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闪光点演讲稿(身边人,闪光点 )
番外:
在正式开始这周的话题之前,我想先写一点题外话。
①再长的坚持,只要缺乏现实的动力,终究会停下来。停笔之后并未遇见想象的美好,上一周的感悟这一周更加清晰。
②再宏大的计划,也需要一个卑微的开始。从计划每天写一点点,到周一定主题、周二思考、周三开始写,一路计划、一路拖延,直到现在周六,还在一边犹豫要不要放弃,一边开始写。
③再好的环境,如果不能与自己的心境相呼应,也无法产出珍贵的果实;正如笔墨再好,缺少了主人的灵魂,也无法写出优美的文字。
④再好的天赋,如果缺乏了持续的打磨,就好比拥有一个蓄满水的大水池,缺了源头活水,终究有流尽的一天。
本周题记:
这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我打算周更的时候,整个人便平和了很多,不再那么着急忙慌的想着、写着、发着。尽管一次次拖延,但终究还是坐在这里,看到身边人、身边事,总是想说点什么,那就从他们的闪光点开始吧!
我们往往喜欢把一个人标签化,或者非黑即白的二元化,这样或许会减轻我们的认知负担,却容易让自己的情绪主宰我们的认知。我想,无论自己喜不喜欢,客观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有自己的缺失点,是一个完整而又矛盾的立体,而不是只有单薄的一面。
从我与人相处的经验来看,如果仅仅只是同事关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由衷的欣赏别人的闪光点,更容易相处一些。
毕竟,人是彼此的镜子,彼此的态度会影响彼此。这也正是本周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
1
认识S君,已经有三年了。那时候我们都在同一个学校但不同的班次学习,那时也仅仅只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那时我们也没有说过什么话,主要从别人的口中有一些支离破碎的说法,大部分还是负面的。
没想到世间事就是这么其妙,兜兜转转居然成了同事。再一次印证了以前的想法,多栽花、少栽刺,山不转水转,说不一定哪天就在一起工作了。
真正开始接触还是一年前,从开始共事开始。与初步印象完全不同,再一次感叹岗位真的锻炼人,经历真的成就人。
整个人稳重了许多,看起来更加严肃,有了这个年龄、这个岗位应有的气场。
虽然感觉不是很好相处,但回到工作本身,还是一个不错的头头。一度传言工作能力不怎样,但事实上工作非常务实,很多东西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虽然比较固执,但非常注重学习,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虽然有些敏感,但内心藏着不坏的本质,只是想干的更好一些。
2
认识J君,已经很多年了,以前就同在一个公司共事,没想到兜兜转转,彼此换了几家公司,最终又在同一个公司了。
为人非常大气,各种情绪全在脸上。不良情绪来得快、也去的快,从来不记仇。遇到与别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总会主动替别人着想。
经历非常丰富,从分公司到总公司,从一般员工到部门经理再到分公司经理,岗位非常熟,业务非常精。
大局意识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一般情况都比较好沟通。尤其是当了分公司经理之后,并没有盲目自信,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
与基层员工走的比较近,喜欢组织和参加集体性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了很多底层员工,树立了比较好的形象。
3
B君的最大亮点就是会来事,善于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虽然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真人,但故事倒是听说了不少。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一见面果真如此。
幸好他来了,要是把他手上的活交给我来干的话,估计我会疯掉的。
4
G君是一个非常谦和的人,最大的亮点或许就是心态平和。
喜欢看他戴着眼镜,嘴角边叼着烟,弹着吉他的样子,让枯燥的生活在他的琴声中发出光彩。
偶尔飚出一两句脏话,倒也平添了几分味道。
5
F君,是一个资深美女,也是其它公司派到我们公司的一个过客。即便如此,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过客,反而深度融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以前也有类似的交流,大多是三来人士,报到的时候来一下,中间偶尔来一下,结束的时候来一下。
但,F君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公司的各种活动不但积极参加,还深度参与,以自己独特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赢得了大家的口碑。
6
O君是总公司对我们的精准支援,其最大的闪光点是技术精湛、干事认真。
目前,他应该是我们公司技术最好的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公司的技术水平在以感觉得到的速度提升,让人明显感觉技术出身的人就是不一样。
技术好倒也罢了,没想到酒量还好。第一次聚餐,因其刚刚做完手术,没能领教;没想到第二次聚餐,其光芒四射,简直把我下了一大跳。
7
H君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个人。因为彼此的工作业务有些交叉,工作岗位存在天然的可比性,而我也差点到另外一个分公司担负同样的岗位。所以,我经常都在想一个问题,“他的这个岗位,换成我,干不干了?”
目前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我们各有优长,但在核心业务能力上,我与之存在短期内难以追赶的差距。
其中,最主要的一项能力便是写作能力。
他应该是我们总公司相当范围写作的一把好手;动不动就被抽到总公司去写各种材料,而我只能在这里抒发一些可有可无的感慨。
最近一段时间,我对工作写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写作绝不仅仅是一项独立的能力,而是从事我们这种工作的核心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要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材料,必须对上情、下情非常熟悉,必须对所属工作深度了解,必须对研究方法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清晰的思路,严谨的思考,创新的思维。最关键的是,年轻的时候还要有人带着写、逼着写,只有这样才能出师。
所以,在这方面我感到了非常明显的差距,而且也错过了成长的季节。尽管自己在这里经常写写画画,那仅仅只能保持对文字的一点点温度,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水平。
另外,H君还非常稳重,每次开口说话前,都要仔细想一想,缓一缓再开口,非常符合岗位身份。与之相反,我常常严肃不起来,倒显得轻浮了些。
8
M君与我,同车到达这个单位。刚刚研究生毕业的他,能够赶上这么好一个位置,实属不易。
与H君一样,同样是文字材料一把好手,只是各自的领域不同。因为部门分工不同,彼此在工作业务上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日常感受,他的确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真实而坦诚,谦虚不谦卑。
9
T君所管理的部门,是一个非常难干的部门。业务杂、地位低、招人难,都是一些平时工作想不起,一出问题就麻烦的咋事情。
就我所知,这个岗位很难干好,他自然也没有走出所在岗位的固有周期律,还是陷入到各式各样的事务性工作中无法脱身。
仅仅只是工作岗位倒也罢了,可偏偏T君又是一个极其内敛的人,做事谨慎到有些拖拉,加班到不好意思让人知道的程度。
每天看到他无比严肃的表情,真有些心疼;工作本该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却硬生生的挤满了整个生活。
好在他自己有着极强的忍耐力,这或许正是他最大的闪光点吧。
10
P君,应该是一个天分比较好的人,有着出身地自带的精明,也深得老板的器重。
P君自身业务能力也很好,加上踏实肯干不多话,我要是老板也会厚爱几分。
11
M君与我关系甚好。
第一次见面,是在总公司组织的业务培训班上。恰好我们几个人住一个宿舍,刚好我也年长几岁,当了一个临时小头头,一来二去便熟悉了。
短训班结束之后,便也没有怎么联系,没想到一年之后我们居然到了同一个新公司,成了真正的同事。
或许是因为环境比较陌生,又或许是性格比较相投,总之来了之后,不多久便熟悉起来。
以前,只知道他有点背景,能达到现在的程度应该靠背景。可真正了解之后,才发现绝非如此,正所谓有点多多。
干活踏实有思路,可以说是立身之本。经常聊起彼此的过往,发现他每一步都走的非常实在。
抛开工作,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交流。或许是因为同样的处境同样的无聊,同样的爱好共同的话题,工作之余总要小小的切磋一下,给枯燥的生活,一点小小的仪式感。
后记: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11名同事,或多或少,或长或短,或深或浅,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发现每一个人走到今天都不容易,每一个人继续走下去也不容易。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我们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我们;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会用同样的眼光看我们自己。
看大千世界如此,看身边同事亦如此。感谢我们能够彼此遇见,感谢我们能够好好相处,更感谢彼此身上的丝丝光亮,照着我们一路前行。
从此,山遥路远,不在黑暗,亦不在孤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