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者无迹(道德经与树形哲学之说“善行者无辙迹”)

本站作者 2024-02-15 19:22:00

善行者无迹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老子说“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暇适;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行走的人,走过不留痕迹”“善长言谈的人,说话没有过失”“善长算数的人不用筹策”“善长关闭者不用木闩”“善长系物者不用绳索”这么翻译真的对么?

本章后文老子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善长的人,能把事做成功,我能从他身上学到成功的经验;不善长的人,会把事情搞砸,我能从他的身上学到失败的教训,所以无论是善长的人还是不善长的人,我都能从他们身上求得益处,以此让自己越来越完善。

圣人很擅长从别人身上求得益处来强大自身,故言“圣人常善求人”,求人之益也。

说圣人善求人,那圣人是不是只向善长的人求教,圣人是不是只从成功的人身上汲取益处?圣人求人之益,却不弃不善长之人,故能成就圣人的“善求人”。是谓“圣人常善求人,故无弃人”!——所以说“无弃”才是第二十七章全篇的核心要义,善行者也好,善言者也好,善闭者也好,都不能离于“无弃”,都应该与“善求人者”有相同的内在逻辑结构,由此才能构成排比、类比,由浅入深的阐释过程。

说到求教于人,常人本能的就想到善长者。但是不善长者的失败的教训就不值得人学习么?就不能让人从中受益么?既然能受益,为什么求人之益要局限于善长者呢?

既求于善者又求于不善者,是谓“不弃人”。

说到算数,常人本能的就想到筹策。但是就没有不用筹策的计算方法么?算数的本质是计算得准确快速,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用筹策呢?所以圣人计算时,筹策可以用,非筹策类的计算工具也不拒绝使用,是谓“无弃物”。

说到关闭,常人本能的就想到门闩。但就没有不用关键的闭锁方法么?闭锁的本质是让人无法打开,只要能实现这个目的,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使用关楗呢?所以有关楗结构的闭锁工具圣人会用,没有关楗结构的闭锁工具圣人也不拒绝使用,故言“无弃物”

说到系紧物品,常人本能的就想到绳索。但就没有不用绳索的捆绑方法么?捆绑的本质是让人无法解开,只要能实现这个目的,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使用绳索呢?所以圣人在捆缚物品时,绳索类的工具会用,非绳索类的工具也不拒绝用,故言“无弃物”

把“善数者不用筹策”翻译为“善数者不用筹策也能计算得清清楚楚”。看似很高明,但恰恰脱离“无弃”这个本章的核心要义。圣人计算时既不拒绝筹策也不拒绝非筹策,是谓“无弃”。常人弃非筹策,自作高明者弃筹策,都离于本质啊!故而何以言“无弃物”?

所以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暇适的正确解释是:

善行的根本是要看能否行得远,一定要有辙迹或者无辙迹么?有辙迹,无辙迹都要包括进去,故言“无弃”。善言的本质是信,一定非要是美言或者不美之言么?美不美言都要包括进去,故言“无弃”!

“圣人常善求人而不弃人,圣人常善求物而不弃物,是谓袭明”乃第二十七章之要旨也,本篇全文都紧密的围绕它阐述。舍“无弃”说“无辙迹”“无暇适”“不用筹策”“无关楗”“无绳约”,谬之远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