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成功的感悟 你是如何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
每个人在职场上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从而导致身体或精神疲惫不堪。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为什么上班都是坐着,还会感觉疲惫不堪?》,提到过职场上的两种压力:体力压力以及精神压力。从我所接手的案例来看,绝大部分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是精神压力。而精神压力所产生的根源,往往在于工作不适合自己。不考虑别的影响因素,单纯从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的角度来说,就已经令他们极度排斥,多一天也不想面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想从我自身的经历,跟大家说一说。
我的大学专业是新闻编辑,我的很多大学同学毕业后都进入了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这样的机构(其中有不少人进入中央级的媒体)。对于这个专业,我大学之前是怀有明确的兴趣的,所以报考了这个专业。读大学的时候,对于这个专业并不排斥,如果没有意外,我也会和我的那些大学同学的出路一样,成为一名记者,或者一名编辑。
但是,在大二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品牌营销策划方面的知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看着书上那些经典的品牌营销案例,看着那些不知名的新产品在营销高手的运作下一炮而红,一年销售就可以达到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假如能够有幸从事这样的工作,那真是太厉害了!我很崇拜那些品牌营销策划方面的高手,也希望有一天像他们一样,能够操盘一个品牌,一个项目。相对比而言,我完全没有兴趣从事我专业对口的新闻编辑类的工作了。
于是,我利用了大学剩余的3年时间,只要是空闲,我都会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各样的市场营销、品牌策划、广告传播方面的知识。从未有哪一种知识,仿佛像带有魔力一样吸引着我。就这样,我几乎翻遍了图书馆里关于市场营销策划方面的所有书籍,包括那些几十年前的老杂志,也没有放过。
到大四该找工作的时候,我就瞄准营销策划方面的工作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得偿所愿,进入一家心目中高度认可的营销咨询公司。3个月后定岗,我又如愿以偿地被分到了品牌部,负责品牌策划方面的工作。
我花了3年的时间进行准备,以10/600的录取比例最终胜出,进入了好像专门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公司和岗位,并且,我负责的是公司重要的客户,年销售额高达几十亿。后来升职,我还管理着整个部门十几名员工,还成为了公司的合伙人,最多的时候统筹协调19个项目。按理说,这么一份工作,简直是人生中的完美了。但是,干了几年之后,我毅然决然地辞职了。
我发现我在这个岗位上极度痛苦,而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撰写策划方案。每当需要撰写策划方案的时候,我都极度排斥和厌倦,感受到巨大的精力和心理压力。
我不会写策划案吗?不是。我闭着眼睛都知道每一页PPT上应该写什么内容,前后应该秉承什么样的逻辑。我的方案得不到客户认可吗?不是。客户对我们的提案往往很满意,也能够按照预期去执行。是加班压力太大吗?不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我觉得压力大,反而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在影响着我的工作状态?在反思了这段成长经历,发现了问题背后的根源。
撰写策划方案,需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策略,一部分是创意。策略部分,分析的是竞争对手、行业趋势、竞争关系、优势挖掘,从中思考如何寻找最佳的市场切入点,这部分是我的强项。但创意部分,就是我的弱项了。我非常擅长基于策划和理论去分析和思考,而且往往思考得非常深入、全面、系统,甚至上司还经常夸我有想法。而一旦涉及到创意展现,我就感觉到极度痛苦。对于一名品牌营销策划人员来说,策略部分的思考再怎么完美,但如果没有优秀的创意展现,这种思考就无法落地。我的创意产出非常慢,往往需要思考很长时间,才会想出一个方案,并且这个方案还未必可行。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我冥思苦想出来的创意方案,提交给客户并采纳之后,我并没有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思考再三之后,我决定辞职,换一份工作。期间也尝试找过其他的营销咨询类的公司,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我只擅长策略思考,但却创意不足。
后来,再去寻找职业方向的时候,我不知道要干什么,当时也并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因为我的经验在于咨询,所以,从现实角度出发,应该是继续干咨询的可能性最大。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了,就误打误撞走到职业规划咨询这个行当来了。当时天涯社区还非常火,天涯论坛的职场版块,经常有人撰写点击率高达几十万的神帖。也有人经常在论坛发帖提问,寻求职业发展建议。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职场上也有很多的人面临职场问题需要解决,他们也需要专业的咨询师提供专业化的意见。于是,就开始学习和补充职业规划方面的专业知识。报班,培训,看书,忙得不亦乐乎。
奇怪的是,在我学习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的时候,竟然有一种无师自通的感觉。很多东西我看一遍就全明白,并且擅长把不同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当有人告诉我,他们经过我的指导之后,解决了他们的职场困惑,我会有一种鲜明的成就感。而我在咨询公司从事品牌策划的时候,虽然方案也被客户认可,但我却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于是,从2009年开始,我正式辞职创业,开始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至今已经10年。我每天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甚至会更晚),每周工作6天,工作强度相比互联网公司并不弱,但我却感觉不到累。甚至有时候,早上起床,我恨不得脸也不洗、牙也不刷、饭也不吃,就想早点儿坐在电脑前,思考遇到不同的职场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假如在以前,我则是恨不得每天早点儿下班,早点儿结束那种痛苦的工作状态。
我曾经努力3年追求自己期望得到的东西,但得到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我所愿,反而令我极度痛苦。而我转换了职业方向之后,以前的问题全部一扫而光。我在精神上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动力,支撑我走了这么久,并且还将继续走下去。更重要的是,我享受这种过程。
为了深刻解释这种行为,以及从源头上解决职业生涯带来的精神压力和困惑,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你的人生总是陷入周期性的厌弃与迷茫?》,详细解释了这种行为背后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在这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优势"。优势指的是一种"贯穿始终、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并且,这种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是自发产生的本能反应,并不需要刻意练习。能够发挥你优势的工作,会让你发自内心地产生想干这份工作的动力,并且能够从工作本身获取足够的成就感,并乐此不疲。
按照盖洛普的理论,当一份工作能够发挥优势的时候,会从中得到三项正向反馈:一是能够从工作中获取内在驱动力,你愿意从事这份工作,而不是一想起工作就头疼,或者想逃离。你会在工作之前产生一种主动工作的欲望。二是上手更快,能够获得更好的业绩表现。因为出于本能,所以你会更有动力去研究和琢磨这份工作,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三是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如果还有下次,你依然愿意继续,而不是"赶紧结束,下次再也不想干了"的状态。
在我的盖洛普优势测评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战略"。简单来说,战略指的是面对复杂局面,能够快速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找到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一种能力。在我以前的品牌营销咨询中,我的强项在于策略思考,这种策略思考的过程,与我的"战略"主题完全匹配。但进行创意思考的过程中,则需要的是创造性思考,与这对应的盖洛普优势主题是"理念"。但我的盖洛普优势测评中,没有出现这个主题。
而我现在的工作,同样是与我的"战略"优势主题高度匹配的。每当面对一个客户的问题时,我都要针对他的个人情况,进行全盘分析,并且思考只适合他自己的生涯解决方案。这同样也是我的强项。
同时,这也能够解决,为什么我以往的营销策略方案被客户采纳时,却没有成就感?因为我不具备"理念"主题。虽然工作中得到了正向反馈,但这种反馈不属于我的大脑本能的反应机制,无法get到我的兴奋点。但生涯咨询就不一样。客户的反馈是对我的"战略"优势的一种奖赏,它有效get到了我的兴奋开关。一旦开关打开,就会有一种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驱使着我不断前进,不知疲倦。
所以,抛开别的因素不谈(诸如薪水、文化、管理、制度等等),单纯从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的角度来说,假如这份工作让你感受到了压力、排斥、迫切想逃离的状态,那么,最佳的解决方案,不是健身,不是旅行,不是娱乐或者大吃大喝,而是要重新审视你的优势,并寻找一份与之充分匹配的工作。
只有这种解决方案,才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治本方案。而其他的方案,只是治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