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听完后的感想 听过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什么感受

本站作者 2023-11-12 23:27:00

二泉映月听完后的感想

1892年,江苏无锡雷尊殿(道观)隔壁,寡妇吴阿芬正在默默垂泪,就听道观里传来悠扬的二胡声,其意境凄婉,正如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谁也没想到,一段孽情由此发生!

吴阿芬听得入迷,不知不觉顺着声音找来。当他看到了相貌英俊的道士华清和(正一派)后,当即被他的风姿所吸引。

寡妇听完二胡喜欢上了道士,道士对貌美的寡妇也有好感。一来二去,两人就偷偷走到了一起。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男女都是单身,两情相悦、自由结合,谁也管不着!可在封建礼法森严的清朝,寡妇“偷人”可是要被浸猪笼(宗族私刑)的。

吴阿芬是大户出身,因为娘家有些势力,所以也没人敢治她的罪。可族人的唾骂和鄙视,让她整日以泪洗面。

1893年8月17日,吴阿芬产下一子,取名华彦钧(阿炳)。有了儿子,吴阿芬在有了寄托的同时,污言秽语也几乎把她淹没。

3岁时,阿炳在外面被大孩子欺负,便跑到母亲身边哭诉:“他们说我是野孩子……我说不是,他们就打我!”

儿子的无心之言,使得吴阿芬羞愧万分,沉重的精神压力终于让她走上了绝路。一天深夜,吴阿芬哄睡了阿炳,便投井自尽了。

年幼丧母,一个同族的好心婶母将阿炳接回家里抚养。婶母对他很好,甚至出钱让他上了3年私塾。

1901年,华清和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长,便将8岁的儿子接到道观中团聚。因怕儿子一时接受不了自己的身世,二人一直以师徒相称。

华清和除了精通道法之外,还擅长演奏弹拉各种传统乐器,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他样样精通。

为了能让儿子长大后继承自己道观观主的位子,华清和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了阿炳。

学吹笛子时,华清和不仅在笛尾上挂铁圈(增加腕力),还让阿炳迎着大风吹;学拉二胡时,琴弦上经常能看到血痕,阿炳的手指上也结满了老茧。

阿炳没辜负师傅的厚望,在他17岁时,阿炳代替父亲参加法事。因相貌出众,吹奏技艺深厚,被百姓誉为"小天师"。

华清和十分欣慰,他想再过几年,等儿子成熟一些,就将观主之位传给阿炳,自己这一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可惜,世事难料。华清和身患重病,临终前告诉了阿炳真相。父子相认竟然是在死亡离别之际,师傅竟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想起幼时母亲的遭遇和自己寄人篱下的委屈,阿炳的心乱了。他怨恨父亲对母亲的无情,也不能原谅幼时遭到抛弃的事实。

在父亲死后,阿炳虽然接管了道观,可他没心思去经营,而是染上了各种陋习,抽(大)烟,逛青楼……后来,因花柳病导致双目失明。

观里的道士们一合计,觉得阿炳留下影响道观声誉,便狠心把瞎子阿炳赶出了道观。流落街头的阿炳,为了养活自己,只能靠弹唱为生。

从此以后,在无锡的大街小巷、酒馆戏楼,经常会看到一位双目失明,戴着墨镜,一脸沧桑的瞎子用音乐诉说自己的愁苦。

虽然已沦落到街头卖艺的地步,但阿炳骨气犹在,他有三不穷:志不穷(不畏权势)、嘴不穷(不吃白食)、名不穷(正直敢言)。

一个瞎子,虽然能凭技艺吃饭,可生活上却无法照顾自己。好心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寡妇董彩娣,二人互相需要,组成了个小家一起过活。

在往后的日子里,一个以“瞎子阿炳”而闻名于世的民间艺人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乐曲:为抗日而作的《听松》豪气干云;《寒春风曲》表达了对苦难的抗争和美好的憧憬;《二泉映月》讲述自己苦难的身世……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为了发掘和保存民间音乐,专程派人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6首乐曲。

录音后23天,阿炳支撑着病体走上舞台演奏了《二泉映月》。阿炳说:“我给无锡乡亲们拉琴,拉死也甘心!”

演出结束,台下掌声雷动,阿炳脱帽致意,完成了一生中最后一场演出。

1950年12月4日,阿炳去世,葬在无锡西郊“一和山房”道士墓。阿炳音乐成就有多高呢?

上世纪80年代,《二泉映月》被评为最受西方人欢迎的东方流行乐曲10大金曲榜首。

英国音乐家称赞他为:“中国的贝多芬!”

日本音乐家小泽征尔在聆听《二泉映月》原曲时,情不自禁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说:“这种音乐应当跪着去听,坐或站,都是极不恭敬的。”

作为一个草根艺术家,阿炳音乐的传播方式,就是街头巷尾的谈唱。如果活在当下,阿炳的成就显然不止于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