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安全感悟800字(浅论大学生求职安全和权益保护)

本站作者 2024-04-29 00:40:00

大学生求职安全感悟800字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急剧增多,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由于大学生求职心切,加上招聘网站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就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泄露个人信息。通过调查亦能发现,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意识、财产安全意识、甄别意识以及劳动法律法规意识都不强,有必要提醒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核实招聘信息、谨慎填写个人资料,在面试和签订劳动合时要慎之又慎;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引导,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打击相关犯罪的同时,加强公众舆论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求职和就业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求职 权益保护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急剧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而高校毕业生心理成熟度不够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就业的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不够规范,以及社会不法分子的趁虚而入等,都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但是高校及政府有关部门对大学生们就业安全问题的重视还显不足,多数人关心的是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1]导致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参加招聘时,面临洽谈就业岗位和签订劳动合同等事项,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外,大学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一、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不安全问题

(一)网上求职陷阱——“钓鱼网站”、“挂羊头卖狗肉”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普遍都会在网络上求职。但是,随着网上择业人数的剧增,一些知名招聘网站的“山寨版”也层出不穷。许多打着招聘名义的钓鱼欺诈网站它们伪装成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知名招聘网站或是仿冒一些大公司的官方网站,等待大学生们自投罗网,从而窃取受害者的个人资料,甚至直接传播各类盗号木马。[2]还有就是不法分子利用电商的兴起与普及,打着“电子商务”、“网络代理”、“网络加盟”、“网上学习培训”等名义拉人头发展下线。在互联网上利用冠冕堂皇的词句、迅速致富的诱惑,欺骗大学生。

(二)传销诈骗

当前,非法传销、黑中介已将触角伸向大学生,利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和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以介绍工作、招聘等创业、就业的名义,许以较高待遇或以采取高额回报的方式诱骗大学生上当受骗。

(三)试用期诈骗

由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很多用人单位都出了一些明显的不合理条款,如违约金、服务期等。对于毕业生来讲,虽然知道这些附加条款是显失公平的,但也不敢明确表示异议。在职场上把“试用期”当成“剥削期”[3]。还有一些“黑中介”收取职业介绍费后,也确实会为求职者安排工作,但这些工作大多是又脏又累的体力活,让求职者无法忍受,最终自动离开。

二、影响大学生求职安全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本身的原因

网络的虚拟特性让法律、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里几乎无法发挥作用。而网络具有的传播速度快,开放程度高,信息真实性难以快速证实等特点,又大大增加了事后追查的难度和成本。“低犯罪成本、高隐蔽性、高渗透性”决定了网络诈骗比传统诈骗更能吸引骗子。

(二)社会监管的原因

我国在电信运营商和网络服务提供等方面的在内的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另外,对于网络招聘欺诈的早期发现和事后查处,有赖于电信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和劳动管理等部门的共同努力。而目前,我国的网格监控力量主要集中在电信和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劳动部门,尤其是基层工商和劳动部门,缺乏专门的技术设备针对网络招聘进行全程监控,事后的调查、取证更加困难。[4]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部分大学生求职心切,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就业信息,既无防范心理,又无必要的社会经验,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面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许多学生选择保持沉默,不敢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是顾及个人的面子,以交学费的心态来进行自我安慰。[5]还有就是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有关,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幻想轻松暴富的奇迹出现;也有一些大学生看不清社会现实,企图不费力气就能轻松拥有稳定、高薪、体面的工作。许多虚假公司就是利用大学生就业期望高这一心理,打出诱人的薪水福利待遇来诱骗毕业生。

三、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安全应对策略

(一)高校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防骗意识和人身安全保护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教育,利用经典事例进行警示教育,使毕业生充分认识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进行非法活动的欺诈性、隐蔽性和危害性,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法规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学生认识到骗子的本质,远离骗子,确保平稳、顺利就业。[6]

(二)学校要慎重推荐招聘单位

因为在举办招聘会时,由于信息量大、现场招聘单位多,一些不规范的用人单位最容易此时混入。学校要加强对招聘单位有关信息的层层过滤,确保每条信息真实、可靠和安全,让毕业生放心应聘。对初次进入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应尽可能多详细了解该公司情况,看是否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看公司运行是否规范及业务是否合法,还要看是否有不良记录或者投诉等。

(三)社会有关部门协同学校共同努力

每年五六月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人才市场以及职介所、各种报刊上的就业信息很多,但是真伪难辨。所以要打击摧毁网络就业陷阱,必须多管齐下,对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整治。[7]在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求职途径多元化的现实情形下,所涉及的各部门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对虚假信息进行辨别打击,规范就业市场的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稳定、有效,进一步加大对招聘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

结论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务必警惕卷入任何形式的传销活动,防止钱财被骗,保护好个人各种有效证件安全;同时警惕各种保证金和收取其他费用[8]。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一旦上当受骗,可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寻求法律保护。此外,当毕业生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使自己知法、懂法和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保证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