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观后简要感慨(《八佰》观后感)
这部电影激发了我的国家情怀。他的整体故事十分紧凑,侧面烘托战争的严峻,让人身临其境,关于结尾的意味深长,能够带给我的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蝼蚁亚辉珍惜生命,更何况战争下的人们,偏偏有人赴死,但他们虽死犹荣,160分钟我回到82年前让人提起心里就很痛的年代。
故事源自于1937年8月13日的那场“淞沪合战”末期的一段故事。上海城外的麦田里有一队军人匍匐前进,地道的湖北口音,已经残缺的国民革命军当中一半都是从湖北保安团过来的,所以说这个细节给我留下了好印象。这群人预备留在上海四行仓库,而此时的上海已经是半壁倒戈,这座仓库声称自己有八百人,只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八佰”壮士坚守仓库四天四夜,共击毙200余日本士兵,有效阻止日本对中国进一步的摧残。在预告片出来时,没能看到主演的正脸,不仅增加《八佰》的独具一格的神秘感,更是说在国难面前任何一个战士都不会放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国家强百姓才强”。这也是扣动我心弦的地方。
电影当中杨惠敏渡过苏州向“八佰”壮士致敬,让国旗在四行仓库顶上随风飘扬。电影当中有很多话“等我死了,你就替我”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说出口的,可见那时候孩子们懂事的让人心疼,更有持枪打死日人军人的场景,电影中有人说自己只是种地的,不会开枪杀人,为什么每天都在打打杀杀。这样的情节设置更是精中之精,清楚映射出不同阶层不同人的心里想法,真实还原那时候的痛苦不堪的日子。
正是因为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国旗,才有我们今天的安稳,他们负重前行,我们才能风雨兼程。回想我看过无数的军旅片,历史片,都不能够在台词和场景里来满足我的追求,不仅对历史的惋惜,更是对那战士们崇高的敬意,最多的是中国民族男儿郎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向电影致敬,向历史致敬,向导演致敬,向演员致敬,向百万战士致敬。
可以说这是国产战争片的一部巅峰之作,在人物塑造,拍摄背景当中都有无穷无尽的枪林弹雨的回响。租界两侧一面天堂,一面地狱的设置,更是给痛苦的战士心中一线希望,更有日军使用轻型坦克和步枪,更是一处巧妙之处。
可以说《八佰》祭奠了壮士的生死,更是推崇这部电影本身的生死,这样活生生的电影估计是众多抗日电影始料未及的巅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