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来信名句

本站作者 2024-02-18 01:01:00

山里来信读后感

《山里来信》读后感

这个月的第二篇书评,是舒行的《山里来信》。

书的封面很美,好像看一眼心里就沉静了下来。

封面

最开始我就是被书的封面和标题吸引,然后开始看内容,发现越看越喜欢。我首先看的里面的一篇散文是《北京的雨》。我在天津这两年,发现天津很少下雨,哪怕下雨也就少得可怜的几滴,不像我在重庆的时候,时常有暴雨,暴雨来临前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配上山城那参差不齐的高楼,逼得人只想赶紧钻进屋子里躲起来。我喜欢的一部小说,叫《有匪》,里面形容女主的家乡的时候,说那里是“渐次短长的阳光,交替无常的情雨,岁岁枯荣的草木,还有父亲敲在她头上的脑瓜蹦“。我时常觉得那也是我的家乡。

继续说回书里,书里说北京的春雨一般在惊蛰以后,惊蛰,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惊蛰惊蛰,说的不就是小草和虫子一起从地里爬出来么。作者写道:“北京的春雨,下得很是温柔,在温暖的屋里听雨,常恍惚觉得身在南方,雨打窗上雨蓬声,听着也像坐船。夏目漱石说,”春雨滴滴下,甘粥润枯肠“。作者还提到了梁遇春,我特意去看了一下梁遇春写的春雨,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段话:

无论是风雨横来,无论是澄江一练,始终好像惦记着一个花一般的家乡,那可说就是生平理想的结晶,蕴在心头的诗情,也就是明哲保身的最后壁垒了;可是同时还能够认清眼底的江山,把住自己的步骤,不管这个异地的人们是多么残酷,不管这个他乡的水土是多么不惯,却能够清瘦地站着戛戛然好似狂风中的老树。能够忍受,却没有麻木,能够多情,却不流于感伤,仿佛楼前的春雨,悄悄下着,遮住耀目的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檐前的燕子躲在巢中,对着如丝如梦的细雨呢喃,真有点像也向我道出此中的消息。

我年轻的时候(??那就更年轻一点的时候)根本看不下去这种散文,喜欢看小说,尤其爱看武侠小说。也不爱关注自然变化,好像对什么雨啊花啊的感受特别淡。我觉得我的转变是在我大二那一年,那一年夏天跟室友去了凤凰,回来的时候坐的绿皮火车,漫长的火车时间,时有时无的信号,我打开了早已下载好的小说,我至今记得是priest的《七爷》。小说看累了往窗外一看,当时就被震撼了:窗外青青葱葱的绿色,水也是绿的。外面下着斜斜的细雨,我虽然在车里,但是我相信那就是沾衣不湿的杏花雨。突然就get到了“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感觉。那时还是2016年的时候,地理知识还极度贫。再过了好久,才发现走的是大名鼎鼎的渝怀铁路啊。

书里还写到了很多美丽的南方景色,比如楠溪江清澈的湖水,比如山中明前茶的嫩芽。但是我最近发现城市也有好多美景,那天看到作家荞麦的微博,说她很爱看上海的街拍,发现这个城市的行人,捧着花的比例好高,突然就很喜欢这个城市。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忙碌生活中行人的手捧花,好像也不输江山清风与山间明月。

我还喜欢的一章是“北京的桂花“,有植物小品文写道”想起桂花,总让人想到中国小说中最浓艳的一章“。作者曾去中山公园寻找桂花,但是无功而返。后又去颐和园,终于寻到桂花。虽未见桂花,却闻到了袅袅香味,令她感觉不虚此行。我老家有个院子,里面奶奶种了各种花,如果有一个去处,四季花常在,那真是极好的

书中插图

四季花常在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