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什么结尾

本站作者 2024-01-23 02:43:00

杂糅的成语

在不短的一段时间里,不论是耳闻还是读文,当有“对所发生的事在事前没有想到”这个意思时,不时遇到用“出乎意料之外”来表达的情况。

表达“事前没有想到”,可以用“出乎意料”,可以用“意料之外”,还有其他可用,但绝不可以用“出乎意料之外”。

因为,“出乎意料之外”,违反了汉语的语法规律。

一个民族的语言只有一个语法系统,汉语言也是。语法系统是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具有语法规律的系统性。语法是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律,是抽象出来的公式,“是正常人的语言习惯”(叶圣陶言)。语法受到具有稳定性规则的支配,是不可以随心所欲而愈矩的,否则就会造成用语的错误,即语病。

“出乎意料之外”就有语病,病因的主要根源是——杂糅。

“杂糅”的词意是“不同的事物混杂糅和在一起”。这样的“混杂糅合”,好吗?《离骚》有“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意思是:“眼看到芬芳与污垢混杂在一起,只有我清白的本质没有受到伤害。”《淮南子·原道训》有:“所谓天者,纯粹朴素,质直皓白,未始有与杂糅者也。”意思是:“所谓‘天然’,是指纯粹朴素,质真洁白,没有掺入杂质。”两个例句都很明确的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有些不同的事物,是不能够混杂糅合在一起的。

而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语法规律的作用极其重要,因为它能够保障在一个具体的语言单位里所表达出的意思明确且一致,所以就更不可以出现杂糅了。

语言运用中有了杂糅,就会出现两种错误:把几种结构混杂糅合在一个句子里,就是结构混乱的语病;把几种意思混杂糅合在一个表达里,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

杂糅在语言中会造成的这两种错误,在一处表达里一般是单一出现,但不幸的是,“出乎意料之外”却兼具这二病,更不幸的是,它还有脱离本意且自相矛盾的错。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永远是:确定病因,对症下药。

先解决“出乎意料之外”杂糅出的结构混乱

“出乎意料”、“意料之外”是两个语法结构不同的文言成语,而“出乎意料之外”将之混杂糅和,似乎欲制成一句白话口语。

文言与白话是汉语的两大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其产生的时间有先后之分,却古已有之,只是名称近代才流行。这两大语言体系最基本的区别可以顾名思义,“文言”意文中之言,即书面语言,用语讲究精炼;“白话”意口中之话,即大众化的口头语言。而成语几乎都归属于文言。

我们来看“出乎意料”、“意料之外”这两个成语的语法特点。

“出乎意料”,其“乎”,此处为介词“于”,意为“从、在”。这个成语用白话口语表达的意思是:从事先估计的情况中脱出了。白话的语序“乎意料出”,是偏正结构,成语是介宾后置的动补结构。

“意料之外”,用白话口语表达,意思是:(在)事先估计的情况之外。这个成语与口语都是省略了介词的偏正结构。

这两个成语表意明确,语意相同,结构不同。但是,“出乎意料之外”,就把这两个不同的结构杂糅在一起,造成了结构混乱。

既然结构混乱的特点是两个语意相同却有着不同结构的表达杂糅了在一起,那么,就对症下药地给以解决:直接将混和的不同结构拆解分开,各自表达,使用其中一个即成。

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为例,来看看其表现形式以及解决的办法。

“结构混乱”的例句(全国卷):“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病因分析】结构混乱处: “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将一个完整句与一个动宾结构短语(或:承前主语省略句)纠缠到一起了。

改正①:“关键的问题是知识”;②:“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犯了结构混乱毛病的“出乎意料之外”,也同样操作,将杂糅的结构进行拆分,回归成两个成语“出乎意料”、“意料之外”,就完好了。

再解决“出乎意料之外”杂糅出的语意不明以及不合逻辑

出乎意料之外”:“出”的动作是“从里面去到某个范围的外面”,如“出城”;“外”的方位是“不在某个范围之内”,直接就是“外面”,如“城外”。“去到外面”之后的“外面”,是哪里呢?有两种可能。假设前一个“去到的外面”是行动路径的中点,那么之后的“外面”的那个点,则必为行径两端某一方向的端点。这个端点,其一是延长外径,即去到了更遥远处的“外面”的点这就将“没想到”的程度夸大为可能天方夜谭式;其一是负负为正,即折返回之前的起点,那此表达的意思就成了“意料之中”。这“出乎意料之外”究竟要表达哪一个意思?不明确。

在一个关于客观性事实的表达里,出现了两个可能而又决然不同的理解答案,这就是表意不明

在一个表达里,出现了两个意思相悖的理解答案:既可能去到了更遥远处的外面,又可能折返回之前的起点,而它们绝不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客观事实中,这就是不合逻辑,即自相矛盾;何况这两个理解还都不符合要表达的本意。

还是先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为例,来看看其表现形式以及解决的办法。

“表意不明”的例句(全国卷):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病因分析】这是一个说明性句子,表意准确的标准是理解者的正确答案为唯一。可它却因语意杂糅所不明确的表意,使甲读者可正确理解为:松下产品给人“……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而乙读者也可正确理解为:索尼产品给人“……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这是不可以的。

既然表意不明的特点是几个语意不同的表达杂糅在了一起,那么,就对症下药地给以解决:直接将混和的不同意思拆解分开,各自表达,使用其中一个即成。

以下纠正,因不知产品实情以及行文主体,只能就文论文让表意明确。

①.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与索尼公司的产品相比,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甲读者理解项的正确语意表达。

②.索尼公司的产品,与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相比,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乙读者理解项的正确语意表达。

“不合逻辑”的例句(山东卷):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病因分析】“运营成本”比“其他同级别机型”高的数据事实与因此具有“优势”的评判性结论形成矛盾。“运营成本”比“其他同级别机型”高不可能是“优势”,只可能是“劣势”;同样,具有“优势”,就不可以“运营成本”比“其他同级别机型”高,因为“成本高”是劣势。

改正:①将并列关系改为转折关系;删去“也”:……劣势明显,但是,……。

②将并列关系改为转折关系,并倒装;删去“也”:该型飞机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极具竞争力,虽然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还有明显劣势。

“出乎意料之外”则因不合逻辑的毛病而悖离本意,已属病入膏肓,无可挽救。

改正有着这两个错误的“出乎意料之外”,也与前同样操作,将杂糅的语意进行拆分,回归成两个成语“出乎意料”、“意料之外”,不仅语意不明的问题迎刃而解,不合逻辑的毛病也随之顿时消失,表达就完好了。

之前有一小花絮,一“刺头”学生对此争辩(“刺头”,是我极喜爱的学生类型;“争辩”,是我极喜欢的课堂氛围):白话口语“出到房间之外”表达没错,故而“出乎意料之外”也没错。大家讨论,最后该生得出结论:此言谬矣。

首先,“出乎意料”的“乎”,在此不能解为“到”。

其次,“出到房间之外”是一个动补结构表达了一个意思,不可以将前后各四字作拆分成为可分别独立使用的白话;而“出乎意料”、“意料之外”是两个用了不同语法结构,可以各自独立使用,分别表达同一意思的成语。

重要的是,成语有特点:结构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成语可以进入大众口语,但是如果故意无视固定语言形式——成语的语言规律,将文言成语视为白话口语,这是偷换概念;再捣乱成语的语法结构,生造出错误的所谓“新词”,那就是乱弹琴。

故而,要表达“事前没有想到”这个意思时,将“出乎意料之外”杂糅出的多种语法错误,作以结构拆分而使之悉数化解,回归使用文言成语“出乎意料”、“意料之外”,或者“出人意料”,也可以就用白话口语“事前没有想到“,这样就正确了。

文言可以解为白话,雅言可以化为俗语,只是要符合原意,符合“正常人的语言习惯”。

——知其所以然。渔者得鱼,无失也。

——举一反三,自为师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