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的感想 《自卑与超越》总结与感想......

本站作者 2023-09-04 13:14:00

自卑与超越的感想

前言:

说起这本书最早还是从听了樊登读书会开始的,听了樊登的讲解感觉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究竟怎么有道理?对我有什么帮助?还是一无所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之后又听了很多遍,依然是印象不深刻。我就索性把这本书买回家看,看一遍看了很长的时间,就搁置在那儿。

直到这一半年来一直在管孩的学习习惯的问题:努力我是付出很多,但收获甚微。于是我就重新思索这个学习的问题。我意识到只有自主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也是最棒的学习习惯。于是我就顺着这个目标开始寻找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使我想起了曾经结识的一本书《自卑与超越》,带着很多的疑问这才来重新读这本书,收获了很多的方法和感想。

介绍:

A.  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奥地利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写的。阿德勒是医学博士、医生、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自我心里学之父。

作者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提出了归属感与融入渴望,创造性自我,自卑情结与补偿,早期经验、出生顺序和家庭构成对心里的影响。引领心理学进入了现代阶段。

作者非常注重疗效,尤其是个体在自我成长方面的效果。每年有超过100万的青年,因为阿德勒找到了强大的自我,获得了大家的友谊和尊重。

B.  内容: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个章节。先是分析总结了人生命的意义,人人都具有的自卑感和优越感,以及分析了最早的记忆、各自的家庭、学校对人一生中的影响和解决的办法,最后阐述了在青春期、犯罪的预防、职业的时期出现了行为偏差怎样调节自己。

感想 1: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是孤立存在于地球上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是人与人的“合作。”    这个“合作”就是本书始终要阐明的中心思想。

这个“合作” 总体归纳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1.  生存或者工作关系.  2.同伴或者朋友关系.  3.两性即婚姻关系.  如果一个人能把这三种关系处理好了,能与他们保持良性的互动即"合作".   那么这个人无疑是幸福的、积极向上的。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优越感”,每个人都在努力得到。只不过有一部分人只是努力没有意义的生活或者努力错了方向。优越感激励着去上进、去奉献,努力提高自己。

这使我想起了曾经听过易建丽一直在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相信她”。我原来一直对这句话不理解,不相信。

现在我知道了,就是阿德勒说的“优越感”。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向上的心,只有我们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的去关心他、倾听他、理解他、尊重他,让其感受到爱,与她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当孩子为了“优越感”努力错了方向的时候,我们给予孩正确的引导,孩子才会听,才有可能改正。

感想2:

每个人最早的记忆会让人的思维固定下来,不知不觉地跟着大脑的习惯去处理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如何从这些没有合作的相关记忆中解脱出来就得从中发现、寻找正确的点促使他改正过来。

这里所说的“正确的点”就是指“闪光点”。我曾经在易建丽的公众号看见有一篇文章: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中把孩子的劣势变为优势的方法“在劣势中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以前也是觉得好像有道理,但具体表现在哪一方面?为什么有道理不清楚。

闪光点就像一束光,缺点就像黑暗,闪光点越多,黑暗就越少。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中好的一面。

感想3:

家庭中妈妈是孩子的基调,在整个家庭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首先妈妈必须先得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再引导孩子与爸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逐步与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都建立良性和睦的家庭关系。那么家庭中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心里正常健康的 。所以父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合作的精神。

是呀,如果一个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那他的内心肯定是集聚了很多的能量,是安全的、积极向上的。

感想4:

在如今的学校、家庭环境中,处处在教孩子怎么赢?天天的老师们不断地出成绩,甚至还有“一分就是一操场”等,不断地碾压孩子,伤孩子的自尊心,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无论孩子是在前还是在后,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灾难的。因为他们关心的一直是自己,不在以奉献、帮助为目标,而是尽力获取。这就是“竞争”。

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力量就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过多的消耗掉孩子的精力。 内心的能量在激烈的竞争中越耗越少。

这样直接会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友善、宽容、诚实。

还有可能是损害身体健康。长时间承受压力在情绪上会积淀毒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