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的景象
因为一句诗,而探寻全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出自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酬乐天咏老见示》
酬乐天:刘禹锡作诗酬答白居易。应作于836-842年,刘禹锡分司东都洛阳期间。这时候,两人应该已经65到71岁了。
白居易:(772年-846年)
刘禹锡:(772年-842年)
都一样的患有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
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写《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於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这一部分承接白居易原诗,表示了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在对“老”的看法上颇有同感。
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人老了经历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彻,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样,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阅人如阅川,语出陆机《叹逝赋》: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阅,经历。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翛然(印象中字典里的意思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可以理解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
解释:因太阳落山时光照在桑树与榆树树顶,因而也指日暮,即日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很明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后记
刘禹锡先去世,白居易曾《哭刘尚书梦得二首》:“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话说回来,这句诗是我发了以下图文后。
一个网友的回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当时我也不懂,我觉得,跟人心情有关吧,
桑榆二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翻译为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
桑梓二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