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到第一笔钱的感受【精选】
真正赚一笔劳动费用
――我的第一桶金,大概是在高二吧。
高中写网络小说,压到了全勤的线,最后得到了差不多600左右,达到日更4k的标准就可以了。
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
高中的圈子,大家都在一个班里面,谁的文章写得好,谁的字写得好,谁的数学好……基本上也是可以直观看到的特长,拥有老师认证的“荣誉”。
一旦超出了学校这个评价体系,凭借自己的能力去争取到市场的认可,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挺好的成就标签了。
钱不多,得到的过程也不轻松,但很快乐。当我窃喜向周围人或多或少的“隐秘”透露稿费,渺小的自我“成就感”顿时就达到了高峰。
第一份不通过任何的支持,自己去探索市场得到的收入,一般可以称之为“第一桶金”。
哪怕当时年纪小,我也是很看重。
第一桶金启发了稚嫩的我,让我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甚至于影响我人生决策的大方向。
我们怎么看自己的第一桶金,影响自己第一笔收入的因素的占比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怎么看待劳动市场。
如果是通过家庭背景谋道的稳定职位,便会很看重“背景关系”。如果是出身名校投简历得到大企业的offer,看重的便是“学历”这块敲门砖。如果是凭借有好点子创业成功,看重的便是“机遇加个人能力”。去工厂或者兼职,又是另一回事……
进入社会前的第一桶金,便是如此的重要。
第一桶金决定我们怎么看自己的劳动,自己在社会这个大集体的定位,我们怎么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经历决定了初始,初始加各种引入的不定因素便决定了我们变化发展,制定目标本身就是“变化”中的一环。
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追求独特自我。事业作为人生中重要的一环,我们的追求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待遇,更需要的是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那份职业给带给我们那种直观的“不可或缺”感。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需要社会时刻告诉我们:“我们很重要,我们不可替代。”
假如职业限定在“外卖派送员”与“工厂流水线”之间,年轻人大都会选择前者,这体现出来现如今社会就业需求的变动。
我们年轻人更加在意的是自由,支配生活时间的自由。我们愿意用钱来换取生活的掌控权,这是中国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职业哪分贵贱?
职业只分高低。
一个人在待遇极差的保洁行业,也可以想着如何从一个基础“保洁员”干成家政保洁公司,哪怕过程会很艰难,只要行业的知识积累得足够,这个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哪怕是市场在选人,我们也有选择。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互联网上面的风潮,关于互联网行业的讨论,所谓的“内卷”,所谓的“中产阶级”,所谓的“劳动者996”,所谓的“资本家”……这些风潮内容有很大的一部分“预设”,预设自己会有更优厚的待遇,更好的机遇。
这些人可以接受他人出身比自己好,是“世代接力赛”竞争的结果,却无法理解同水平劳动者积极自愿付出劳动去换取“报酬”的选择,将其定位为“工贼”、“奋斗逼”。
这些舆论大都是强烈的欲望无法达成,现实落差太大,导致对社会的不满,加上群体的不断传递和互联网自由的舆论环境,塑造巨大舆论的泡沫,最终影响这些群体正确看待社会的方式。
这基本上一戳就破。
互联网跟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市场那么大,我们依旧拥有选择的余地。真正重要的在于,我们的信息渠道不要太过于封闭,要保证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永远保有第二、第三选择。
这才是可控的因素。
埋怨除了情绪的发泄,没太多用处。
路走得踏实一点,比什么都强。
我相信劳动是会有收获的,哪怕自己能力不足,外界影响很多,我也可以学会降低生活需求,知足常乐。
哪怕不可控因素存在,我也不会将自己的命运托付在“意外”上,把它当做人生真相。这同时也塑造了我对他人事业的看法,外在成就所赋予的标签,高学历、高收入之类的,一般看得很轻。
劳动收获成果,才是这个社会应有的逻辑。
这便是我对自己第一桶金的感受。
这也是我第一桶金带给我的意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