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阅读感悟简短(《莎士比亚》)

本站作者 2023-09-09 01:02:00

莎士比亚阅读感悟简短

莎士比亚,本文是莎士比亚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在一定程度上,莎剧是“演”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早在凝固成“惟一的”文本之前,它们已经在剧场里经受过千锤百炼,带有一定范围内的“集体创作”的意味。纸面上的莎士比亚,博闻广识仿佛超越其阶层,显得如此匪夷所思;而那个活跃在台前幕后的莎士比亚,固然趋时应变、上达天听,但更下接地气,视观众的直接反应为灵感源泉。莎剧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大众艺术,其中蕴含着某种特殊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活力。

文章目录

莎士比亚 书籍简介

《莎士比亚》的中文版将近25万字,写得深入浅出,既是研究莎翁的重要学术著作,也完全可以作为了解莎士比亚生平、作品及其深厚人文背景的入门读物。在伯吉斯笔下,莎士比亚不再是一个文学神坛上的遥远的符号,旷世天才的灵光与凡夫俗子的形象融为一体。本书隐含的动机之一,是搜寻更多莎士比亚的私生活痕迹,把莎翁从一个宏伟而空洞的符号还原成一个鲜活丰满的人,同时探究特定的时代环境里戏剧作者的普遍状态,进而捍卫“莎翁”对“莎剧”的所有权的合法性。这个隐含的动机贯穿始终。按照伯吉斯自己的说法,这本书“所要求的,是古往今来每一个莎士比亚爱好者按照自己的意思为莎士比亚画像的权利。”

伯吉斯生于1917年,卒于1993年,在20世纪的欧美享有盛名,是一个在文艺界多种领域都取得瞩目成就的人物。我们可以在他的履历表中发现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语言学家和评论家等各种头衔。伯吉斯还是个写过不少交响乐的正牌作曲家,曾经说过希望人们将他视为能写小说的音乐家,而不是会作曲的小说家,因为音乐是一种较为纯洁的艺术,它与人类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全然独立于道德判断之外。

不过,伯吉斯的小说实在是太有名了,所以大部分人仍然把他的第一定义归入小说家范畴,尤其是伯吉斯在1962年出版的《发条橙》成为“未来派”的经典文本,其对于反社会暴力的剖析在当时极具震撼力,被库布里克改编成同名电影之后更是成为争议焦点。直到今天,“发条橙”都是一个充满文化含义和时代痕迹的著名符号。伯吉斯在非虚构领域同样成就卓著,尤其擅长撰写大作家的评传——从乔伊斯到海明威,他都写过相应的专著。不过,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推《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阅读收获

威廉·莎士比亚的地位,我们已经无须再堆砌多余的形容词。维基百科说莎士比亚通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作家”,没有之一——这一点在今天早已取得共识。可以说,英语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语种的历史,也是“莎士比亚”这个品牌被推广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历史。不过,让莎学家们颇为尴尬的是,史学界对于莎士比亚的一生其实知之甚少。

正因为一手材料相当有限,所以“莎学”就像“红学”一样,始终面对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些作品到底是不是莎士比亚写的。本书隐含的动机之一,就是搜寻更多莎士比亚的私生活痕迹,把莎翁从一个宏伟而空洞的符号还原成一个鲜活丰满的人,同时探究特定的时代环境里戏剧作者的普遍状态,进而捍卫“莎翁”对“莎剧”的所有权的合法性。

你将读到:

为什么“莎学”一直面对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些作品到底是不是莎士比亚写的?“倒莎派”和“保莎派”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本书隐含的动机又是什么?

莎士比亚出身平民,他的知识系统是否足以支撑他创作这些巨著?对这个问题,本书作者伯吉斯提出了哪些证据?

为什么说,在一定程度上,莎剧是“演”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在当时,莎剧,究竟是我们概念中的“阳春白雪”,还是不折不扣的大众艺术?它蕴含着什么特殊的活力?

莎士比亚是用中古英语还是现代英语写作的?莎剧对现代英语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关键作用?

为什么伯吉斯认为,福斯塔夫是莎剧中最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物与贯穿全书始终的、莎剧的特殊活力,有怎样的关系?

书籍信息

书名:《莎士比亚》

原作名:Shakespeare

作者:[英]安东尼·伯吉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刘国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