,出如脱兔--采取守势时,像处女那样沉稳;进攻时,像奔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