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感悟1200字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本站作者 2024-03-05 10:34:00

孔子的故事感悟1200字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2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1

一顶方帽,长长的胡须,一身简朴的衣服,这就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啊!他从小聪明好学,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收徒。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之久,用自己的智慧和为人折服了人们,度过了重重难关。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孔子的一生介绍。从这本书中,我看出了孔子的谦虚、大胆、聪明、好学和勤奋。孔子三岁时就丧了父亲,十七岁丧了母亲,自己只能流入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更加好学、更加勤奋,不懂就问,这让我也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谦虚令我最敬佩。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一天中午,烈日当空,孔子正坐在一辆马车上赶路,忽然,孔子听见了两个孩子的`争论声,好奇的他走过去一看究竟。“你们好,小朋友。”孔子先打了招呼,“请问你们在争论些什么?”“我们在争论太阳早晨时离我们近还是中午时离我们近!”一个小孩抢先回答。孔子听到这个问题后,开始认真思考,可想过来想过去,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便又问了一下两个孩子:“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你们自己的理由!”“我先说。我认为太阳早上离我们近,因为早晨时的太阳大,所以我认为太阳早晨时离我们近!”个子高一点的小孩说道。“不,我反对。我认为太阳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因为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最热,所以我认为太阳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个子矮的小孩说道。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后,仔细想了又想,觉得两个孩子的话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于是,他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对两个孩子说:“两位小朋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们让我回去再想想吧!”……

孔子就是这样的谦虚,没有不懂装懂,他这样的好习惯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也正是因此,孔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使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儒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仁”,《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更是对孔子一生品格的赞颂。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中,我只知道孔子的这两句名言,但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话为什么能千古流传?读了《孔子的故事》这本书后,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事》一书从孔子的出生以及成长开始讲起,主要讲述他开创杏坛教育,招收弟子,广推周礼、六艺之道,周游列国14年,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暮年的.孔子,因为抱负不能施展,开始编撰《春秋》,他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也被编写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很多举止行为都值得我们学习。从他初习周礼,到下定决心学习圣贤,造福于民,孔子的虚心好学、求实上进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我感受最深的是寒窗学易。由于孔子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渐渐地,母亲没有能力教导他了,就把他交给了外公。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天,孔子在雪地里一会儿原地小跑、一会儿扎马凝神,一会儿又俯卧在地练双臂腕,读到这里,我想:孔子才十岁呀!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带着疑问,我继续往下读。原来是孔子是在看《周易》的时候,有一些疑问,见外公在休息,由于天气寒冷,于是就练武强身一下。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学好问,热爱学习,尊敬长辈的孔子。我想:孔子真是勤奋啊!在这样冷的天气里也不休息,仍然在学习,而且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外公,怕打扰外公,又挤时间来强身健体,他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回首前文,其实孔子从那次庙宇祭祀之后就已经在心中扎下了学习礼道的决心啊!他宣传礼道,就是希望所有的国君都能用仁义德心治理天下,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居然心怀天下,真让人佩服!

这篇故事中孔子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从小树立人生的目标,遇到不懂的知识时,要虚心请教别人。另外,我们还要会利用时间,像孔子一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

孔子的一生很坎坷,但是他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正所谓学无止境,我们也要像他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虚心求学;为了美好的明天,勇往直前!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3

你是儒家代表,是仁爱代表,是教育家,也是思想家,一生从事教育,用自己的人生的四十年教育,教育了几千名学生。

第一次看见您的相貌时,觉得您样子奇特,便对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至阅读了李长之先生的《孔子的故事》后,才了解了您的事迹。

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一篇讲述了您与鲁定公和齐景公赴会,面对对方助理晏婴(一个无论是思想还是政策都和您相对的齐国执政大臣)的百般不敬,您一一回复,取得了一次胜利。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将相和》这个故事。秦王(故事中的齐王)约赵王(故事中的鲁王)在渑池见面,蔺相如也去了,见齐王存心悔辱赵王便不停的“反弹”。直到最后,秦王也没有占到一点点便宜。蔺相如和您一样。善于谈判,但您更偏于“仁”,而蔺相如更“勇”一些。

这本书中有很多看似农民的'人批评您,您没有恼火,反而很敬重他们,想求知识让自己更仁爱……

这就是您,一个仁爱的教育家、思想家,虽然您一生之内坎坷,永不放弃,教导出了优秀的人才,您是祖国的骄傲。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4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里现灿烂的古代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所代表,在印度有佛教的创始人释近牟尼,在中国有儒学创始人孔子(孔丘)。

您有十五岁便起于学的少年意气,您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式的喜悦,您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您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如丧家狗的艰弃,您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你还有不渝追寻理想的执着。

您是一个思想家,您是儒学的创始人,有一套不周密却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您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就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来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席人的抬头。您主张人跟人还是有一定的等级,一定的规矩相处,您说:“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还有,您主张天下和平统一是令我十分敬佩的,因为这是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符合中国封建国家历史要求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您夹谷会齐时的勇敢与正直。正因您的正直才会使齐景公发出最后的责备:“鲁国的子刚君子之道辅佐目君而你们却用夷独之道辨佐我,还让我得罪了鲁君!”您还使齐君还了鲁国的城池。你真伟大。你还有到死也永垂不朽理想的执着,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

不管如行,您能够是出仁爱,而且普反文化识知,在教育广面有很大的供献,您周游列国,主张天下太平是一个主要的人物。源远流长的中国化而能正是一个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者。您是中国历史上最伟人的儒家创始人!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5

有这样一个人,他脑门像帝尧,脖颈似皋陶,肩膀像子产,身材比禹矮三寸,神情活像一只丧家狗。

他小时候,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平常一个玩具也没有,只模仿祭祀当游戏做。然而他并没有被生活穷困击败,十五岁立下了好好学习各种本领与知识的志向。我佩服这种志向。

他二十多岁时,因五年多的奋斗而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有一位老百姓曾称赞道:“这位圣人如此渊博,他会的东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他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当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赶车又被认为是最低下的。我佩服他的谦虚。

他三十四岁时,已经有了第一批弟子,名声远扬,但他并不止步不前,而是去见了大思想家老子,对老子很有礼节。我佩服他的不断进取。

他五十一岁时,在鲁国当了中都宰,因做得极好而升为司空,后来又升为司寇。其中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司空相当于是后来管理建设工的首长,司寇相当于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长。虽然官做得很大,但他在一般老乡长跟前,却保持谦逊淳朴,像不善于说话似的'。我佩服他的尽职与淳朴。

他五十五岁时,离开了鲁国游荡于各国。他在哪个国家都想尽自己所能,帮国家兴隆。我佩服他不迷于官职,尽管当时他在鲁国还是大官。

他的优点还有很多,他精通道德、礼仪,精通文艺、诗歌,曾“三月不知肉味”;他还很“倔”,别人劝他别做了,休息吧,而他坚持自我,最终成功。

要问他是谁,他就是孔子啊!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6

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是李长之写的,他的原名是李长植。他写的这本孔子的故事里面写了孔子的出生至死亡。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开始只知道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就不知道他的另外一些事情,而我看着老师发给我的这本孔子的'故事,我就知道了孔子他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看的时候底下还有注释可以帮我理解看不懂的内容。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十一章从中都宰到司寇。

孔子五十一岁,也就是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鲁国当了中都宰。中都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那个时候孔子做了一年中都宰就很有成绩,当时四方各国都想学孔子的治理方法,于是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司空,仿佛是后来管建设工程的首长,又由司空而为司寇,司寇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长。但是虽然孔子现在在鲁国做了官,但他在一般老乡跟前却仍保持着谦逊淳朴,像不善于说话似的。当他在朝廷议事的时候,是很会辩论的样子,但是又很慎重和上级谈话,他持的是公正不阿的态度,和同僚谈话,却又和悦近人了。

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孔子就算是做了官,也不会瞧不起百姓。然后要是有不公正的事情他总会提出来,不是像其他文武百官,都不敢说,跟同僚或朋友谈话,却又很和颜悦色。我就喜欢她这种人品。

长大以后,我也一定要像孔子这样子,好好做人,不干坏事。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7

在我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对孔子的了解,仅限于读过的一些格言,知道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暑假里,我读了李长之的著作《孔子的故事》。

这在我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对孔子的了解,仅限于读过的一些格言,知道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暑假里,我读了李长之的著作《孔子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孔子在当时的行为,以及人们是怎样对待孔子的。从中,我对孔子的生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他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的祖先在宋国,是贵族的后代,后来渐渐没落。因为孔子的父母结婚不符合当时礼制,受人歧视,孔子渐渐养成一个谨慎小心、敏感、善于应付人、遇事有所思索的性格。由于后来刻苦学习,孔子渐渐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在各国推行他的治国政策――仁。由于身处乱世,他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很多权贵妒忌他的才能排挤他。

经过一次次的碰壁,最终,孔子回到了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事业。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位弟子。孔子一生历经磨难坎坷。然而,他非常好学,终其一生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即使自己已经成名,仍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国之策,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惜牺牲一切,直至暮年。这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用心学习。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8

他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他极少讨论神,拒绝讨论鬼。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道德和行为的现实哲学家。他就是――孔子。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期,孔子主张各国君主以德治国,触犯了很多人的权利,因而才能一直没能得以发挥。在他五十五岁时,带领他的一批学生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在各国的民众中赢得了好评,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法则,主张有教无类,晓得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即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说明了孔子思想的先进性,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

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的方法施展而奋斗的伟大先贤,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二千五百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远成立,并已走向世界!

孔子,一位思想深刻的老者,一位礼仪的老师,更是一位心胸宽广的圣人。正如他自已所说“哲人要像草木那样,枯了烂了。”谓巨星陨落,至今无人并称。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9

你好,孔子!这穿越2500年的交流是如此奇妙。先生您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但过去我们只是看到您的画像,听说您的思想,或者在《论语》中去了解学习。今天经由李长之先生的带领,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你,您好像就在我身边。

书中看到您对学生的教育着重启发。您会根据每个弟子的性格、主要优缺点加以相应的教育。您说:“冉求遇事萎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盯住他慎重。”这一点和我的老师们一样,他们会根据我们每个人不同的状况鼓励我们,引导我们因材施教。我有时候会马虎着急,老师会对我说:“慢一点不着急,再仔细一点。”

在您一个个的故事里,看到您有进步的一面,反映奴隶制社会崩溃时关于人的解放,展现了“仁”的学说。您还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建设了规模宏大的政治蓝图,被后人称为“圣人”,当然关于您的思想也有落后的地方,比如您还带有奴隶社会等级的思想,遗留一些血统的观念,狭隘地域的'观念。您的学说中有进步面,有落后面,有强大的地方,也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这一点其实和生活中的我们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正因为如此,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你。“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每个人都有待改善的地方。

您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您“学不厌。教不倦”的积极态度、您丰富的经历、您的刻苦努力。这些都是我们精神的引领及学习的方向。谢谢您孔子先生,感谢李长之先生让我们在《孔子的故事》里相遇。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10

现在不少国家,都有一个叫“孔子学院”的地方。在那里面,你肯定可以找到一幅画像。画上之人其貌不扬:身材高大,鼻孔外翻,眼睛突出,头顶凹陷,还大龅牙……他就是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

这么高的成就和名气,让很多人觉得孔子很高大上、遥不可及,实际上并非如此。读了《孔子的故事》你就会知道,他其实很温和、善良、恭敬、谦虚。而且也不是想象中那般文弱,孔子对古代人来说是个大个子,力气大,酒量大,还爱吃肉。

孔子外貌奇异,一辈子也过得很坎坷。他的父亲和母亲分别在他三岁和十七岁时去世。他年轻的时候性子不算很沉稳,多次寻求重用,却不受待见。到了中年,他的名声不小了,追随者们如子路、颜路、曾点等人都拜入他的.门下。而后他又想从政了,在鲁国不得重用后,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十四年,却是“敬而不用”。到了七十多岁,孔子把官位看得淡了,就隐居起来。

孔子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善于思考,讲究德行,并以身作则。一次,孔子带几个学生来到一座寺庙,看到一个装酒的祭器。仔细观察发现,如果不装或者装满水,它就会倾斜;而如果装一半水,就是正的。由此孔子对学生说:“绝顶聪明的人用持重来保持,功满天下的人用谦逊来保持,勇力盖世的人用谨慎来保持。”这讲的就是谦虚的道理,“谦受益,满招损”。

你看,孔子是圣人,也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普通人。他一生坎坷,却给我们留下数不尽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学习体会。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篇11

孔子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教仔有方,也富有同情心,总是虚心的倾听、采取别人的建议。孔子的弟子颜渊曾称叹孔子:“往上看,越看越高;往下钻,越钻越深,明明看见在前面,忽然又转到身后了。老师是一步一步的诱导我,给我最广泛、最扼要的东西。我总是费心竭力地跟他跑,但在快赶上时,他又跑到最前面了,总是跟不上。”这正是孔子教学的闪光点。

我非常认同孔子按照特长把弟子分为四类:德行、政治、口才、文学。他还能根据每个弟子的优缺点来回答问题,加以教育。比如子路和冉有都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要不要马上实行?”,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孔子说:“你应该先向比你更有经验的人请教,在做出决定哪儿能马上实行呢?”以叮嘱他慎重。而冉有遇事畏缩,孔子就回答他:“当然要马上实行”,以鼓励他勇敢。我觉得孔子这么做是很好的,向优缺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答案,使他们都改正缺点。

我还认为孔子洞悉事物全貌的能力很强,而且还非常神秘。一次,颜子和孔子在泰山顶时看见了吴国都城门外拴着一匹白马,说:“那里有一匹没染色的'丝娟”。孔子便说:“这是白马芦刍,因为身上反射出了光影,所以才看着像一条长长的白练”。

我特别佩服孔子日常为人的态度,谦虚谨慎、富有同情心,保持友谊。他特别喜欢唱歌,但是只要这一天有吊丧之事,就不唱了。见到瞎子穿孝服的人,他一定会上前询问、关心。只要是有了丧事,他一定会表示严肃的哀悼。有一次,马棚失了火,孔子首先问的是有没有伤着人,而非问伤没伤着马。从这里我体会到了孔子真是关心人关心到了极致。这就是我的偶像,一个历史奇迹人物孔子。

《孔子的故事》讲的是孔子一生有记录的大事,像第一次参与政治活动呀、开始教育事业呀、和老子会面呀。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会面,讲的是孔子要到洛阳去,好学的他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历史悠久的京城洛阳有丰富的文化宝藏,而且在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里。所以他想到那儿去好好学上几天。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段话,孔子在洛阳住了几天要离开了,老子依依不舍地给他送行并且根据自己的处事态度告诉他:“我听说有钱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是送钱,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给人送行的时候是送几句话,我没有钱,姑且冒充了一下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送你几句话吧。第一句是你所钻研的多半是古人的东西,可是古人已经死了,连骨头也烂了,不过剩下这么几句话,你不能把这些话看得太死;第二句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生的`是时候呢,出门应该坐车,如果生的不是时候,只要过得去也就算了,第三句是我听说有句老话,会做买卖的都不把东西摆在外面,有极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朴实的,你应该去掉骄傲、去掉很多的贪恋、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这对你都是有好处的。”

老子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学东西要灵活,能做到举一反三。《孔子的故事》里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