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一生活的感受 高中生活的经历与体会1000字

本站作者 2023-11-14 08:27:00

对高一生活的感受

又一期寒假开始了......让我感慨的是,从小读书至今,我一直都能享受寒假或暑假这样的美好时光。十年前的1月,正是我的高一寒假时间,十年后的1月,又是我的高一寒假时间。时光没有倒流,岁月已然穿梭,彼时是学生,此时却是师者。时间真能够改变一个人,高中三尺讲台,从台下到台上,身份的转换,前后整整十年。而思想的转换,估计还需要更久......

从假期开始谈起

在我看来,长假从来都不是主要用来玩耍的,而是意味着超越、用于充电以及静静地思考。十年之际,身份虽然改变,但心灵依旧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现在,我就来回首我的高中学习生活吧......

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是我的高中三年时间段,时年我13周岁至16周岁,比同阶段同学年龄小2-3岁。这在很多人眼中是个了不起的事情,其实在我看来并不如此,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艰难和烦恼。有句糙理不糙的话,叫做“凡是催熟的猪都是不好吃的”,文雅一点又叫做“拔苗助长不可取”、“欲速则不达”等等。自卑、不自信等性格弱点,便是在过早读书上学被同学处处欺负、学习成绩落后带来的心理阴影造成的。

因此,现在的我,从来都是主张“教育和学习都是一种慢的艺术或过程”,快不仅容易出错,而且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这样的后遗症甚至多少年都无法消除。

自初中开始,物理和生物两门科目就是我的弱项,加上不太稳定的英语,让我在中考时候发挥不佳,比自己预期的分数要低很多。好在初中学校有定向保送名额,感谢初中班主任的推荐,使我不用进入近年来被妖魔化的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而是步入市区的省示范中学二中学习。二中是一个开放式的老牌学校了,半个世纪多的积淀,使学校充满着老校都有的文化氛围。二中每年的高考情况总是和她的名字一样,名列第二,她2000年代初最辉煌时候,也有一两次考过全省状元。

高二开始文理分班

高中文理分班是在高二开始的,这就意味着九科的学习要持续一学年的时间。初中的物理和生物这两个短板,成为了高一一学年最让我头疼的学科,每次考试不及格,最差的一次物理考了四十几分,成为全班倒数的分数,生物也总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化学倒是还不错,每次都能够考到八十分左右。其实很早时候,我一直是选文科的意愿,不过对于理科的学习从没有放弃过。正是我对于理科的从不放弃,高一一个学年,虽然九科学习压力繁重,但我一直都有进步。在五十几个同学的14班,从高一第一次月考,我的总分在班里倒数第五名,到高一上期末考试提高至班里中间位置,再到高一下学期分班期末考试,到班里前15名,文科领先,理科也没有太拖后腿。自那时我便真正相信了,努力付出的回报从来不会没有,只是来的早晚而已。

不得不提的是,高一的班主任便是教政治的,四十多岁的“老”教师。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后来读文科、学习政治学完全不是受他的影响。因为,我很怕这个班主任,他看起来挺凶的,高一一年中,他好像从来没有和我谈过我的学习问题,我跟他说话的次数屈指可数。在那个时候,班主任或者老师都是喜欢学习好的,像我这样学习落后者,而且又不是班干部、又不违反纪律,自然不受待见。

高一的学习中,班主任的政治课好像是最不重要的,有时候上,有时候有事便自习不上。班主任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大量的板书,把课本里的知识点全部写在黑板上,他的板书字超小,每次政治课上完后,密密麻麻一黑板,能把值日生累死。对于当年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我毫无印象。夸张的是,直到高三,我对于经济生活中的曲线、图表和计算都是一概不知,考试全靠蒙。真正让我弄懂这些并熟练掌握的,还是在今年自己去上课教学时,一下子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实践出真知,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真实感受了。

我依稀地记得,高一的宿舍舍友有6个人,在这个7人间的607室里,我是成绩最差的,高一一学年中的每次大考,他们六个人基本上都是班里的前10名,最次的都是前20名,而我则与他们差距甚远。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于我而言,一方面能够向他们学习,另一方面只能是让自己更加自卑。不过幸运的是,因为我比他们都小,他们都比较照顾我、帮助我。高二分科的时候,他们全都选了理科,而且后期的学习依然很不错。

分科以后,抛去了原先薄弱的、长期不及格的物理和生物,我无疑是迎来了学习上的春天。在新的班级里,班主任是一位比较年轻的英语老师,三十多岁的男教师。到了新班级的第一个月是一个适应期,有其他三位同学是原先高一同班同学,其余的同学有十几个都是原先班主任所带班的老同学。(我们当时的分班,不是全部打乱分班,学文科就继续跟着带文科的班主任,而我的高一班主任不继续当班主任,因此被分到其他班。)这样一来的话,新班主任和他的老学生关系自然亲近很多,而与我们这些“外来户”沟通较少。

经过了一两个月的适应和学习付出,高二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我考到了班里的第二名,年级第九名,这也是我高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所以我至今还清楚记得。从那以后,我便被委任为副班长、纪检部长、值日班长等班干部职务。加上班长平时不怎么做事,我就承担了大量的事情,成为班主任的一个小助手。班干部不好当,尤其是高中管纪律的干部,管多了得罪同学,不怎么管又没法向老师交代。不过因为我们当时校园活动不多、班级事务也总体很少,因此班干部的工作基本上对我的学习没有什么影响,这样的干部职务便一直持续到高三毕业。

分科之后的文综学习,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状态,尤其是历史和地理两科。政治因为有哲学的存在,每次考试都容易失误,在三科中基本上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所以我一直觉得文综三科里,政治是最不好学的,因为前有经济学、后有哲学,中间有政治学和文化学,这是最综合的学科,真正地学好政治真是不容易。这样的观点,到了大学之后学习专业政治学,又一次真正得到了验证。

重点问题出现在语数外上,语文作为我一直以来的相对优势,总体表现良好。而数学和英语便是最不稳定的了,数学高二好的时候考过满分,不好的时候不堪入目,而英语的表现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差的状态。虽然班主任是英语老师,但尴尬的是我没能把英语学好。

这样的困境在我高三高考前都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在高三多次模拟考试中,我的文综成绩明显好于语数外,我的总分排名主要靠文综拉动。我自己深知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高考中文综的成绩是总体不高且拉不开差距的,根本上还是靠语数外拉动。因此,高考前我就已经预知肯定会出问题,尽管最后时刻我用尽了洪荒之力,但也无法挽回我数学英语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局面。

高考前一两个月,由于紧张和这样那样的压力,我的胃开始出现问题,肠胃跟人的情绪直接相关,整天的胃疼让我不得不靠药物来缓解,然并卵,无效。胃疼的综合症一直持续到高考录取志愿结果公布。这样的一种经历,使我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紧张、压力一大的时候,我的胃就来烦扰我,直到现在。

高考的失利,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在学习上,语数外是根本,关系到厚积薄发,尤其是学文科,语数外不行,文综再好都是徒劳的。在生活上,紧张、压力等情绪,虽然是一种激励,但这种容易失去“度”的东西,往往更多的是给人带来痛苦,其后遗症是长期的。因此,我不主张“压力就是动力”这种观点,当然仅是个人看法。

虽然我高考失利,但我并没有选择复读,当时确实经历了很艰难的抉择。我最大的优势便是年龄小,当然适合复读。但我最终的选择还是遵从自己内心的要强性格,不愿意回头再来一遍,而且我的压力和紧张带来的胃疼,恐怕也不太允许自己做这样的冒险,不自信的弱点也在干扰着我,最终,我来到了西北陕西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过早地离开家乡外出读书,也算一种闯荡,经历磨练的时光,是最值得纪念的,西安四年奋斗时光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

经历了这么多,我形成了几个重要的观念,一是高考一定是必要的,如果没有高考,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根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更好的人生发展,如果没有高考,我恐怕很难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学问、更多的后来在大学里习得的做人道理,如果没有高考,我很难想象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子。

当然,另一方面,我不是一个分数决定论,而是脚踏实地论或者实践认识论者。分数成绩仅仅是代表着这一阶段学习效果检测情况,一次两次分数考不好,并不代表着后来会如何如何,分数只是一个符号,它能够激励一个人,亦能够麻痹一个人。虽然高考分数的不佳,但是它激励了我在大学里脚踏实地、继续努力拼搏。本科四年是我最充实的四年,也是我进步最快的时期,最终我也以笔试和面试综合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政治学专业全国排名第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无疑,高考的失利一直激励着我。

我坚信,平时考试甚至高考的一步领先,不代表步步领先,更不代表着永远领先。很多同学进入名牌大学后整日游戏通宵、丧失学习动力已经是普遍现象。而平时考试甚至高考的一步失利,不代表其步步失利,更不代表永远失利。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厚积薄发。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慢慢求索之路。我的高中三年,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过程。虽然相比当下的高中生活显得枯燥无味、缺乏更多校园活动的调剂,但前后十年,时代已然不同。对于自己而言,经历之后,只求回首往事之时,无怨无悔,一切皆有意义。

为此,我想到以前自己胡乱整合的两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初心不改凌云志,脚踏实地道且长。

付出才会热爱,用心才算付出。不忘初心,知行合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