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技巧十二讲【精选】

本站作者 2023-03-16 23:11:00

移就的修辞手法

现代诗技巧:移就

诗语言|第二章第三讲:移就

移就,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移实物于抽虚物、移实物于实物、移抽虚物于实物、移抽虚物于抽虚物)三类。

移就具有使文句更简洁生动、使语句表达力强、给人想象的空间给人以无穷诗意的作用。

移就和拈连中的“暗拈连”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移就的来源是移借,而暗拈连的来源是先写好拈连句,再删除其中一个事物达到移就的效果,由此可见,移就其实可以由拈连得来,尽管如此,拈连与移就在大众认知中分属两个修辞格,笔者就不擅作主张将其合并。

一、移人于物

指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物有人的属性),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或理解为把某事物假象成人,从而按照人的属性来写该物,这点与物人互修、移情、万物有灵、拟人都是相通的。

例:把实物“瀑布”假象成人

如:搁在瀑布睡醒之前

分析:“睡醒”是人的属性,该句是将人的属性移用在瀑布之上。

例:把抽虚物岁月想象成监狱

如:打开岁月牢笼,将过往云烟,尽数,囚禁其中

分析:这里不仅仅是把抽虚物“岁月”想象成监狱,还把抽虚物“云烟(往事)”想象成了一个人(只有人才能被囚禁)。如此写来,颇有些象征的意味。

二、移物于人

指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

如:这干枯的手掌,此后/再也不能生根发芽

分析:用“干枯的”来形容器官“手掌”,将树木的属性移用在人体之上。

三、移物于物

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这个分类,很大程度上与通感、摹绘是想通的,这点与异相形容的区别是,该分类包含了异相形容(异相形容只是在修饰语上互换,而该分类不仅指在修饰语上互换,还包含了甲物拥有乙物属性的用法)。该类别分4个小类:

1、移实物于抽虚物

指用修饰实物的词来修饰抽虚物,即抽虚物具有实物的属性。

如:在意象上冰冻三尺

分析:将“意象”喻成冰河,从而将冰河可以冰冻三尺的属性运用在抽虚词“意象”之上。这也体现了修辞手法之间的“繁笔”。

2、移实物于实物

指用修饰实物的词来修饰另一个实物,即实物甲物具有实物乙物的属性。

如:那块僵硬的石头,终于/愿意在春天,为人类发芽、长草

分析:将石头假象成土地、植物,从而使石头具有了“发芽”、“长草”的属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样写,需要在前文做一些铺垫,或是在后面“处理语感”,要使诗歌符合文本的内在逻辑,才能具有深度的哲思,否则就成了低俗的文字游戏。

3、移抽虚物于实物

指用修饰抽虚物的词来修饰实物,即实物具有抽虚物的属性。

如:河马是我的愁思

分析:直接用“是”字句,将实物写成了抽虚物“愁思”。

如:那被我强行升华的木屋,风一吹,便避开我布满铜锈的视线,消散在空中

分析:用形容抽象词的“强行升华”来形容木屋,同时将木屋假想成可以消散的“空气”,即利用了用修饰抽虚物的词来修饰实物,也利用了实物具有抽虚物的属性。

另外,“布满铜锈的视线”也运用了将抽虚物“视线”假象成实物“布满铜锈的铁器”来写的方法。

4、移抽虚物于抽虚物

指用修饰抽虚物的词来修饰另一个抽虚物,即抽虚物甲物具有抽虚物乙物的属性。

如:许多年,故乡就像奶奶的咳嗽声,不时/从墓地传来,

分析:该句没有严格用形容甲抽虚物的词去形容乙抽虚物,而是将抽虚词“故乡”喻成另一个抽虚词“咳嗽声”(或用咳嗽声来象征故乡),从而体现了该分类与其他修辞手法的“繁笔”,这也说明,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掌握了诗语言理论的本质来源,才能在掌控语言时驾熟就轻,游刃有余。

就像想到移就时,应该想到拈连、通感、摹绘等修辞,它们是想通的,它们的本质来源,都是对甲物与乙物的活用。

四、共用移就

指使用了乙属性来描写甲之后,甲同时具有甲的属性和乙的属性。这点与“拈连拟人”的思维(方法上的本质来源)是一样的。

如:我的骨骼雪白,也想不出青稞

分析:将骨骼假象成草原,骨骼依旧保留骨骼“雪白”的属性,同时骨骼也有了草原“长出青稞”的属性,共用属性,写出来之后,让骨骼产生分裂的偏差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