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书法获奖感言(书法比赛的获奖感言3)
书法比赛的获奖感言(3篇)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我们时常会受到启发,对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感悟,这时写感言就再好不过了。
书法比赛的获奖感言1
(一)
我得知自己荣获书法比赛一等奖后,心里非常非常高兴、非常非常激动。
寒假时我就知道有一个钟村镇小学的书法比赛等着我去参加,我必须利用寒假的时间多写多练,几乎每天都写六面字,时间紧张得很。
开学以后,肖老师每天都选一些内容给我练习并作出指导,我写的字终于有了明显进步。
赛后的一天,肖老师对我说:“你得了书法比赛一等奖!”我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觉得下次书法比赛我还会拿一等奖,而且我还能写得更好!
最后,我要感谢指导我练字的肖老师和我亲爱的妈妈,谢谢你们!
在刚刚落幕的嘉兴市职业学校第四届技能节的硬笔书法比赛中,我校参赛的李哲舟、褚晓芬、张汉宸同学取得了一金,一银,一铜的佳绩,同时也改变了我校在这个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消息传来,这几名同学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欣喜和兴奋,是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太多付出,因此体会不到成功的不易,抑或是因为练字能够修身养性,他们已经能淡看成功?答案是:两者都不是!
和其他项目的`选手一样,他们付出了许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比其他项目的同学付出的更多。谈到训练的感觉,三人众口一词:枯燥。从最开始的“永”字八法练笔画,到后期的临帖练结构,到最后的独立书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重复,个中滋味,凡是练过字的人都能体会。仅仅是枯燥倒还罢了,问题是时时困扰他们的还有挥之不去的挫败感,练字,短期内不可能见效,再加上他们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底,因此提高的速度更慢,眼见比赛一天天临近,自己又觉得一直没法突破瓶颈,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
终于,比赛还是来了。
回想起比赛,张汉宸同学说:从他落笔的那一刻,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把每一个字尽力写好!根本就忘记了这是一场比赛,更不用说去想比赛的结果。
长达数月的训练比赛告一段落了,说起收获,李哲舟同学的话最有代表性:“赛成绩固然可喜,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做:世事我曾努力,成功不必在我。”
(二)
我第一次参加墨彩杯,得了最高奖特等奖,十分高兴。
我得到最高奖,离不开勤奋练习,离不开成家书法(学校)的教育,我十分感谢他们。
首先,我感谢成家书法的成威武老师。他在我开始书法学习的第三节课上,就鼓励了我,说:“你是最好的学生。”从此以后,我每天坚持练习,从未间断。
我还感谢成美侠老师。在我进入墨彩杯决赛前一个月,她让我每周写一幅作品给她看。她挑出错误,并改正,还演示给我看。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我的书法水平飞速前进。
我还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姚希金。一开始,我的点写不好,她就手把手地教我。她给我们讲古代书家小时候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希望我们成为大书法家。姚老师很漂亮,脾气好,温柔可爱,象仙女一样。她的声音象棉花糖一样甜。课后,她偷偷地告诉我:“你好好学习,明年一定能参加墨彩杯。”我听了,激动地晚上睡不着。妈妈告诉我:“那以后,你把每次作业都当成考试,把姚老师当成评委吧!”
我还感谢聂晨老师,她只辅导过我几天。在我感觉书法太难时,有些厌倦时,她发给我两支铅笔,表扬我坚持练习。让我又鼓起学习书法的勇气。
我还感谢詹文娜老师。第一节课,我学狗叫,詹老师很生气。但詹老师好像忘了这件事,当我写得不好时,她耐心纠正,当我写得好时,她让我高举作业在全班展示。
我还感谢杨子江老师。他教会我简单易行的书法诀窍。
我还感谢赵岩老师。她每天都鼓励我。在她的帮助下,我的签名变得漂亮了。在墨彩杯比赛中,评委老师夸我的签名好。
我还感谢我的妈妈,她不但出钱,还出力,每次都是妈妈陪我上课,回家陪我练习。陪我到西安比赛。
我还感谢我的爸爸。每次下课回家,爸爸都做好了可口的饭菜。他是我的饲养员、司机、保姆、采购员。
我还感谢师哥师姐们。他们习书时间长,各种字体都会。但是参加墨彩杯比赛时他们都写难写的字体,把楷书字让我们初学者写,把领特等奖的机会让给了我。
我还要感谢许多人,他们默默地支持我,我以后好好努力,继续学习,不辜负大家的厚爱。
书法比赛的获奖感言2
我叫xx,是一名学生。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发表感言的机会!
我从xx时跟随xx老师练习书法至今,从没有间断过,书法是我成长的伴侣,六年来,我多次在xx大赛中获奖。如今我掌握了真、草、隶、篆四种字体。我从墨色和线条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书法中的乐趣,从书法的练习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学到了古代大书家勤奋学习的.精神和刚正不阿的人品,正如老师常讲的练字练人,练习书法的同时,培养了我的耐心和毅力,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学校的走廊里,黑板报上、邻居门上的春联、福字,都是我展示风采的大舞台。
这次获奖我非常的高兴,这份荣誉又给了我更多的鼓励。我将永不放弃书法,再接再厉!
尽管练习书法的过程有些辛苦,但我从中收获了更多的乐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成为一名书法家是我最大的梦想!谢谢大家!
“幸运,幸运而已,”朋友纷纷祝贺,我都如是说。
不是谦虚,这是我真实的感觉。
这次展览我投了四幅,一草一楷,一大字行书一小字行书,大字行书用来问路,小行书和草书是主打,结果是草书先在上海赛区入展,大字行书又在广西赛区获了奖。投石问路,歪打正着,何其幸运!
且听我说是如何“歪打”的:我这人很不安分(仅限于学习上啊),小楷刚有点成绩,便扔下去学行草,小行草刚能上展,兴趣又转向了大行草,这几年光捣鼓大行草了,劳民伤财,而一事无成(也上了几次展,都是用小行草)。于是我进行了反思:二王虽然有人证明可以放大,但我觉得难以解决抒情性,而书法的更重要的目标不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吗?光精致有什么用啊!
于是我把目光转向了赵之谦、于右任一路率意而轻松的碑派行草,这一写就迷了进去,原来行笔的感觉还可以这样美妙!我写二王,一直象在急急赶路,而写赵、于则感觉像在山间小路上散步,边走边体会脚下山石的按摩,边走边欣赏一路风景;我写二王好像一直在按部就班,写出来的东西总在意料之中,写赵、于则感觉总有意外之趣,不只用笔,体势的'变化也带来了布白的变化,那些空间像变魔术一样总让我惊喜。我就这样写了下去,不再管什么上不上展……
暑期将近的时候,不少朋友国展投稿作品已经出炉,我这才从赵、于的梦中醒来,想到该搞幅作品了,写了几幅大字行书,总是被朋友批判,大家认为,写大字上展希望渺茫,劝我还是丢掉幻想,用拿手的小行草搞作品吧!我也感觉要让大字作品每个字都精采且气息好,太难了!于是转过头来老老实实搞了三幅作品,因为还有教学任务,完成时离截稿日期只剩四天了,心里写大字的欲望却又强烈了起来,问问路吧!搞复杂形式也来不及了,就简单点,写个三条屏,就用赵之谦的行笔感觉,但赵的纵势显得不连贯,那就掺二王……两天,几十张存了好几年的六尺宣就被我迅速浪费,然后请健哥、雷弟等朋友们前来“掌眼”,参考大家意见,再继续浪费宣纸,再改,再写,再改,……又整整两天,昏天黑地,终于被我捣鼓出来几条“尚可”的,凑和吧!截稿日期已到,拼接,盖章,寄出。然后我又沉浸到赵之谦中去了……
不过分析起来,我的做法还真符合“以古变古”的创作原则(刘文华老师提出的)――用赵、于去变二王。当然,尊古定制,望今制奇,参考一些有现代感的结体和章法,也是可以的。
一是我认为书法更是一种修养,而不只是艺术,临古的目的,是把自己平庸的手眼心改变成为古人精妙的手眼心,这个过程是一辈子的事,“人”不改变而妄求“字”之改变,岂可得乎?学书法就要先上道,上修养之道,上“志于道,游于艺”之道,我们只有在道上,才能一直进步。
二要处理好“写”与“做”的矛盾,大家都已经认识书法要“写”不要“做”,但一幅作品的精益求精还是要“做”的,就是反复起草,实验,气息怎样,章法如何,哪些字平庸了……但推敲后的“蓝图”需要“写”出来,需要有无意於佳的感觉,因此“蓝图”也是灵活的。草书更是如此。
这几天我老是感慨,获奖并不代表水平真高,落选中其实高手更多,参加这么多年展览,我看得比较明白了。不是说评委评得不好,而是评选机制决定的,必然如此。胜固可喜,败亦应欣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审美理想,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不能总是跟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免俗,但总要对得起自己吧!
我将继续跋涉,享受这一路风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