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启蒙课文言文
1. 《难忘的启蒙》文章
难忘的启蒙 ■沙健孙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纪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是他们, 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 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 边回响。
我的启蒙学堂叫竺西小学,它坐落在江南小镇———宜兴周铁桥 的北街外。我还依稀记得那狭窄的天井,晦暗的教室,和没有座位、只有一个石砌的小“舞台”的礼堂……记得在这个礼堂里我们有过的 永生难忘的 ... 。
那大概是1942年,沦陷时期的艰难岁月,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老师们曾组织全校的学生在这里举行过多次的抗日讲演比赛。
我也登 过台。讲演稿是级任老师冯先生写的,记得里面有“人为刀俎,我为 鱼肉”这样的话。
学校离北街外营桥边的日本兵炮楼很近,只二百来米。比赛时, 专门有人在校门口放哨,见到日本兵或翻译官经过,就跑进来报告, 讲演随即暂时停止,大家一起唱歌。
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来,当我知道 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忍地虐 ... 中国的爱国者的时候,我对于老师们的 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冯先生教国语,也教音乐。她爱穿青竹布的旗袍,有时套一件黑 色的马甲,挺精神。
小学的校歌就是她教的。校歌的词和调都很美。
开头的几句是:“竺山屏于东,湖水环流永无穷。莘莘学子乐融融。
术学不尚虚荣,为的是经世致用。……” 大概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得“经世致用”的本事吧,老师们对我 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严格到有点近乎严厉。
那时还没有废止 ... , 弄不好,老师会用戒尺打你的手心。 我虚岁六岁就上学了,年纪小,上课时总很规矩地坐在前排,老 师们都是蛮喜欢我的。
他们无疑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只是这些我已 经无从记忆了;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惩戒,这方面的情景我 倒是至今未曾忘却。 在班上,作文和写大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 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
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 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得 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
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 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涵义,就去问。
先生板着 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 道是长着狗鼻子吗?这话有点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因为我 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有一次上大 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 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 的。
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 点难堪,不过我在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尽和 临座的同学说悄悄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尽心。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 翻译官上的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
而从这种宽严之间, 我们这些小学生似乎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种道理。 抗战胜利那年,我小学毕业。
祖父母相继去世了,父亲还在大后 方,我于是随姑母去上海就读。上海的私立中学英文程度很高,初一 就读开明书局的《活用英语》第五册。
家乡的小学不上英语课,我自 然跟不上班了。本来,一个乡下孩子在当时的上海,就是容易被人看 不起的,更何况有的功课还不行!第二年父亲从大后方归来,我就转 学到了宜兴和桥的彭城中学,并在那里做了住校生。
父亲是个诗人, 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很少关心孩子。是彭城中学的薛顺乾先生给了 我从未享有过的父爱。
记得先生是江阴人,瘦高的个子,爱穿一件灰 色长褂,还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上夜自习时,他喜欢看我写作业;监 考时,他总长时间地站在身后看我答卷子;他还经常把我带回他自己 的宿舍,关心我的冷暖,请我吃他煮的青蚕豆之类。
他那慈祥、亲切、信任的目光,温暖了我孤独的心,激发了我上进的勇气和力量。这一 年,在全年级近一百名学生中,我竟然出乎意料地得了第一名。
从此 以后,我就重新建立起了对于自己的信心,并且把在上海时一度有过 的自卑感永远地扫除了。 从初三到高二,我回到家乡周铁桥,在竺西中学就读。
这里的老 师,多数原是著名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中学的教学骨干和行政领导。 他们因为开罪于 ... 当局而被解聘,上告法院又遭败诉,于是才决 定集体回乡重建竺西中学的。
他们的教学,不仅水平很高,而且极富 特色。比如,程西民先生在公民课上就不讲 ... 的党义,却告诉我 们,世界是物质的,剥削制度是终归要被消灭的。
冯凤璋先生把教学 课也讲得十分吸引人。他爱写板书,总是从左上角写起,把所讲的内 容全部用板书加以演示,使学生们一目了然。
一堂课下来,正好满满 堂堂,整整齐齐一黑板。毕馥真先生教英文,他采用原文版的《英文 典大全》作语法教科书,引导我们照书本的要求把英文的句子进行图 解,不允许我们对句子里任何一个词的含义、作用在理解上有一点误 差。
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富于正义感;同时学力深厚,责任心 极强。能够在。
2. 难忘的启蒙课文
书本上有啊!原文;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纪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
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
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
边回响。 我的启蒙学堂叫竺西小学,。我还依稀记得那狭窄的天井,
晦暗的教室,和没有座位、只有一个石砌的小“舞台”的礼堂……
记得在这个礼堂里我们有过的永生难忘的 ... 。
那大概是1942年,沦陷时期的艰难岁月,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老师们曾组织全校的学生在这里举行过多次的抗日讲演比赛。我也登
过台。讲演稿是级任老师冯先生写的. 。 学校离北街外营桥边的日本
兵炮楼很近,只二百来米。比赛时, 专门有人在校门口放哨
见到日本兵或翻译官经过,就跑进来报告, 讲演随即暂时停止
大家一起唱歌。
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来,当我知道
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忍地虐 ... 中国的爱国者的时候,我对于老师们的
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我虚岁六岁就上学了,年纪小,上课时总很规矩地坐在前排,老
师们都是蛮喜欢我的。他们无疑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只是这些我已
经无从记忆了;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惩戒,这方面的情景我
倒是至今未曾忘却。
在班上,作文和写大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
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
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得
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
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涵义,就去问。先生板着
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
道是长着狗鼻子吗?这话有点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因为我
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有一次上大
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
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
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
点难堪,不过我在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尽和
临座的同学说悄悄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尽心。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
翻译官上的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而从这种宽严之间,
我们这些小学生似乎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种道理。
解放后的第二年,我离开学校,到北京参加了革命工作。从那以
后,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只是少年时代小
学、中学生活的场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
中浮现,引发我的思念和遐想。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我也走上我的启蒙老师们走过的路,成了
一名教师。我是自愿地愉快地作出这种选择的。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即使在担负学校行政工作的那几年,我也仍然完成着一名普通教师应
当完成的全部教学工作量;即使在调离学校、外出做“官”的那几年,
我也仍然作为一名 ... 教师坚守着自己的教学岗位。
当我站在讲坛上向年轻人宣讲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时候,我会想
起我的启蒙老师们。我由此想到,人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所付出的
辛劳不会是徒然的。既然我们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
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3. 课文《难忘的启蒙》主要内容
本课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
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 ... 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课文开头写“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由此,自然引出了对启蒙老师的回忆,重点讲了三件事;最后,讲启蒙老师的教育在“我”身上产生的影响。
课文的重点是对三件事的回忆,其中“抗日讲演比赛”和“ ... 日语课”,对学生来说,可能是难点。 在家乡被日军占领、“学校离日本兵的炮楼”“只二百来米”的情况下,“多次”举行抗日讲演比赛,这实在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行为。
要知道,这件事一旦被日本侵略者发现,那些老师就可能人头落地。老师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但为了在孩子们心灵里播下爱国的种子,他们显然已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啊!正因如此,当“我”知道老师们的举动可能产生的后果时,“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4. 谁有难忘的启蒙这篇课文的原文
难忘的启蒙■沙健孙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纪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启蒙学堂叫竺西小学,它坐落在江南小镇———宜兴周铁桥的北街外.我还依稀记得那狭窄的天井,晦暗的教室,和没有座位、只有一个石砌的小“舞台”的礼堂……记得在这个礼堂里我们有过的永生难忘的 ... .那大概是1942年,沦陷时期的艰难岁月,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们曾组织全校的学生在这里举行过多次的抗日讲演比赛.我也登过台.讲演稿是级任老师冯先生写的,记得里面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样的话.学校离北街外营桥边的日本兵炮楼很近,只二百来米.比赛时,专门有人在校门口放哨,见到日本兵或翻译官经过,就跑进来报告,讲演随即暂时停止,大家一起唱歌.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来,当我知道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忍地虐 ... 中国的爱国者的时候,我对于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冯先生教国语,也教音乐.她爱穿青竹布的旗袍,有时套一件黑色的马甲,挺精神.小学的校歌就是她教的.校歌的词和调都很美.开头的几句是:“竺山屏于东,湖水环流永无穷.莘莘学子乐融融.术学不尚虚荣,为的是经世致用.……”大概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得“经世致用”的本事吧,老师们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严格到有点近乎严厉.那时还没有废止 ... ,弄不好,老师会用戒尺打你的手心.我虚岁六岁就上学了,年纪小,上课时总很规矩地坐在前排,老师们都是蛮喜欢我的.他们无疑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只是这些我已经无从记忆了;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惩戒,这方面的情景我倒是至今未曾忘却.在班上,作文和写大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得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涵义,就去问.先生板着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是长着狗鼻子吗?这话有点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因为我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有一次上大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点难堪,不过我在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尽和临座的同学说悄悄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尽心.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翻译官上的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而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似乎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种道理.抗战胜利那年,我小学毕业.祖父母相继去世了,父亲还在大后方,我于是随姑母去上海就读.上海的私立中学英文程度很高,初一就读开明书局的《活用英语》第五册.家乡的小学不上英语课,我自然跟不上班了.本来,一个乡下孩子在当时的上海,就是容易被人看不起的,更何况有的功课还不行!第二年父亲从大后方归来,我就转学到了宜兴和桥的彭城中学,并在那里做了住校生.父亲是个诗人,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很少关心孩子.是彭城中学的薛顺乾先生给了我从未享有过的父爱.记得先生是江阴人,瘦高的个子,爱穿一件灰色长褂,还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上夜自习时,他喜欢看我写作业;监考时,他总长时间地站在身后看我答卷子;他还经常把我带回他自己的宿舍,关心我的冷暖,请我吃他煮的青蚕豆之类.他那慈祥、亲切、信任的目光,温暖了我孤独的心,激发了我上进的勇气和力量.这一年,在全年级近一百名学生中,我竟然出乎意料地得了第一名.从此以后,我就重新建立起了对于自己的信心,并且把在上海时一度有过的自卑感永远地扫除了.从初三到高二,我回到家乡周铁桥,在竺西中学就读.这里的老师,多数原是著名的江苏省立苏州高级中学的教学骨干和行政领导.他们因为开罪于 ... 当局而被解聘,上告法院又遭败诉,于是才决定集体回乡重建竺西中学的.他们的教学,不仅水平很高,而且极富特色.比如,程西民先生在公民课上就不讲 ... 的党义,却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剥削制度是终归要被消灭的.冯凤璋先生把教学课也讲得十分吸引人.他爱写板书,总是从左上角写起,把所讲的内容全部用板书加以演示,使学生们一目了然.一堂课下来,正好满满堂堂,整整齐齐一黑板.毕馥真先生教英文,他采用原文版的《英文典大全》作语法教科书,引导我们照书本的要求把英文的句子进行图解,不允许我们对句子里任何一个词的含义、作用在理解上有一点误差.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富于正义感;同时学力深厚,责任心极强.能够在他们的门下受业,实在是我们这些乡下年轻人的莫大幸运.他们既是为我们授业、解惑的师长,也成了我们为人处世的楷模.解放后的第二年,。
5. 难忘的启蒙课文中的句子解释
《难忘的启蒙》的主要内容 本课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
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 ... 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课文开头写“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由此,自然引出了对启蒙老师的回忆,重点讲了三件事;最后,讲启蒙老师的教育在“我”身上产生的影响。
课文的重点是对三件事的回忆,其中“抗日讲演比赛”和“ ... 日语课”,对学生来说,可能是难点。 在家乡被日军占领、“学校离日本兵的炮楼”“只二百来米”的情况下,“多次”举行抗日讲演比赛,这实在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行为。
要知道,这件事一旦被日本侵略者发现,那些老师就可能人头落地。老师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但为了在孩子们心灵里播下爱国的种子,他们显然已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啊!正因如此,当“我”知道老师们的举动可能产生的后果时,“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6. 难忘的启蒙课文中的句子解释
沙健孙1934年生,江苏宜兴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中国 ... 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 ... 会副主任 ... 。
本课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 ... 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课文开头写“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由此,自然引出了对启蒙老师的回忆,重点讲了三件事;最后,讲启蒙老师的教育在“我”身上产生的影响。 课文的重点是对三件事的回忆,其中“抗日讲演比赛”和“ ... 日语课”,对学生来说,可能是难点。
在家乡被日军占领、“学校离日本兵的炮楼”“只二百来米”的情况下,“多次”举行抗日讲演比赛,这实在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行为。要知道,这件事一旦被日本侵略者发现,那些老师就可能人头落地。
老师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为了在孩子们心灵里播下爱国的种子,他们显然已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啊!正因如此,当“我”知道老师们的举动可能产生的后果时,“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老师们为什么对“翻译官上的日语”“特别宽容”呢?为什么“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呢?原因在于:这门课是日本侵略者强迫中国孩子上的,目的是借助语言课灌输侵略者的思想,把中国孩子变为他们统治下的驯服工具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 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我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是: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爱祖国,勤勉,一个正直、诚实的人。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请采纳谢谢。
7. 难忘的启蒙课文
书本上有啊!原文;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纪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
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
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
边回响。 我的启蒙学堂叫竺西小学,。我还依稀记得那狭窄的天井,
晦暗的教室,和没有座位、只有一个石砌的小“舞台”的礼堂……
记得在这个礼堂里我们有过的永生难忘的 ... 。
那大概是1942年,沦陷时期的艰难岁月,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老师们曾组织全校的学生在这里举行过多次的抗日讲演比赛。我也登
过台。讲演稿是级任老师冯先生写的. 。 学校离北街外营桥边的日本
兵炮楼很近,只二百来米。比赛时, 专门有人在校门口放哨
见到日本兵或翻译官经过,就跑进来报告, 讲演随即暂时停止
大家一起唱歌。
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来,当我知道
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忍地虐 ... 中国的爱国者的时候,我对于老师们的
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我虚岁六岁就上学了,年纪小,上课时总很规矩地坐在前排,老
师们都是蛮喜欢我的。他们无疑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只是这些我已
经无从记忆了;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惩戒,这方面的情景我
倒是至今未曾忘却。
在班上,作文和写大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
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
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得
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
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涵义,就去问。先生板着
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
道是长着狗鼻子吗?这话有点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因为我
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有一次上大
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
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
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
点难堪,不过我在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尽和
临座的同学说悄悄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尽心。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
翻译官上的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而从这种宽严之间,
我们这些小学生似乎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种道理。
解放后的第二年,我离开学校,到北京参加了革命工作。从那以
后,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只是少年时代小
学、中学生活的场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
中浮现,引发我的思念和遐想。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我也走上我的启蒙老师们走过的路,成了
一名教师。我是自愿地愉快地作出这种选择的。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即使在担负学校行政工作的那几年,我也仍然完成着一名普通教师应
当完成的全部教学工作量;即使在调离学校、外出做“官”的那几年,
我也仍然作为一名 ... 教师坚守着自己的教学岗位。
当我站在讲坛上向年轻人宣讲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时候,我会想
起我的启蒙老师们。我由此想到,人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所付出的
辛劳不会是徒然的。既然我们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
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