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理解 “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上一句,让你有多深的感触
文 / 明妹
人活一生,能结识的人数不胜数。
调查显示,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
但最终,留下来的有多少呢?
能成为知音的,又有多少?
正所谓“知音难寻”,《增广贤文》里有几句话: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这几句话,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我们:珍惜朋友。
01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一直以来,在我们耳边萦绕的都是那一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可在《增广贤文》里,就变成了“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即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在了解自己的同时,还要了解他人,要懂得设身处地体谅他人。
这是在相遇的8263563人中,在那打招呼的39778人中,在那熟悉的3619人中,与那275人亲近的前提。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是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好友。
管仲贫穷,鲍叔牙富有,但他们之间总能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鲍叔牙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
齐襄公乱政时,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
齐桓公囚禁了管仲。
鲍叔牙了解自己的能力,更了解管仲的贤能,便向齐桓公举荐管仲,让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
后来,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
鲍叔牙与管仲的这一段友情,也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鲍叔牙对管仲人品与才华的了解,不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吗?
甘居管仲之下,不就是在才华上的敢于让步,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将心比心”吗?
若没有这“知己知彼,将心比心”,恐怕两人的友情就此终结,历史也将被改写...
02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喝酒,要与知心朋友一起喝;吟诗,要对懂得你的诗的人吟。
不是知己,一起喝酒怎能畅快?向不懂你诗的人吟诗,他(她)又怎么懂得欣赏你的诗?
有一句话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即在表达,志向不同的人无法共事。
不禁让我想起一部反乌托邦电影:《龙虾》。
男主角大卫住进了城中酒店,必须在42天内找到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伴侣,否则,他将会变成自选动物,流放大森林。
为了避免沦为动物流放森林,大卫强装冷漠,与另一位冷漠无情的女人在一起(有共同点才能在一起,冷漠即为两人共同点)。
而大卫装出来的冷漠,到底不是冷到骨子里的冷漠。
毫无共同话题的两个人在同一间房里,连谈上半句有趣的话都比登天还难。
两个灵魂全然不同的人,到底有着无穷无尽的隔阂,无论怎么交流,都碰撞不出思想的火花。
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大卫与那位冷漠的女子不就是话不投机的典例么?
所以,交往还得跟志同道合的人交,只有心灵契合的人,才能让我们毫无防备地吐露心声。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大概就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吧?
03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结识了满满天下的人,又有几个人能成为知己?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有一句也表达了“知音难寻”的惆怅: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曲。
伯牙弹的高山或流水,子期都了然于心。
子期死后,世上再也没有人懂得伯牙的曲。
伯牙便把琴摔碎,一生不再弹琴。
琴声清脆,奏起了知音难逢能相逢的喜悦,令人向往而陶醉;
瑶琴破碎,宣告了知音相逢却离去的凄凉,令人绝望而心碎。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那一截不完整的琴,一再提醒我们:知音难寻。
这,不也是无数人的感慨吗?
04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从“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知道如何交来朋友,到“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理解如何与朋友相处,再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白知己难寻,我们更应该清楚:如何处理朋友间的关系?
这两句“相逢好似曾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如果与人相处总能像第一次相见那样谦恭,那么,不论多久,也不会产生怨恨的情绪。
如此一来,友情不就历久弥香,地久天长了么?
朋友本就来之不易,在对朋友坦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像初次见面那样,多一些包容与关怀,不要因为自己的不珍惜,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