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修炼心得(管理者的自我修炼——我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站作者 2023-05-29 04:43:00

管理者的修炼心得

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我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一)

时隔多年,重读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是德鲁克的经典著作,是众多希望成为卓越管理者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在西方汗牛充栋的管理学著作中,很多的管理学著作在引入中国时,都需要考虑文化的适应性。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尤其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文化隔阂的。他指出的很多管理问题和困惑我们一样存在,他提到的方式方法对我们一样有用,因为德鲁克先生的管理学注重的是实践。而就管理的实践来讲,东西方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与大多数管理学著作讲的是如何管理别人的技巧和方法不同,德鲁克在开篇就提到“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这是一个让管理者能够卓有成效的指导书,训练的不是如何管理别人,而是如何管理自己,也指出了管理是从管理自己开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核心内容是:管理者必须是卓有成效的,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并详细阐述人如何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掌握自己的时间。追求有效的工作时间,追求最佳的工作状态,才能产生更好的工作成果。

2.重视对外部的贡献。贡献包含三个方面的:直接成果、对组织价值观的影响和培养人才,管理者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承诺并履行自己的职责。

3.发挥长处。包括自己的、下属的、同事的以及上级的长处。管理者必须善于利用这些长处来达成组织的目标。

4.要事优先。卓有成效就是善于集中精力,把重要的事请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管理者应该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懂取舍,通过对工作的深度思考,找出问题最关键的本质所在,并有勇气来解决关键问题。

5.有效决策。决策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有效决策需要先了解问题的性质;找到问题的边界;在此基础上思考正确的方案以及实施这些方案的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再次是方案需要考虑执行的落地性,并让决策贯彻落实;最后在执行过程中要重视反馈,以验证决策的正确和有效性,并对不的决策进行修正。

我从以下几个点来总结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 管理者是可以卓有成效的。

中国管理学的主流观点“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但更多的是一门艺术”,强调天赋。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向我们指出:卓有成效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养成。我的理解是管理强调的不是天赋,而是实践。管理是可以通过后天系统科学的学习、训练和实践的,人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可以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学习的有效性也是一个挑战,要挑战的是对自己的自律能力,对目标的管理能力,对时间的把握能力,对成果的管理能力,对市场的应对能力。正如张瑞敏在推荐中指出的 “要想学习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不去探索和创新一条新的践径,和过去的很多做法、工作方法绝缘,做调整,而是等着别人来告诉你,教你一套所谓的理论,那你一定和有效性无缘。”

德鲁克在这里倡导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在建立自己的系统、框架的思考能力后,必须重在实践,管理的落脚点也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工作记录,定期检视分析等,不断的通过激励、强化和训练自己,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

二、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与组织相融合。

管理的有效性的关键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首先应该管理好自己,是自己的工作有效,进而影响他人,时刻关注如何为组织做出贡献,将自己的知识、智慧、创意、见解转化为成果。就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成个人目的的工具。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将自己融入组织,理解组织的目标,组织的价值观。思考我能够给公司什么贡献(职位的、职位之外的)?可以贡献的最终成果是什么?我从那些工作入手,来实现这些成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懂得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融合。作为组织的一员,需要深刻理解组织的目标,近期的目标和长期目标,并将个人目标融入到组织的目标。对个人来说,组织是成员发展的平台,融入平台更能够有效的达成目标,有更大的成就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懂得将个人能力与组织成果相融合。目标一致后,作为组织的成员,需要梳理自己的能力,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拘泥于自己的职位。同时也要为实现组织的成果,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因此,卓越的管理者不但能够为组织做出贡献,而且可以在组织的不断发展中,自己不断的成长提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懂得将个人成就与组织机会相融合。个人发展需要组织这个平台,平台的不断发展会被成员提供众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优秀的管理者懂得结合自己的优势,抓住机会,成就自己。

正如德鲁克先生指出要“做对的事情”。做对的事请,远比把事情做对更为重要,做对的事情强调的是主动性,把事情做对是被动应对,所以,作为管理者思考的是那些工作可以对组织需要的成果有利,而主动的“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基于工作任务,做对的事情;这样组织与成员的关系将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个人不断成长。

德鲁克的管理学不是成功学,也不是生存学。他教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工作使人生更加的有意义,这个意义在于为他人创造价值,创造福利,个人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

三、 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的,没有任何刺激动人的事件。

大部分人总是希望工作中充满是刺激和激动的,但是德鲁克先生在本书中指出:“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的,没有任何刺激动人的事件。”并指出,这是因为缺乏制度和远见造成的时间浪费。

对于组织来说,各种激动人心的事情,无论是群情激昂的誓师大会、还是重大危机应对都是对组织资源的一种巨大消耗,对管理的有效性帮助是有限的。组织管理的更加需要的是根据组织发展的长远目标,建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正如张瑞敏先生所说“管理的有效性就是防范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

一个组织不断的有例外事件发生,一定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没有履行好。正如现在疫情中各地政府的不同表现一样,我们发现那些不断涌现各类问题的地方,要不是政府部门无所作为,要不顾此失彼,将日常的管理的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而有些地方的却有章有序,有条不紊,该防疫的防疫,该复工的复工,这些地方并没有多少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但管理能力的高下立判,企业管理也是如此。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长期和近期的目标,根据目标确定工作任务,再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计划和配置资源,并通过合理的工作流程保障这些计划的顺利执行。作为管理者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制度建设,即设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并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些流程,使之成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路径。

随着组织知识的不断积累,趋于完美的组织管理就是德鲁克先生所说的“单调无味,没有激动人心的事件”,因为这些问题都被科学合理的解决了,如果组织中的管理都是卓有成效的,组织形成了的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就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组织、自管理、自约束、自协同、自运行”。

四、管理者应该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1. 考评制度应该是发现人的长处。德鲁克指出传统考评方法是令上级感到尴尬的工作,因为传统的考评制度是发现人的错误和缺点的。考评制度的精神应该是见人之所长和用人之所长,否则考评制度的作用只能是破坏团结和让人尴尬,并不能使管理有效。

2. 选用管理者的标准是高绩效和正直的品格。德鲁克先生给出了具体的评估方法:第一步列出过去的职务与现行职务所期待的贡献,并把实际贡献与期待贡献进行对比,然后检讨一下四个个问题:1)哪些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2)哪些方面的工作他可以做的更好?3)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需要学习和获得那些知识?4)如果我有个儿子或女儿,我愿意让我的子女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前3个问题是对绩效进行评估,第4个问题是对是否具有正直的品格进行评估。以当事人的长处和绩效为重点,当事人的缺点只是限制条件而已。如果不具备正直的评估,突破了组织价值观的底线,是肯定不能任用的。

3. 只有让平凡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传统的考评方法追求的是寻找和塑造完美的人,但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好的组织是承认人的不完美性,但他知道如何避免这些不完美,而是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并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也就是说发挥平凡人的长处和优点,通过共同的努力做出不平凡的成果。

“管理是一种实践,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德鲁克先生指出管理学的重点在于实践,在于最终的成果。当然,这并不是说“知”不重要,若是没有“知”,那么实践就会没有目的和方法,最终将导致实践的失败。所以德鲁克先生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告知如何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在管理实践中自行摸索。正如陈春花教授所说“他(德鲁克)给管理者在苍茫中点燃了一盏引路灯”。从事多年管理工作之后,再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让我认识到作为管理者应该常读德鲁克先生的著作。

黄涛

2020年2月27日

湖北恩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