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成长了什么什么作文【精选】

本站作者 2023-04-21 11:11:00

工作成长历程感悟

由于职业原因,经常会问及他人“你的离职原因是什么?”,有客观的,比如公司倒闭、裁员等;也有主观的,比如与上司不合,适应不了公司加班等等。

在和朋友聊天中也会探讨另一个问题“在公司待了这么久,你有哪些成长和收获?”,多数的回答是碎片化、点状的信息呈现。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自己也在思考,是否能在下一份求职过程中,很坦然的说自己的离职原因是由于“公司目前提供的平台和承担的工作,无法满足自己的下一步职业生涯发展”;回顾一段工作经历、一个季度的工作甚至一个月前的自己时,是否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成长、改变和收获。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坦然回答,要建立在对第二个问题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基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以综合素质提升为主线,通过不同工作场景历练,提升、完善自己的竞争体系。在每一次离职或跳槽时,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知道现在的工作(做的事)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本文基于笔者自己的思考,阐述一下对于成长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工作促进自己成长。

一、成长评价的四个维度

(一)专业知识的厚度

专业知识是职场竞争力的基础屏障,并非苛求大家成为一个专业学者,做大量的知识存储,而是想阐述一个观点,职场中你与别人交互的基础就是你的专业,常说的“做事专业,做人靠谱“就是这个道理。试想如果业务经理在和你探讨关于薪酬3P理论时,作为HR的你却不知道是什么鬼时,你的业务会怎么看你。

(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招聘信息上常会看到“有经验者优先”这样表述。其背后的逻辑是,有经验的人掌握了一套处理这类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强调的是【经验的可复制性】、【能力的可迁移性】。

工作5年的HR和才毕业的人力资源本科生,大家在知识储备的上可能相差无几,但在知识应用场景上一定有很大差距,已有的知识储备,相当于你的工具和弹药,如何使用工具解决问题是职场竞争力的核心屏障。

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细分为:问题识别能力和方案制定/工具生产能力。

首先要能看见问题,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一方面需要敏锐的业务洞察力,只有两者兼备时,才能透过表象,挖掘、澄清背后的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看到平凡工作背后的价值。

在识别出问题后,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重心是方案制定和工具生产。

面对一个问题,你的解决思路和应对策略是什么,制定的方案是否适用,效果如何,这个方案对应产出的工具是什么?要能够通过一次一次个性案例的解决过程,抽象凝练出具有可复制性的普适经验。不仅要对成果进行总结积累,比如各类工具表单、规章制度,也要对过程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全视角回顾复盘这些案例,才能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如果仅仅是对最终的结果或者输出的文档进行保存,对后续工作开展也无济于事。就像大多数人离职时会把原单位的制度表格拷贝一下,但到下一家单位时,遇到问题时,依然毫无头绪。你需要知道当时解决问题的场景,而不是记住那个公式和套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案例场景,持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工作习惯

把工作习惯作为成长评价的一个维度,主要是基于笔者自己成长的经历,笔者职业生涯的转折就是从被前Boss逼着,骂着养成【总结提炼】和【写作】的工作习惯开始。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前Boss电脑中关于工作和知识的梳理,带来的冲击感,“这也许就是人家拿百万年薪的原因吧?”。对待同样问题,由于思维密度和思考深度的不同,呈现的差距可能是天壤之别。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工作习惯和方法的学习,通过对工作的总结提炼梳理成文,更加系统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梳理成文,让自己的回答更有逻辑和深度,而不是扑街的应激回答。“文章是写给自己看的,要真实,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心路历程,不要指望着教导别人,因为大多数人只是看看热闹。”

建议大家在每一份新的工作场景中,都有意识的去寻找、发现身边伙伴好的工作习惯,虚心请教,持续完善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工作习惯,这一定会让自己受益终身。

当然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千千万万,可能这些大道理你也都知道,但如何推开那扇门,让自己认识到“那确实是个好方法,我要用“,着实不易,可能你也需要类似笔者当时那种当头棒喝的冲击感,才能让自己觉醒。

(四)处事心态

【稳】-遇事不慌乱,不焦虑。

困难、复杂的事处理多了,处事的心态就会平和许多。笔者第一次因为劳动关系纠纷出庭时,紧张不安,如坐针毡,在经历了大大小小近20起类似事件后,从容肯定不可能,但少了些紧张和焦虑,不会因为这一件事无心其他工作。常和小伙伴们沟通:“对于一件事最坏的结果,只有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就放手去做”,同时对于不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事,也不用过分焦虑,因为你能力有限,控制不了事情的进展,焦虑也于事无补。

二、成长复盘的五个步骤

知晓了成长评价维度后,如何通过工作促进自己在各个维度上的精进提升,笔者建议从以下五个步骤,循序渐进夯实基础。

笔者非常认可的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成长的复盘梳理不要在头脑中进行,因为你无法呈现演进的过程和改变的内容,每次回想时,都和第一次回想的情形差不多,要将复盘可视化,通过文章、图表进行呈现,核心是留痕和持续迭代。

(一)选取典型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无巨细的进行复盘,首先我们要基于成长评价的四个维度,对遇到的工作场景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呈现出的典型意义进行筛选。这里要建立自己的衡量刻度,怎么定义典型?笔者筛选典型复盘案例的维度:

空白区域:之前没有思考过,处理过的;

借鉴性:其他人或其他工作场合也会遇到类似场景;

冲击感:这件事的结果或处理方式,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角的认知;

案例库:可以用来佐证理论知识某一观点的工作;

(二)规范呈现

采用统一框架- STQAR对案例进行提炼呈现:

S:背景是什么

T:目标是什么

Q: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A:采取了哪些行动

R:结果如何

(三)自我剖析

站在自己的视角对事件进行分析回答,这里要注意回答的真实性,做到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身的影响力,要敢于否定自己的过往。用今天的眼光和能力去审视昨天的做法,努力从昨天的行为中学到对未来有用的信息。

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决定性因素、间接因素);

这些决定性因素是否可以复制/避免;

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个人因素与企业自身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如何;

通过这件事对自己有哪些启发和思考;

这件事的解决思路在其他类似企业中可行吗;

(四)众人审视

与他人交流,突破自身局限,接受众人审视,通过不同视角回答以下问题:

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这些决定性因素是否可以复制/避免;

做对了什么?有哪些是亮点?

做错了什么?有哪些待改进?

你有没有新的思路和做法?

这个时候不要急于争辩,保持开放的心态,反思自我,集思广益。

(五)整理归档

在统筹各方观点后,对案例进行经验总结和工具完善,在做经验总结时要注意边界条件设置,将其作为知识体系的应用案例,完善知识体系构建。当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快速的查找的之前的思考的过程和应对方案。

三、持续成长的基础

静心,不功利。

与大咖聊天:

我问:“在你职业上升期,做了哪些事或现在看起来受益匪浅的习惯?”

大咖答:“我之所以上升,是因为我从来没有为上升而做看上去可以上升的事,我的状态从来没变,自然而然,清晰自己内心平静的根源,做该做的事,人生时时刻刻有收获,不要太功利…”

如大咖一贯秉持的观点【找寻自己内在的本心】,找到让自己平静的根源,做事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功做到了,明和利都是顺带而来的附加物。着眼于名与利,得到的未必是成长。

PS文中大咖的个人博客:行知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