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救人的故事 曾维龙英勇救人的后续故事,当由生者接力书写
□张瑜
潇湘多义士,慷慨豪情传。
今年6月,湖南桑植县小伙彭清林在杭州跳桥救人,引发全网持续关注;时隔4个多月,在广东珠海务工的湖南邵阳人曾维龙,也从桥上跃入河中救人。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次,这位平民英雄没能活着回来。
▲曾维龙生前照片。
据媒体报道,因救人而牺牲的曾维龙年仅54岁,生前系洞口县黄桥镇龙潭村人。16年前,他的第一个孩子在老家被河水带走,此后多年,水性极佳的曾维龙不再去河里游泳。这一次,他跳入河中救人,但再也没有上岸。
子与父,双双溺于河水之中。一个家庭,被迫承受两次同样的苦痛。曾维龙的故事,让人扼腕叹息。
然而,他的英勇行为,也更加让人肃然起敬。经历丧子之痛,深知流水无情,16年不再下河的“游泳好手”曾维龙,在他人危急时刻需要援手之时,却毫不犹豫地冲了出去。
从网上流传出来的视频中,我们不难看到,曾维龙在河中奋力挥动双臂,快速游向落水者。即便是隔着屏幕,也能让人感受到他救人的急迫。悲壮且动人!
曾维龙被网友赞为“湖南好汉”。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英雄,他的事迹上了热搜,会被大家铭记。
▲曾维龙跃入河中救人的场景。
曾维龙,是英勇的湖南人民的一分子。不往远了说,仅看2023年,不少名字所散发的正能量,我们依然还能感受到。
除了跳下15米高大桥救人的彭清林,我们还认识了在浙江青田县的湖南麻阳县农民工师徒李羿、张勇明,记住了在广东经商的湖南安仁县村民罗范春。在炎炎6月,他们和彭清林一样,舍身忘我,跃入水中,与死神抢夺生命。
黄剑、宋欢、周秀坤,湘西自治州群众。在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中,他们三人是湖南唯一上榜的团体。此前的6月30日,保靖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时,三人不顾危险、奋勇协力,将被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区域。
省内省外,他们不约而同的义举,引来网民称赞——“湖南人杠杠的,危急关头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甚至,湖南人还将义举带到了地球之巅。
“放弃登顶,先救人!”今年5月,在珠穆朗玛峰海拔8300米左右,距离峰顶不到400米的位置,湖南省登山队领队范江涛、队员谢如祥,救下了奄奄一息的遇险者刘女士。
▲湖南省体育总会对范江涛和谢如祥两名队员的救人义举给予高度赞扬。
要知道,珠峰冲刺路线救援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评价“救人远比登顶珠峰伟大”。谢如祥则坦言:“这是一个人性的选择,在我心中,生命高于一切。”而早在1991年,冲顶慕士塔格峰时,谢如祥还与他人合力,将一名被困的韩国登山者救回了大本营。
有媒体曾在2017年披露过一组数据:据统计,自1993年以来,湖南共表彰奖励见义勇为英雄或先进个人7000多人,其中受省级表彰的386人,还有58人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司机”。
相信,这组数据如果更新,会进一步成为湖南人道德高度的生动注脚。湖南人充满血性的性格,总在紧急关头转化为救人的英勇慨行。
▲颜家龙书法作品。
三湘大地,英模辈出,其来有自。
见义勇为,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血脉基因,更是对湖南人的道德精神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逐步完善的兜底政策与保障机制,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也让社会正气进一步得到了弘扬。
以湖南为例,1993年湖南成立的见义勇为基金会,是全国最早的见义勇为基金会之一。2009年,《湖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发布,其中的奖励“无上限”曾引发舆论关注。2011年,湖南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见义勇为人员优抚和家庭困难人员救助有关工作的通知》,为全省见义勇为牺牲和致残人员建立了优抚机制。2014年,《关于深化平安湖南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抚恤力度”。
上有所行,下必效之。
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湖南各地也在不断细化相关办法。比如,长沙市在2018年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对见义勇为人员在医疗、就业、子女就学、生活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权益保障作了比较具体规定。
来自社会的广泛善意,无疑在进一步为见义勇为者“撑腰”。近年来,每每有英雄人物出现,蜂拥而来的既有网络上如潮的赞美、致敬,还有不少个人及企业“实打实”的捐赠鼓励。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时代的裂变式传播,让英雄壮举在网上产生了更大的正能量。
从官方到民间的肯定与支持,既让见义勇为的践行者感受到了温暖,也让见义勇为的种子得以广泛播撒,更重要的是,厚培了见义勇为精神传承的土壤。
▲彭清林在四川大学给青年学生上大思政课。
就在前几天,此前跳水救人的彭清林,再次获得媒体关注——他在四川大学给青年学生上了一堂大思政课。彭清林表示:“未来计划创建一个公益团队,帮助社会上更多的人。”据悉,彭清林与家乡桑植县的24名困难学子家庭结对,并提供助学金7.8万元。
救人英雄彭清林继续在公益事业里发光发热,书写精彩的人生,值得我们送上尊敬与祝福。
同样跳水救人的曾维龙,遗憾地未能活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故事就此戛然而止。落实相关的保障制度,让他的家人得到善待,让他的事迹和精神传扬下去,让曾维龙以另一种形式“活下去”,这既是对他最好的致敬和抚慰,也是点亮更多英雄之光、传递更多向善力量的应有之举。
曾维龙的后续故事,当由我们生者来继续接力书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