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内驱力(如何激发儿童学习内驱力)

本站作者 2024-03-17 01:39:00

儿童早期内驱力

这是个几乎所有家长都关心的问题,我看了下面几条回答,都说得很套路,但都没答到点子上,结果就是家长看了觉得嗯嗯很对,但是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

关键点在于:儿童(姑且认为是小学生)对于学习本就不存在内驱力

你说得不对,我就看见过有的孩子看书停不下来,享受做数学题的过程,怎么能说他们对学习不存在内驱力呢?

是啊,那是家长以为的学习,可是「学习」这个概念,在孩子脑海中,是不存在的,不具体的,它不是驱动力的对象。

一个看书停不下来,同时享受做数学题的孩子,你让他去背古诗古文?你让他练1小时的钢琴?让他拿显微镜去公园研究植物叶子的区别?他都有内驱力吗?这些都是「学习」,只要有一项他没有动力,你就不能说他对「学习」这个整体有内驱力。

你可能发现这个孩子,看书是有内驱力的,练钢琴毫无内驱力。

所以,针对「学习」这一整体的内驱力并不存在,对应的方法就自然不存在。

内驱力,一定建立在孩子可理解的具体范畴之上。

学习不存在内驱力,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也不存在内驱力。

内驱力的着力点是具体环境下做具体的事情。

比如,孩子在家读课外书停不下来,说明他在家看课外书这件事情有内驱力。

孩子愿意钻研数学难题,说明他在书桌前对解数学难题有内驱力。

小学生的内驱力建立在习惯之上,而培养习惯是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环境做固定的事情。

习惯形成的内驱力与成人通过目标产生的内驱力很不一样。打个比方:成人可以为了挣钱,无所谓做什么生意,什么生意挣钱就做什么生意。也就是说对生意本身不在乎,在乎的是挣钱这个笼统的虚拟的概念。同样,家长希望孩子的学习,是为了中考、高考。为了应试产生的诸多科目的学习笼统的形成了学习的概念。

但是对于儿童(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思维模式通常要到中学以后才会逐渐形成。在此之前,你和孩子说为了未来什么目的去学习,还是能理解,但是形成不了动力。所以我们才说,小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习惯本身就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想要点燃这把火需要一种力量,那就是内在驱动力。

1、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想要让一个孩子有内驱力,首先得让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生活,我自己能做主,他们才会有意愿去把生活过好。

①做决定的能力是需要练习的

②大人要抓大放小。原则性的事情要管,但不能什么都管

③孩子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通过给选择的空间来支持自主感

④小孩有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2、给孩子树立适宜的目标

合适的目标,会让孩子更有努力的动力;达到目标后的愉悦感,会给孩子成就感、自信心,进一步促进他去努力、不断超越自己。

3、懂得留白

如果家长把孩子的学习任务安排得太满,一个补习班接一个,做完作业还要做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长时间下来,孩子身心都会很疲惫。孩子想着“反正写完这个还有一堆等着我,总是不能玩,那就慢慢拖着,于是养成了磨蹭、被动的坏习惯。因此在孩子学习上,家长要给孩子留白的时间。

4、及时正向反馈

培养内驱力,需要及时反馈当孩子做得好时,我们可以用表扬或赞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我们可以肯定她的付出,指出具体哪里可以改进,明确日后努力的方向。当孩了感到迷茫无助时,我们也可以耐心地倾听,分担他的忧愁和压力。

这种及时的反馈,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见,价值被肯定,情绪被理解,而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实的港湾。

5、及时鼓励孩子

孩子的自我意识其实相对简单,一点学习上的成就或进步就足矣,细心地关注孩子的进步,并将改变带来的积极意义传达给孩子。让孩子体会到攻克难题,钻石探索的乐趣,唤醒自我提升的内驱力,不断挑战,越超自我。

6、强化孩子的正向情绪

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正面反馈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挫折卡壳那他的自信心就会备受打击,所以我们要及时强化孩的正向情绪。正面的情绪是孩子自信的基础,也是孩子在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强有力的支撙。

7、良性循环

自主感:我能选择我想做的事

多巴胺:这件事好玩、让我兴奋

胜任感:我能做好这件事

联结感:我能在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里做

当这4个要素都具备时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内驱力循环圈,我们的大脑就可以不断产生和维持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