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堂容易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精选】
汉语学界对一种非常规的动宾关系早已有所注意。这种结构没有或省去了逻辑宾语,而使工具、处所等外围语义成分占据表层宾语位置。“吃食堂”体现的动宾关系便是这一种。相似的还有“写黑板”“刷油漆”“踢后卫”等。这是一个热点问题,下面几家的观点比较具有启发性意义。
邢福义(1991)将这类非受事宾语称为“代体宾语”,指出这类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同常规宾语所代表的事物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皆有联系,并讨论了代体宾语的形成条件,即代体宾语、常规宾语和谓语动词构成三角联系,且能提供新信息、不产生误解、有言语背景。
袁毓林(1998)认为,外围格成分占据宾语位置,需要经过“述题化”这一操作,并使之成为信息焦点。这是从论元配位的角度来看的。
冯胜利(2000)从韵律句法学的角度对“吃食堂”类动宾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该句型“是由一个相当于‘拿’的空动词和一个由特殊语境决定的空代词宾语所构成”。
王占华(2000)从认知语言学出发,认为这类宾语并非处所、方式宾语,而是受事宾语的转喻形式。
杨永忠(2007)指出“Vi+NP”的句法异位由“Vi+Prep+NP”或“Prep+NP+Vi”变换生成。
孙天琦(2009)从施用结构的角度考察了旁格成分作宾语,正式提出了“旁格宾语”概念。“吃食堂”中,处所格“食堂”占据宾语位置,便是旁格成分作宾语。
杨永忠提出的变换分析方法可以解释不少此类问题。比如,“跑派出所”可以变换分析为“往派出所跑”。再进一步,那些及物动词的逻辑主语被隐去而非核心成分成为宾语的结构也能这样解释。比如,“吃食堂”可以变换分析为“在食堂吃(饭)”。
孙天琦提出的“旁格宾语”相关的理论,我也比较认同。正如孙天琦等(2010)言,“汉语论元结构的组织非常灵活,常常对一些基本的投射规则提出挑战”,汉语中可以作宾语的旁格成分类型多样,这种旁格成分作宾语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处所(处所、终点、路径)、时间(时间点)、凭借(凭借、工具、材料、方式、身份)、目的(目的)等旁格成分,在一定条件下都具备占据句子表层宾语位置的可能。
如果题主对此感兴趣,不妨以下面列出的参考文献为线索,去了解更多的相关讨论。
[1]邢福义.汉语里宾语代入现象之观察[J].世界汉语教学,1991(02):76-84.
[2]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
[3]冯胜利.“写毛笔”与韵律促发的动词并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
[4]王占华.“吃食堂”的认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02):58-64.
[5]杨永忠.Vi+NP 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J].汉语学报,2007(01):58-65+96.
[6]孙天琦.谈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J].汉语学习,2009(03):70-77.
[7]孙天琦,李亚非.汉语非核心论元允准结构初探[J].中国语文,2010(01):21-33+9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