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民俗学这门课程 怎么学好民俗学

本站作者 2024-02-01 21:58:00

如何看待民俗学这门课程

一点拙见,希望能对你学习民俗学有所帮助。

关于学科内容的问题,我在另一篇答案里有所解释,就不详细说了。在这主要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学科本位的问题。

"民"和"俗"可以分开解释,"民"是民众,"俗"是习俗,习俗会产生、传承、变异、消失,而实践的主体是民众。

我之前写过,民俗学把民间能包含的内容全都罗列进来后,有点尾大不掉的感觉。像民间音乐、舞蹈、美术、科学技术、雕刻这些这东西,说句实话,没有专业知识,你如何做相关研究,甚至民间的玩意儿如此多,大家各做各的,又如何产生内部的交流和共鸣。

不是不能做,而是视角问题。前些年国内的大部分研究会有这样的问题:自己搞自己的一套,你研究年画,他研究对联,反正我搞的你不懂,你弄的我也不明白,但书画不分家,大家都是民俗。

想把民俗学学好,把握好民俗学的学科本位至关重要。

学科本位是什么?就是这门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而存在的根本。

你研究村落,社会学也能研究,民族学也能研究。

你研究民间信仰,宗教学能研究,政治学也能研究。

你研究民间文学,中国语言文学能研究,文艺学也能研究。

你研究生民间工艺,设计学能研究,艺术学也能研究。

总之,如果民俗学的内容大家能研究,而只是单纯的把相距差远的东西都揽在一块,学科内部交流还不是特别畅通的话,那它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钟敬文先生曾说过,民俗学是一门传承之学,民俗学的学科本位便是传承。

什么是传承?我不想说太多,尤其是关注民俗学的各位同学,似乎听的耳朵已经长茧了,可又有几人能真正把握好这二字呢。

现代社会使用"传承"二字,大多是因为传承不下去了,所以用了这俩字,如果运行正常,该用的词叫"发展"。这就像做买卖,你东西卖的好,卖到脱销,还愁来进货的人少,说什么大甩卖嘛?

广播、新闻、媒体讲传承的时候,我希望大伙少看,因为那是给消费者看的。

做学问讲求有理有据。做个直播就能传承了?搞个汇演就能传承了?进个小学就能传承了?都是假设!

拿一门技艺来说,多少个三更五更晨起的早功,夏日三伏、数九寒冬也不敢怠慢,打小一步一步苦煞苦掖的走来,真的是十年磨一剑。这还不算上各种意外。况且古代技艺封锁,家族传承,技艺就是饭碗,不吃不行。

家族消解,村落空巢,中国社会个体化后,现代社会找个传承人谈何容易?

话已至此,自己行当里的人都放弃了,自家儿女都不学,一个外人又能做什么呢?

沿此思路,继续思考,或许才是我们要做的事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