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典故的成语解释有哪些(有什么有深度的成语典故值得分享)
“染指”:在春秋时期,郑国有两个大臣,一个是公子宋,另一个是公子归生。有一天,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但是却故意不给公子宋吃。公子宋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郑灵公看到后非常生气,想杀掉公子宋。但是公子宋先下手为强,迫使公子归生和他一起杀掉了郑灵公,然后公子宋又立了新君,这就是著名的“染指于鼎”事件。
这个故事中的“染指”一词,原意是指伸出手指蘸取甲鱼汤的味道,后来引申为分取某种利益或者插手某件事情,多指非分的利益。这个成语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战争故事,形容军队在作战时决心必胜,不留后路,将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烹煮后放弃锅具,切断后路,以表决心。这个成语意在比喻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和意志。
这个成语故事有着很深的寓意和教训。首先,它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决心才能战胜困难。在战争中,军队只有表现出必胜的决心,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我们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意志,才能战胜困难和挑战。
其次,这个故事也教导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当军队面临困境时,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勇敢面对。这种勇气和坚定的意志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习的。只有我们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才能克服它们。
最后,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全力以赴。当军队将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烹煮后放弃锅具,他们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全力以赴地追求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全力以赴地追求我们的目标。只有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总的来说,“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故事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决心、勇气面对困难和全力以赴才能让我们战胜挑战并实现目标。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也适用于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如果我们能理解并应用这个道理,我们就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将勤补拙:拙:愚笨。指用勤奋努力来弥补自己的笨拙。
出处: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白居易是我国厉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不仅诗名出众,为官更是清廉公正,令人敬仰,而这些与他的做人态度和做事原则有很大的关系。白居易认为,一个人天生的资质是很难得的,但后天的努力却更加重要,一个人笨一点没关系,关健是要勤奋。
公元825年,唐敬宗朝庭任命白居易为苏州刺史。苏州是当时东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白居易刚一上任,当地的官吏、乡绅就依照旧风俗想要给他设宴接风。可是,白居易早早地就传下话去,声称所有的宴请接风一律全免,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处理公务。
为了尽快熟悉政务,白居易一连十几天都待在书房里,连吃饭睡觉也不离开。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白居易初步了解了苏州各个方面的情况。随后,他便开始整顿吏治。他首先废除了一些烦琐的条令,接着下令颁布一些新法令,以便减轻百姓不合理的负担,从而博得了民众对他的信任和好评。
后来,白居易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意思是说:自己生来就很笨拙,所以要用勤奋来加以弥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